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4 浏览数:127

一、单选题

1.

根据考古发掘的成果,陶寺遗址的同一墓地中有大墓和小墓之分且差别十分突出,大墓往往随葬上百件器物,其中不乏十分珍贵的玉器、象牙和漆器。小墓大部分没有任何随葬品,即或有,也只有一二件粗劣的陶器或骨器。这说明陶寺遗址(  )

A.属于母系氏族的遗存B.形成了部落联盟C.产生明显的贫富分化D.国家已经产生

2.

据记载: 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 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於燕。 於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 由此可知(  )

A.山戎已经产生华夏认同B.传统的统治秩序尚未完全解体C.诸侯国卿大夫掌握实权D.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3.

史载西汉的陆贾 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汉高祖于是请陆贾 著秦所以失天下 ,陆贾于是著《新语》十二篇,高祖信之。该事件对汉初产生的影响是(  )

A.汉朝基本废除了秦朝各种制度B.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C.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作战D.促使西汉政府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

4.

中国古代一部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史记》曰: 齐民无盖藏。 如淳注曰: 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 ……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该著作(  )

A.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C.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技术作了总结D.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5.

雍正即位之初,曾感慨 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 因此他钦定了一套规章,自缮折、装匣、传递,到批阅、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都有一定程序,不允紊乱。下面对这一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出现了传递公文的驿站系统 ④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 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7.

历史的声音或雄浑高亢,或悲壮凄美,令人深思,催人奋进。下表中历史的声音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8.

下图为民国初年我国面粉进出口统计图(单位:万担)。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一战有利于国产面粉业市场的扩大B.国内政局稳定推动了面粉业的发展C.一战结束后国产面粉业立即陷入低潮D.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赢得主权完整

9.

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人民解放军攻击的方向),有关此次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B.此役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C.歼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该战役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10.

下图是中央美院附中的学生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图中文字:米儿大,穗儿长,一棵小麦三人扛),图中信息反映了(  )

A.建国初农民分到土地的喜悦B.大跃进时期人们狂热的心态C.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

颁布于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而1982年宪法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这说明两部宪法(  )

A.都反映了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格局B.颁布时我国的社会性质相同C.都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都体现了对现实状况的承认

12.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下列项中不属于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的是(  )

A.打赢了脱贫攻坚战B.人大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3.

古埃及人对尼罗河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他们将尼罗河视为生命之河,相信尼罗河的洪水是由女神伊西斯的泪水所致,而河流的流动则代表了生命的循环和永恒。下列各项中,关于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推动世界冶铁技术的起源
③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④深刻地影响了埃及的历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4.

南斯拉夫与苏联关系破裂后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政治体制方面,1951年春开始大规模改组和精减国家管理机关,联邦机构及管理人员减少50%,此后进一步放权给各大共和国和自治省。在经济方面,扩大企业自主权,同时调整并放开物价,实行外贸自由,外商投资自由和劳务出口自由。这些改革措施(  )
①表明了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②有利于调动基层和企业的积极性
③使南斯拉夫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④摆脱苏联控制是改革的动因之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5.

在巴西亚马逊雨林深处,有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名叫 马鲁博 的土著部落。2023年9月,随着马斯克 星链 计划的扩展, 马鲁博 迎来了网络革命。通过网络,年轻人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同时一些年轻人整天沉迷于手机和游戏,对传统的打猎和捕鱼等生活技能以及彩绘和串珠等传统手工艺失去兴趣。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B.是美国对巴西文化侵略的表现
C.要求各国既要坚持本国文化,又要促进文化交流D.说明文化多样性受到冲击,因此拒绝社会信息化

16.

《诗经》中歌咏农事的诗很多,如《大田》中写道: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战国时代农业灌溉依赖于天气B.公田和私田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C.法律规定将部分收成分配给寡妇D.社会对弱势群体有一定的照顾

17.

宋人认为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财富之源,士大夫阶层视 行商通贾,通财殖贷 有益于四民。南宋的黄震提出 士、农、工、商各有一业,元不相干,为士者多贫,虽至仕官,尚苦困乏,惟为农工商而富者……同是一等齐民。 这说明宋代(  )

A.社会成员政治地位实现平等B.士大夫经商成为时代风尚C.商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的观念D.商业的发展导致社会转型

18.

1980年,我国从事个体营业的人数增加到86万人,比1979年翻了一倍多。1981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使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得到健康发展。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党和政府思想观念的解放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命题提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9.

下图反映的是大约公元12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关系。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

A.公和伯名义上隶属于君主,有各自的领地B.西欧封建制中附庸可以有多个领主C.大主教、主教、住持也属于封建主D.体现君主与教会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20.

