2025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57

一、单选题

1.

江苏某地发现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石器、陶器和玉器。陶器制造较精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黑、光、薄为特点的精制产品,而且部分陶器上刻有精细、复杂的图案。这折射出当时该地(  )

A.手工业技艺世界领先B.贫富分化日益突出C.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D.社会生活进步明显

2.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即位后,将军陈武等人提议攻打南越、朝鲜。文帝却说: 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 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

A.贯彻重文轻武国策B.改革军事动员体制C.奉行休养生息政策D.秉持儒学治国理念

3.

下图为唐代农民家庭经济运行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

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B.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保障C.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

4.

宋代,枢密院不仅是朝廷主管军事的机构,还是负资公文邮驿的中央机关,其相关职资是管理驿马发放、颁发驿递符牌、制定乘驿条例、委派巡辖使臣、监督检察重要军期文报的传递情况等。这(  )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C.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D.方便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5.

明清两朝在学习《家礼》与体察民情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家庙礼制改革,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宗庙祠堂体系。相比明朝时期的祠堂,清朝祠堂历经严格的等级化和制度化,增添了政治色彩。和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嬗变B.程朱理学的世俗化C.三教并行政策的实施D.法律儒家化的实现

6.

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西方商务等事宜,清政府都一并交于地方督抚处理。地方、涉外事务的繁杂,使地方督抚 不得不依靠其幕府,延揽谙习外国新式作战武器和外交准则的人才 幕府制度也十分灵便,足以成为培育这类人才的场所 。这些做法(  )

A.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加速了晚清朝廷的式微D.促进了晚清对外关系的转型

7.

19世纪末,梁启超在《西政丛书》中指出:欧洲各国百年以来,变革旧的政治,整顿荒废的事业,终于能够得以发展。百姓平民都有议政的权力。他们立国的根本,在于合乎公理……这些足以开辟美洲、振兴印度、富强日本等。梁启超此说旨在(  )

A.探索救亡道路B.顺应共和潮流C.推翻君主制度D.抨击守旧势力

8.

据《河北省统计年鉴》载:1921年,清苑县有玩具制造厂12家,球拍制造厂5家,铁球制造厂52家,毛笔制造厂20家;经营体育运动器具和音乐器具生产的企业,开始由手工作坊向工厂规模发展,如布云、荣祥等,每年销往外地的球拍、乐器达5000件,足球500个。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

A.西方列强商品输出遭遇阻滞B.爱国运动促进民族工业进步C.社会需求助推民族经济发展D.革命转型引发娱乐方式变化

9.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 晋察冀边区剧作家们立足于民众生活的喜怒哀乐和现实困境以我手写我心 ,突出农村风味和地方色彩,创作和演出话报剧《中国是怎样站起来的》、《反扫荡秧歌舞》和歌剧《亡国恨》、《赵大虎放哨》、《农村曲》等剧目,把艺术的理论与革命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意在(  )

A.完成土地革命的任务B.积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D.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

10.

下表为1953—1957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在东北的建设情况。据表可知,当时(  )

省份

项目数

比重/%

计划投资额/万元

比重/%

实际投资额/万元

比重/%

黑龙江

22

14.67

189161

9.35

216483

11.04

吉林

10

6.67

136558

6.75

145510

7.42

辽宁

24

16.00

459537

22.72

507521

25.88

A.国家工业化战略有重点推进B.社会主义改造卓有成效C.东北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D.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11.

古代两河流域人工水道的开掘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当时其主要作用是泄洪和灌溉田地。当地人不断改进人工灌溉技术,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用火烧砖垒砌水渠并使用沥青充当粘合剂。材料所述做法(  )

A.首创了水渠的粘合技术B.巩固了权贵的社会地位C.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D.捍卫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12.

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簿记虽然采用文字叙述的记账方式,但出现了双重的会计度量单位——实物和货币。此外,为体现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记录中详细记载了簿记对象的来源或去向,并且在每周末汇总统计本周总的消费量,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月度汇总、年度汇总。这表明当时西欧(  )

A.商品经济发展迅猛B.基层经济运行规范有序C.农奴经济地位提升D.封君封臣关系发生改变

13.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 民族 原本有精英的含义。16世纪以后, 民族 却用来指英格兰的全体居民,并与 人民 一词同义,民众被提升到了精英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英格兰是欧洲唯一个拥有民族认同的国家。这一变化反映出英格兰(  )

A.国家意识增强B.宗教改革出现转型C.封建势力瓦解D.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14.

