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治理与
“自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夹集权制度,并将国家权力直接伸向基层乡村,在基层乡村建立起以国家治安主体为主的治安体系。两汉魏晋大体沿表。秦汉魏晋县以下设有乡、亭、里、什、伍等组织,这些组织均承担了基层治安的职责,是基层乡村的治安主体。
汉魏之时豪族大姓兴起,大量兼并土地和人口,小农经济破产,从而动摇了国家统治的基础,皇权衰落,导致国家分裂。各政权的统治者一直努力试图控制乡村,却始终没有成功。隋唐重新统一之后,皇权又面临军将专横的挑战,直到宋初,杯酒释兵权,设置县尉,国家才恢复对乡村的基本控制。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农民的破产和人口大流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皇权。对此,宋元明清的统治者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来探索应对的策略。此时期基层多村的治安主体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县级的专职治安机构县尉、巡检等;二是保甲、火甲等基层组织;三是家族、乡约、社等社会组织。
——陈涌清《中国古代基层乡村治安主体的演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社会上各阶层人士逐渐关注到西方的“自治”,并试图在中国宣传或推行自治,以实现追求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的目标。近代以来的“自治”首先是和中国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理论家将中国的乡绅治理视作自治,并试图将中国的“乡举里选”进一步推行,以实现政府的高效和国家的自强。王韬、郑观应等人很早就提出了“自治”的主张,这种自治观念的引入,并不是从中国政治实践的事实中引出来的,而是社会上层的精英人士从外部引入进来的,这就决定了“自治”观念的传播和自治实践的推行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在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各地军阀不一,“自治”甚至成为各地军阀称雄一方的重要理论式器。近代史上强调和突出“民主”权利的“自治”观念虽被传播,但往往局限于理论层面,由于实际的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文化土壤,很难落到实处。
——刘凤雪、张俤《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基层乡村治安主体发展演变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西方
“自治
”观念在中国传播的特点。(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