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昆明名校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路居镇龙潭村。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制品、木制品,还有鹿、麂、象、牛、猴、鼠、龟、蛙等十多种动物遗骸化石以及多种植物果核、种子的化石,系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现(  )

A.反映云南地区步入了早期国家阶段B.佐证当地先民狩猎采集的生活状况C.说明云南已经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D.表明当地出现了畜牧农耕生产技术

2.

《华阳国志·蜀志》载:“(公元前316年)蜀王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世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 秦国以 蜀有桀纣之乱 ,借此举兵伐蜀。据此可知,当时(  )

A.家国同构制度趋于瓦解B.儒家德治理念受到尊崇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强化D.大国谋求地区政治统一

3.

话本是兴起于宋代民间说唱艺术的底本,多以历史故事为主褒奖忠义,如《三国志平话》等。后期以社会生活为题材针砭时弊,如《大宋宣和遗事》等,记录了许多时政大事和官场丑闻,有的话本甚至刊印成书发行。这种变化可用于说明(  )

A.政府对社会管控相对松弛B.说唱艺术成为文学主流C.社会成员身份渐趋于平等D.阶层流动促进文化繁荣

4.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徐光启力主购买、仿制西方火炮。随后朝廷从澳门购买了四门大炮,威力巨大。明朝兵书《神器谱》《兵录》《军器图说》详细记载了火炮制作方法和操作战法,此外还涌现出许多火炮专家,如赵世祯、毕懋康、胡宗宪等。明朝当时火炮技术的进步(  )

A.源自西方的产业变革B.改变了我国传统科技弊端C.有助于巩固北部边防D.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5.

中美《望厦条约》第六款规定:合众国船只 按所在吨数输纳船钞,计所载货物在150吨以上者,每吨纳钞银五钱。不及150吨者,每吨纳钞银一钱,所有以前丈量及各项规费全行裁革(以前规定的核算方法改为双方现场协商裁订)”。经美国领事官马士敦核算,一艘420吨的货船由以前纳关税2667两,现仅缴纳吨税210两。据此可知,《望厦条约》的签订(  )

A.开创中外现场协定关税模式B.抑制中国海外贸易发展壮大C.促成美国控制中国商品市场D.恶化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形势

6.

1914年,英、日达成协议: 日本保证维护英国在华权益,英国对日本出兵山东不加干涉。 1914年11月7日,日军攻下青岛,德国胶州总督被俘,残部2300余人投降。北洋政府邀请美国出面斡旋,美国拒绝中国请求,日占山东既成事实。这说明(  )

A.国家的实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基石B.英美对法西斯实施绥靖政策早已有之C.一战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D.中国参加一战意在收回列强在华特权

7.

表1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表1 1956—1959年我国文艺成就简表(节选)

类别

成就

文学

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期刊

1956年至1957年创办的新期刊就达18种,原有刊物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电影

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 建设顺利开展C.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整D.四个现代化 目标的提出

8.

从1965年开始,我国进行大规模 三线建设 ,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西南、西北;到1977年,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三线建设 (  )

A.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发展体系B.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C.促成了 两弹一星 的重大突破D.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

9.

表2中1978年以来杨林肥酒厂的发展(  )

表2中华老字号杨林肥酒发展年表(局部)

年代

发展年表

光绪六年(1880

民间按《滇南本草》药方研制药酒创杨林水酒坊,但长期停滞于作坊生产水平。

1979

杨林肥酒生产合作社扩大,建成嵩明县杨林肥酒厂,职工领取合同制工资。

1984

杨林肥酒厂整合调整,实行厂长负责制、工人利润分红的新政策。

1993 

杨林肥酒厂打造为云南杨林肥酒厂有限公司,当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A.表明中华老字号企业成为国企改革先导B.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C.推动传统民营企业不断融入全球化潮流D.成为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10.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经常审查地方神庙账目。他在一篇诏令中,命令辛·伊丁那姆让一些神庙的官吏迅速到巴格达向他报告账目。同时还规定:如果商人赎回被俘的士兵,士兵无力支付赎金,由地方神庙支付。据此可知,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

A.王权与神权的斗争比较激烈B.中央财政入不敷出C.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加强D.庙宇经济日益膨胀

11.