1893年到1894年初,印度国大党激进派代表奥若宾多·高士发表文章指出, 说到国大党,我要指出,它的目的(局限于要求改良)是错误的 。他认为国大党既然不重视发动群众,就 不代表人民群众,而只代表一个人数有限的阶级。它不能公正地称为国民的组织 。这意在要求印度国大党(  )

A.谋求实现印度的高度自治B.发动民众参加民族革命C.发挥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D.退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5.

下图为1928—1936年部分年份苏联农场和非农场人均消费情况比较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B.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C.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隐患D.新经济政策依然发挥作用

16.

二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庞大的双边和多边同盟体系,竭力拉拢中间地带国家,并竭力阻止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盟国走向中立。该做法反映了(  )

A.美国霸权受到冲击B.第三世界的崛起C.多极化趋势已显现D.大国对峙的加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壬戌,禁武臣不得预民事。先是,命军卫武臣管领所属军马,除军民词讼事重者许约问外,其余不许干预。至是,广西都指挥耿良造谯楼,令有司起发民丁,科敛财物,青州等卫造军器亦擅科民财,违越禁例。于是诏申明其禁:凡在外都司、卫所,遇有造作,千户所移文达卫,卫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达五军都督府,奏准方许兴造。其合用物料,并自官给,毋擅取于民,违者治罪。
上以四川民贫路险,命毕节卫开屯耕种以自给,时川民馈运艰苦,故有是命。

——摘自《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军事改革。(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实录》的史料价值。(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纱线织布是人类的一项古老技艺,英国飞梭的发明突破了传统所织布幅的宽度和织布速度,纱线的供不应求刺激熟练工人去寻找更快的纺纱技术。据统计,19世纪初期棉纺织领域的新专利有39个,20年代为51个,30年代为86个,40年代则达到156个。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内驱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生产的劳动效率,扩大了工业规模,强大的经济力量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至1860年,英国以超常的扩张力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棉花市场,保证了棉纺织工厂的成功运转,并以武力征服和殖民统治的方式创造了棉织品出口持续增长的景象。由此,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进出口贸易第一次整合起世界多国经济,关联起诸多分散、闭塞的市场,并在客观上推进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密切联系。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纺织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地主、商人和传统纺织工场主的兴趣,他们纷纷购买西方的纺织机器,学习西方的纺织技术,对国外的技术进行引进和改造,促进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如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对机械进行仿制,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兴起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的形成,如棉纱、棉织品牌及毛纱、毛织品牌和蚕丝、丝织品牌等。随着中国近代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纺织品牌的竞争越发激烈。

——摘编自郭星梅《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相较于英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实践(部分)经历了三个阶段,如表所示:

阶段

时段

代表性理论

理论概述及其实践部分

第一阶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早期

社会秩序理论

主要目标是追求社会和谐,保证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强调社会分工和经济合作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的手段;在社会分工中,要注意个人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国家必须发挥其职能,起到调节作用;多方的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

福利国家理论

主要特征是政府负担高福利;强调国家必须要努力发展经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社会福利事业顺畅的发展;国家要大力发展福利事业来解决生活贫困等问题;在高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条道路理论

西方国家对之前的社会治理开始进行反思,强调国家将权力从政府手中分拨给市场和公民社会,进行伙伴式合作治理;政府的包容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大小是制约政府职能发挥的关键;主张对话式民主。

——摘编自高兴《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理念及启示》

从上面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对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的收集工作,并在1955年发出通知,具体规定了收集的范围、步骤和方法,党、政机关逐步建立起文书工作制度,此后,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档案工作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档案学学科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1979年8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此后三年 加速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总结与提高,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的主要任务。1980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1987年国务院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国营企业、乡镇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78年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纷纷恢复或建立档案学专业,为我国档案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

——摘编自郑爽《浅析现代中国档案学发展的推动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档案学发展的推动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档案学发展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