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10校联考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355

一、选择题

1.

学者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以下学派分别最能体现 民本思潮 专制主义 的是(  )

A.儒家、法家B.墨家、道家C.名家、杂家D.兵家、农家

2.

下面的历史时间轴是根据著名史学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有关中华文化圈的断代制作而成。在 中国的中国 时期,统治者为有效统治地方采取的措施是(  )
202409060930283104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3.

《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道: 淮阴侯韩信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 司马迁在这里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

A.查看档案文献B.搜集民间传说C.找寻口述资料D.进行实地探访

4.

两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5.

下图是北宋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结合该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中央政治机构(  )
202409060930283104

A.严重威胁君权B.权力过分集中C.分散臃肿复杂D.办事效率极高

6.

黑格尔曾评论说: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 他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是为了(  )

A.皇帝 施恩于海外 的政治秀B.开辟 丝绸之路 海上航线C.大力宣传中国的儒家伦理纲常D.加深中国对亚非各国的了解

7.

明朝的内阁办公地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而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这让皇帝能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皇帝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借记忆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这中间只需一个时辰,就成为正式的诏书。从1000米到50米的距离变化最能体现的是(  )

A.明朝内阁权力弱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C.军机大臣跪受笔录D.地方权力的削弱

8.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 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9.

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  )

A.具有高超审美价值B.符合民众价值追求C.成为全国性的剧种D.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10.

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B.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D.仅限东部沿海地区

11.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  )

A.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B.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C.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D.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12.

九七国耻 来源于1901年9月7日,一纸奴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条约在此签订,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当自强! 材料中的 条约 使(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彻底堕落为 洋人的朝廷

13.

鲁迅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提出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觉醒的人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发起文学革命B.批判传统旧道德C.倡导教育改革D.传播马克思主义

14.

下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202409060930283104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5.

2023年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引起众人关注,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 玲玲 兴兴 ,中美 熊猫外交 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下列促成 玲玲 兴兴 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202409060930283104

玲玲和兴兴在华盛顿动物园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16.

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 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B.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17.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 材料中的 帝国 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民主政治先河B.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C.发明了 阿拉伯数字 D.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18.

美洲大陆的 发现 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此后,西方国家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在贩卖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鱼腹。 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和血腥性C.非洲黑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D.各大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论述:“(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人活着时的现实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这场运动(  )

A.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B.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D.提倡以人为本享受现世生活

20.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B.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C.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1.

有关资料记载: 若无战车(坦克),则在1918年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这说明(  )

A.科技影响了战争的进程B.战争促进科技进步C.德国军事力量十分薄弱D.德军士兵素质低下

22.

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 材料体现的是(  )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23.

通过了解 历届世博会主题(部分)”,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关心的共同主题是历届世博会主题(部分)(  )

年份

国家

城市

主题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9

中国

昆明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5

意大利

米兰

滋养地球,生命之源

2025

日本

大阪

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

A.加强经济全球化B.维护世界和平C.推进政治多极化D.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麻续红色血脉,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摘自党建读物出版社《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I段国家地位 开始下降 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促进中国从II段向III段发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 实现的标志。依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红色革命精神,简述其产生的历史过程并概括精神内涵。
(4)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409060930283104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出材料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哪些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