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人均土地(单位;亩)
3.43
4.72
5.48
4.88
人均产量(单位:石)
0.968
1.142
1.286
1.38
二、材料阅读
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
类别
六国
秦国
①铜陶器物演变
连续性
战国中期发生断裂
②墓葬等级序列
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
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
③城址等级序列
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
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的近代转型》
——摘编自刘尚希等《新中国财政史》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梁启东《从世界科技发展史看如何构建创新文化环境》
四、材料阅读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为了防止核灾难,便宜行事将核废水排放入海洋之中。日本政府声称冷却系统可以用海水稀释到安全浓度。即便日本核电站流出的放射性水素浓度非常低,受污染的海水仍具危险因子,尤其是放射性核元素,污染水、土壤,导致动植物死亡。含放射性核元素寄生物在藻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中积聚,受到污染的鱼类被人类吃下之后,可能导致癌症、基因突变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一个人受到辐射的程度取决于吃鱼的数量、鱼的辐射量以及人的健康状况。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渔业首当其冲,日本渔业代表最担心,核废水可能会导致鱼类资源减少,最终危及日本渔业产业生态。据日本渔业称,22.5%的海鲜出口国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占13.9%。
——滕昕云《核废水的危险:只有民进党当局装傻》(作者是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
材料二
《大宪章》第33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日本排放核废水会带来哪些危害?日本政府应当做怎样的正确选择?(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