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作为女方结婚而附带的嫁妆,视为妻子对丈夫家的财产赠与,即使在婚姻关系解除后,该财产也无权要求返还。后来情况发生变化,约定返还制应运而生,即男女双方在婚姻缔结之时就约定,如果双方离婚,男方应当返还女方的所有嫁资。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源于罗马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C.体现了法律面前男女平等的原则D.彰显了罗马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12.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1493年西班牙和葡萄牙还订立协议,将整个世界殖民地的范围加以瓜分。英国的海外贸易主要靠走私和海盗行为,英国商人怨声载道。荷兰、法国商人对此也强烈不满。据此可知,当时(  )

A.殖民地多寡与经济水平相一致B.西葡两国瓜分世界得不偿失C.政治制度的差异影响对外政策D.西欧国家急欲争夺海外霸权

13.

16—17世纪,哥白尼、达·芬奇、开普勒、伽利略等人不断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认识到实验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尤其是伽利略的杰出贡献,实现了科研范式的首次突破。实验提升了科学研究可靠性,加速了科学研究成果产出。据此可知,当时欧洲科学发展源于(  )

A.启蒙运动的影响B.对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C.资本主义的萌芽D.对宗教思想的彻底否定

14.

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19世纪是民族主义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的时代,这一时期,西欧民族主义强调追求独立的同时,以为本民族 谋利益 传播文明 的名义,对外进行扩张。这说明民族主义(  )

A.为罪恶的殖民侵略进行辩护B.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C.对历史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1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积极开办各种军事学校和军事训练班。截止1940年5月,苏联就有19所高等军事学校,它们培养出了48000名军官和10万多名下级军官和军事技术人员。此举(  )

A.有利于应对特殊的国际形势B.源自于苏德战争爆发的影响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D.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中国自西周出现采矿业,春秋时期有了冶铁业。铁器在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军事、文化、日常生活等各领域得到应用。据考古发现,公元前500年左右,湖南、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均出现了竖炉冶铁,由此可以把铁水直接浇铸成形,制成生铁铸件。到公元14世纪在欧洲才出现类似的技术。北宋时期中国铁的年产量已达到十几万吨的水平,而直到18世纪初整个欧洲铁的年总产量才达到这一水平,但到18世纪末中国的冶铁业逐步落后于欧洲。

——摘编自杨宽《试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材料二
1856年德国人西门子为高效炼钢设计了燃料和热空气通道,可以快速加热并控制钢水温度。基于西门子的构想,1864年法国人马丁建造了西门子—马丁炉,由此开始了现代的炼钢生产。1875年英、美、法、德的钢产总量快速发展到约165万吨。1879年英国政府大规模采用平炉钢建造钢结构桥梁,1889年法国政府用约7000吨平炉钢建成了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
工业革命推进炼钢技术改进的标志性成果。各国的技术思想和钢铁生产会互相借鉴、促进、接续、融合,新技术在一国受阻后会在另一国继续发展,由此导致欧洲钢铁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毛卫民《铁器时代演变与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49~2020年间,中国钢材产量从14万吨增加到132489万吨。自1996年钢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以来,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攀升,2020年已上升至57.1%。一大批高质量关键产品自主研发成功,如高速列车轮轴及转向架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高性能硅钢、航母球扁钢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钢铁工业百年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主要经验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冶铁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欧洲冶铁业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冶铁业发展带来的启示。(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介绍,1860~1869年的世界,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科技文化领域,都镌刻着深深的震撼印记。

——据[英]埃尔顿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翻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 印记·1860年代 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延安时期,我们党面临形势之严峻、风险之巨大、斗争之艰险,是世所罕见的。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妄想灭亡中国的步步紧逼,内有国民党 溶共 防共 限共 的层层施压。在危难困境中毅然奋起,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考验和严峻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血液之中、镌刻旗帜之上,科学分析并自觉把握发展规律,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摘编自邵士博、侯鑫《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路向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极端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对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对外顶住压力,坚持对外开放。2000年, 九五 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多万亿,年均增长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柳长青《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论析》等

材料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坚持守正创新,以坚定自信自强的历史主动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坚持人民至上,以站稳人民立场的历史主动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坚持伟大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胸怀天下,以赢得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摘编自高中建、刘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意涵与时代表达》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史实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掌握历史主动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应对不利国际形势的具体举措。(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伟大意义。(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