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7 浏览数:122

一、选择题

1.

如表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比较,这反映出(  )

条约名称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马关条约》

日本获得军费赔偿白银二亿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A.近代史的开端B.外来侵略加深C.列强联合侵略D.主权完全丧失

2.

太平军根据产量多寡将田地分成九等,所分的田地不成为得地人的财产,他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超过个人需要的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到国库,积蓄和私人财产是被禁止的。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顺应了近代化要求B.力图维护私有制C.具有一定的空想性D.提出向西方学习

3.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实现自强求富B.推翻清朝统治C.推进制度变革D.拓展国际交往

4.

虽然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全力推行改革计划,但却受到大多数中央和省级高级官员的抵制。这些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敢于挑战或藐视皇帝的命令,是由于他们完全清楚,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而在不赞成改革的皇太后的手里。材料表明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干涉B.农民阶级的局限C.经济发展的缓慢D.顽固势力的阻挠

5.

《七绝·烽火》中写到: 万里河山烈火熊,红楼有幸立丰功。英雄壮志千秋在,铁血男儿气若虹。 诗中的 红楼 是湖北军政府旧址,被尊崇为 民国之门 。诗人提到的 红楼立丰功 指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的成功C.新文化运动开始D.五四运动的爆发

6.

1919年,北京学生罢课很快扩展到其它主要城市的学生当中,全国的店主、工厂工人和商业机构的雇员也参加了游行。一场联合抵制日货的行动紧随而至,人们停止购买日货和乘坐日本汽轮,而码头装卸工拒绝卸载日货。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B.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C.是一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D.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7.

下列漫画取材于1927年4月的一个历史事件,判断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
202409071043227461

A.讽刺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B.揭露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C.警示国人勿忘南京大屠杀D.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8.

著名的外交家黄镇先生在长征路上边走边画,用漫画记载了长征,被周恩来总理称为 红色漫画家 。如图是黄镇先生所画红军过草地的情景,该画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乐于奉献,一心为公C.实事求是,自我革新D.不怕牺牲,敢为人先

9.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

A.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10.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由此可知中共七大(  )

A.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C.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11.

1945年,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这件事(  )

A.宣告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标志着和平建国的实现D.顺应了人民对和平的愿望

12.

以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下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地区分布不平衡B.发展艰难曲折C.工业结构不合理D.占据主导地位

13.

1931年第1期《体育周报》刊登了题为《体育救国》的文章,文中提到: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体魄。暴日蹂躏我东北,就是因为我国民疲弱萎靡,暮气沉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的体育事业(  )

A.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B.体现自由平等的风尚C.存在沿海内陆的差异D.具有救亡图存的色彩

14.

从恢复、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废科举、兴学堂、派游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学制。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社会生活的变化B.新式教育的发展C.文学艺术的成就D.出版事业的创建

二、综合题

15.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1921

1922

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等

20240907104322746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确定的革命对象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革命对象转变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所体现的精神或原则。

16.

【民谣中的历史瞬间】
材料一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对此,国统区(即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这样的民谣: 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行》等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解放区出现了这样的民谣: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国统区和解放区民谣反映的民众态度。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两种民谣出现的原因。

17.

【中流砥柱】
小武同学整理十四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抗日的相关史实,如下表

19358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6

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8

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9

平型关大捷

1938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

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19411

皖南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围绕这一作用,任选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