美国独立战争一直是美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但它在其他地方很少留下重大痕迹。法国大革命对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引起1808年后导致拉丁美洲解放的起义,其直接影响远至孟加拉。同时它是 西方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教世界产生实际影响的第一次伟大思想运动 ,它的教训融入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中。上述材料的宗旨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具有世界性B.美国独立战争影响力不大C.社会主义运动起源于法国革命D.拉美独立运动始于1808年

21.

民国时期史学家傅斯年说: 史学便是史料学 史学本是史料学 史学只是史料学 ,强调在判读史料时, 断不可把我们的主观价值论放进去 ,历史学家绝不能假设、推论,宁可 存而不补 征而不疏 ,也不能越过材料说话。米尔斯在《社会学家的想象力》一书中提出,所谓历史学家的任务是直笔保留人类记录的说法,实际上具有欺骗性。米尔斯指出历史学家无法回避理论的影响,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释及组织文本都需要理论的指导,纯粹的 事实 是无法构成历史的。下列有关历史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史料是客观的历史,能够真实再现历史的发生过程B.史料就是证据,史料实证能克服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C.历史学是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史料的考证和解释D.历史学是研究者对事实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改造的结果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新罗很早就与唐结为宗藩关系,在与唐的交往中采取的完全是一种 事唐 姿态。同时,新罗向唐朝派遣大量的留学生,据严耕望先生的考证: 自太宗贞观十四年新罗始遣派留学生起至五代中叶三百年间,新罗所派遣之留唐学生,最保守之估计当有两千人。 唐代的外国留学生一般被安排在长安的国子监学习,其学习生活费用由唐朝政府负责, 买书银货则本国支给 。新罗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多有作为,为传播唐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整理自耿虎《新罗、日本遣唐留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初,从西欧传入中国的火药武器主要是西洋火炮,主要是荷兰人带来的火炮。在此阶段,明朝朝廷和广东、福建地方当局都主动寻求西欧新式火器样品,并积极引进通晓制造火炮技术的西洋人士,让他们参加和指导西洋新式火炮的制造。此外,这种新式火炮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数理知识、实验和理论的指导,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编译火器论著的高潮。这种大规模、高层次的技术引进,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

材料三
正是通过 新政 ,从传统的小农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的迹象才真正出现。经济自由政策的颁发,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现代化的陆军体制、教育体制与现代人才培养也开始落地;还有,现代法律体系与司法制度已开始成形。……另外,从1905年开始,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被迫将逃亡海外的政治犯梁启超于1901年所设计的预备立宪方案检起来,逐渐予以尝试。

——摘自郭世佑《帝亥革命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罗向唐朝大量派遣留学生的原因。唐朝的政治制度对朝鲜半岛影响巨大,请以高丽王朝为例加以说明。(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大规模引进西洋火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大规模引进西洋火器的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背景和影响两方面评析 清末新政 。(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 世界经济 已经形成。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16世纪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交流的事例。简析物种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贸易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经济 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扼要阐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24.

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诸帝国间的平衡被德意志帝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及其地缘政治的不安全性所打破。欧洲诸帝国间关系的变化将德国置于俄国与其新的法国盟友之间。德国人意识到其他帝国拥有他们只能忌妒的优势:譬如不列颠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军。刺耳的 泛德意志 民族主义在某些地区大肆宣扬,其坚决主张奥匈帝国中的操德语的人口以及德意志帝国中的同种人群的联合,1914年夏,德意志与奥匈两国约定在战时彼此支援。因为无法获得大量的储备,策划者们认识到,新的战争务必是短暂的而惨烈的,要在短期内歼灭敌人。

——摘编自【美】简·伯班克等《世界帝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逐渐消除了希特勒的顾虑: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等一系列事件,都使英法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两国并未拿出有力的制裁措施制止侵略,英法对德意实行绥靖政策。德国已经认为中德特殊军事合作关系将会削弱日军实力,而中国的持久抗战又会成为日本进攻苏联的最大障碍。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迫切需要日本在远东予以配合,在西伯利亚开辟第二战场,使苏联腹背受敌。这时的中国从根本利益出发,已经站在了反法西斯阵营的一边。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美国结盟的条件完全成熟,9日,中国对德宣战,中德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摘编自蔡胜等《二战期间中德关系破裂原因探析》

材料三
柏林墙 (见下图)是一个可以载入人类历史的建筑,虽然它只是一堵墙。柏林墙的出现使得柏林被分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让两边同胞只能隔墙相望。肯尼迪对此评价道: 世界上的墙都是为了防止外边的坏人进来,以至于里面的人不受伤害,但只有这堵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人民出去,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 1990年6月开始,民主德国政府启动了拆除柏林墙的工作,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摘编自《柏林墙:一堵墙的建立与毁灭,见证一个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1)根据材料一,从德国的角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指出材料中德国 在短期内歼灭敌人 破产的标志性事件。(6分)
(2)根据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英法两国对德 实行绥靖政策 最突出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德两国由合作关系变为战争状态的原因。(4分)
(3)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 柏林墙的出现 。(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