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25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研究团队提出,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强制性权力四个方面,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下列考古发现中,可用来作为社会分工出现的证据的是(  )

A.有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B.出土大量粟的粮食窖穴
C.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种类相差悬殊D.发掘出青铜器、石镰、陶鬲、三足瓮等物品

2.

据学者研究,正常年份下,战国时按李悝的说法,一农户扣除税赋后的净收益相当于现在的25.65石。西汉时,按晁错的说法,一农户扣除税赋后的净收益相当于现在的29.6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轻徭薄赋的政策B.铁犁牛耕的普及C.武帝发展大一统D.重农抑商的实施

3.

唐诗有云: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出,唐代(  )

A.诗歌真实再现了历史B.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C.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D.开明政策丰富边疆文化

4.

北宋张方平曾论京师谓: 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非如函秦洛宅,形胜足恃。……(京师)大体利漕运而赡师旅,依重师而为国也。则是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 他强调的是(  )

A.北宋扩兵的必要性B.地理形势的国防价值C.统治危机初见端倪D.汴河漕运的战略意义

5.

如表为1873—1893年中国出口的生丝、茶叶、新兴工业品、纺织品四类货物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单位:%)其中甲是(  )

1873

49.33

36.48

8.97

3.14

1883

43.70

24.88

18.23

6.67

1893

23.71

22.11

20.45

7.53

A.茶叶B.生丝C.纺织品D.工业品

6.

日本新名词入华的初始者张之洞,在《学务纲要》中拟定 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 专条;精通西洋语文的辜鸿铭谩骂他人使用 改良 等外来词;翻译西洋小说的林纾批评 报馆文字……时时复搀入东人之新名词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近代学人排斥西学东渐B.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C.中体西用束缚翻译事业D.顽固势力捍卫传统文化

7.

1912年,孙中山在《告各友邦书》中宣布,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指出,此战之目的,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以造成自由独立之国家。孙中山这一转变在于(  )

A.民族矛盾的上升B.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入C.三民主义的发展D.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国民共识

8.

图1为1947年邓澍创作的表现边区扫盲工作的新年画《学文化》。这说明当时(  )

A.年画成为扫盲工作主要载体B.社会主义政权深受农民拥护C.文化教育与政治宣传相结合D.边区妇女政治素质根本提升

9.

图2为1919—1956年党报党刊数量分布图。契合图2中最高峰阶段的报刊命名高频用词词组是(  )

A.工人 妇女 学生 B.红旗 红色 青年 C.大众 群众 文艺 D.人民 群众 民主

10.

图3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共同的特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图3

A.生产力水平低B.区域文明交流C.文明形态一致D.宗教信仰相同

11.

871年,德意志皇帝路易二世写信给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论证拜占庭帝国不是真正的罗马,在信中他列举了以下事实作为证据:东方帝国人说希腊语而非拉丁语;他们在种族上是希腊人而非罗马人。这可用于说明(  )

A.拜占庭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B.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深远C.文化交融促进拜占庭文化发展D.帝国分化加剧文化冲突

12.

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达成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这一协定(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转型B.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C.巩固了西欧的二元政治格局D.统一了罗马帝国的征税权

13.

图4为意大利弗吉里奥(1349—1420年)《论自由人所应具有的道德》中的摘录。与其蕴含的观念最为接近的是(  )

A.人的本质是自由意志B.愿意为善要优于明白真理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14.

14—15世纪,西欧商品流通量不断增加,相应地要求货币流通量的有效供应,而此时金融手段还没有发展到利用货币来弥补硬币不足的程度;同时,封建贵族阶层为了支付日益高昂和频繁的战争费用,为了满足其奢靡的生活需要购买东方精美昂贵的消费品,他们需要更多的金银。这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根源B.阶级基础C.社会因素D.客观条件

15.

如表为部分年份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主题的转变主要是基于(  )

年份

主题

1994

走进博物馆幕后

1997

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

2012

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

2015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0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A.博物馆社会功能改变B.文化大众化成为潮流C.文化传承保护的需要D.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前中期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图5是乾隆十五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50—1769年)西江流域的米粮地区差价。

注:图中地名旁边的数字代表当时每石白米的价格。

——摘编自陈春声《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堤围史。为了适应人口的增长,为了改善生活的环境,人们修筑了堤围。堤围的修筑使人们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是人们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过程。

——摘编自韩棣华《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

材料三
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三关,独留粤海关(设于广州)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又加上限制湘丝和其他丝织品出口,于是外国商人大量采购广东生丝,因而粤丝销量激增。

——摘编自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广地区米粮的贸易路线,并说明理由。(7分)
(2)概括说明材料一、二、三对研究 清前中期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的价值。(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梁启超的 抨击 赞美
1899年、1902年梁启超两次游览美国。1904年,他在美国发表《新大陆游记》,在书中他大力推介美国的现代文明,尖锐的批评中国固有文明: 吾中国人之缺点:一曰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资格;二曰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三曰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四曰无高尚之目的。
1918—1920年,梁启超访欧,归国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梁启超向中国青年大声疾呼: 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冯天瑜《小词语大文化》

提取材料信息,以 梁启超·缩影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小账本·大时代

图6

(马连发和妻子王路珑将40年来记的14本家庭账本以及粮票、液化气证、粮油供应证、副食品证等 老物件 摊在茶几上)
青岛市市北区合肥路街道居民马连发,于1977年和妻子王路珑结婚。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他也恰巧开始记家庭账本,大小收支几乎一笔不落。
1978年马连发的月工资只有36元,王路珑是32元。除去最基本的吃喝花费,还有给双方老人各5元的赡养费之后,每月两人就所剩无几了。由于上下班不方便,两人开始打算买一辆自行车。 凤凰牌,1983年买的,花了194.9元。这是我们家的第一个 大件 ,我们印象特别深刻。 马连发说,攒够买自行车的钱,花了他们整整5年的时间。
1990年,马连发和王路珑的月工资分别增长到了175.95元、172.8元。1996年9月,马连发由当时的青岛即墨市物资局选派到一家韩资企业做工会主席,月工资一下子从650元涨到了1600元。
1978—1988年,马连发家 高档 的大件依然寥寥无几,仅有两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台 三洋 录音机、一台 百乐 手风琴、一块手表、一座石英钟、一台电冰箱。
自从1989年花3999元购买了当时质量最好的德贝立式大冰柜之后,马连发家中陆续出现了更多高档消费品。如1995年9月29日花费2400元装的电话机、2007年花费53万元购买的新商品房、2010年花8万元买的家庭第一辆小轿车、2011年买的价值33600元的钢琴…… 今年(2018年)1月份,我还在淘宝上从天津买了一台 鹦鹉 手风琴,花了1860元。 王路珑说。
现在,马连发夫妻除了接送孙辈上学,还自愿参加了合肥路街道 星火 百姓宣讲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 这就是我们家在改革开放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据新华出版社《改革开放40年》整理

老马家的小账本记录下了怎样的大时代?(13分)

五、开放性试题

19.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矛盾与冲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何谓世界史

材料一

如表是各时期国际关系总体特征、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简表。

时期

总体特征

主要矛盾变化

16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

国际关系的中心在欧洲;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

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

国际关系的中心仍在欧洲;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

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19191945

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先是一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和平与发展,继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世界再次走向战争

从英美矛盾到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

1945年至今

从两个阵营到三个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专题》

材料二

图7是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

——据【芬】马库·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整理

材料三

图8是1500年至2015年大国间发生战争年数比。

分析说明什么是 真正的世界史 。(1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