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44

一、单选题

1.

莺歌岭遗址(距今4000年至3000年)是牡丹江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斧、石磨棒、黑曜石器、骨器等;考古专家在该遗址中还发现了以陶猪为代表的小型陶制艺术品。据此推断,当时该地(  )

A.采集和渔猎被完全取代B.人们已过上定居生活C.社会劳动分工较为明确D.手工业生产工艺精湛

2.

有学者称,秦朝推行郡县制以及 车同轨 书同文 等,已经将春秋以来的 夷夏 观念转变为较为宽泛(包括南越、西南夷、西戎等民族在内)的华夏或 中国 观念。该学者意在强调,秦朝(  )

A.怀柔远夷思想得以落实B.民族交往推动疆域拓展C.国内民族差异逐步消失D.政治统一增进国家认同

3.

汉代初年曾以 三老,民之师也 导民以善,施行教化;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 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又 遣博士(褚)大等六人分循行天……谕三老孝悌以为民师 。这一过程可用来说明(  )

A.汉代沿袭了秦代基层治理经验B.秦汉重视社会管控的原因C.三老进入汉代官僚体系的过程D.儒家思想影响力不断扩大

4.

先秦时期,华夏族男子娶亲时,夫妻交拜是在原有居室中,无须搭临时帐篷。北朝时,中原地区举行婚礼仿照草原民族 庐帐为屋 的形式,盛行使用 青庐 ,即用青布搭盖的临时帐篷。这一变化表明北朝时期(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下降C.胡化之风日益盛行D.少数民族汉化程度提高

5.

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一年收入税粟(征收税粮)共2500余万石,其中, 三百万折充绢布,添入两京(长安、洛阳)库。三百万回充米豆,供尚食及诸司官厨等料,并入京仓。四百万江淮回造米转入京,充官禄及诸司粮料 。这反映出当时(  )

A.财政支出的集中度较高B.租庸调制濒临瓦解C.江淮地区成为经济重心D.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6.

宋代科举试策频频以三国故事命题,并聚焦于战争方略、边疆防御等议题。在战争方略议题上,强调 其术如何 ;在边疆防御议题上,关注 形势何据 。这种试策命题方式意在(  )

A.涵养尚武精神B.选拔实用人才C.弘扬传统文化D.完善科举程序

7.

下表呈现了1271—1300年南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这反映出当时(  )

地区

1271

1300

北方

耕地面积:3000万亩

税收:8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8

人口:600万人

耕地面积:3500万亩

税收:10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10

人口:700万人

南方

耕地面积:6000万亩

税收:20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20

人口:1200万人

耕地面积:8000万亩

税收:400万两白银

商业城市数量:30

人口:2000万人

A.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B.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的出现D.南方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

8.

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逐渐变成黄金,逐步实现向金本位制过渡之际,中国的货币体制则采用银本位制,且当时中国保持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但金银兑换的差价也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掠夺财富的对象。要验证该学者的结论,可进一步查证当时(  )

A.西方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B.中国纸币流通范围的变化C.澳门地区的商品交易状况D.中国在朝贡贸易中的得失

9.

晚明名士袁中郎的文章记载: 士大夫宝玩欣赏,与诗画并重……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皆吴人 ,当时吴地 文人墨士、名公巨卿,不知湮没多少,而诸匠之名,顾得不朽 。这反映出当时(  )

A.工匠技艺水平得到提高B.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尚C.文化产业呈资本化倾向D.重道轻器观念日益淡薄

10.

《中庸》提出 的概念,是主观信念的意思。王夫之则对 作了新的解释, 夫诚者,实有者也……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 。王夫之对 的解释(  )

A.肯定了人的私欲的正当性B.批判了君主专制体制C.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凸显了经世致用思想

11.

1860—1862年,太平军先后攻占苏州、嘉兴、杭州、湖州等地,中国最重要的蚕丝产区全部落入太平军之手。在此期间,这些地区的蚕丝出口量分别是67874包、83000包、75000包,与1853年相比,几乎增长了一倍。这表明当时(  )

A.太平天国主导中外贸易B.太平天国重视蚕丝贸易C.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12.

下表所示为晚清部分人士的言论。这些言论(  )

年份

人物

言论

1895

沈寿康

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6

孙家鼐

今中国创立京师大学堂,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

1898

张之洞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A.肯定了洋务运动的成就B.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回应了救亡图存的要求D.实现了革故鼎新的目的

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廷一方面借助 祈雨辄验 的举动企图凝聚民心、宣扬 天命 ,另一方面通过恢复维新变法的一些举措,来回应士人群体的诉求。这些举动实质上反映了清廷(  )

A.统治危机的加剧B.反思百日维新教训C.天命观念的重构D.政治话语权的转移

14.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都督及各军政府, 以保护人民财产为急务 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 。不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这些法令的出台(  )

A.促进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确保了人民私有财产的安全D.留下了官僚资本膨胀的隐患

15.

陈独秀写道: 入民国以来,总统之行为,几无一处不摹仿皇帝。皇帝祀天,总统也礼天;皇帝尊孔,总统也尊孔;皇帝出来地下敷黄土,总统出来地下也敷黄土。 陈独秀这一评论旨在(  )

A.批判传统儒家思想B.质疑辛亥革命的彻底性C.弘扬民主科学精神D.实现真正的民主与进步

16.

下图信息可以用来说明,民国初期(  )

A.民主共和制度不断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C.政党政治建设成效显著D.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库房)既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炀帝)长城御河,不计于人力,运驴武马,指期于百姓。天下死于役而家伤财……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织,不足以赡资装。九区之内,鸾和岁动,从幸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需,皆仰州县。租赋之外,一切征敛,趣以周备,不顾元元,吏因割剥,盗其大半……(617年)代王开永丰之粟,以振饥人,去仓数百里,老幼云集。吏在贪残,官无攸次,咸资镪货(意指官吏利用职权收取贿赂),动移旬月(出仓粮食的移动被拖延上十天半个月),(饥民)顿卧墟野,欲返不能,死人如积,不可胜计……隋氏之亡,亦由于此。

——摘编自【唐】魏微等《隋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隋朝的仓库建设进行评价,并谈谈你对 隋氏之亡,亦由于此 的看法。(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有美国社会学家说: 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1905年,清廷宣布 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自此,推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科举既废,中国读书人最重要的进身之路便被断绝,他们遇上了从未有过的无比严重的生存危机。

——摘编自王莹莹《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与知识分子的出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为清末失去科举前途的士人设计一种出路,并说明理由。(要求:明确指出所设计的出路,理由充分,逻辑清晰。)(8分)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春秋后期文化下移,九流百家兴起,诸家藏书丰富,各有著述,古籍整理工作亦逐渐兴起。简帛时代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的古籍整理工作,当首推孔子校订 六经

——摘编自踪凡《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材料二
北宋政府在对散佚古籍进行多方收集的同时,着手古籍的编纂、校勘、注疏和著录工作。著作郎、校书郎等都是 清贵 职务,朝廷多从年轻而又有才学的官员中去选取。他们找到了整理古籍的方法,如校勘书籍要 广求其本 兼本照对 等。他们在书籍校勘的基础之上,编定了很多目录,使众多的书籍部次得当,便于检索使用。

——摘编自王晟《北宋时期的古籍整理》

材料三
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而且有着接续不断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历史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汉、唐、宋、清是古籍整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汉、宋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传统,而清代则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摘编自孙钦善《戴震与古籍整理——兼谈对清代考据学派历史经验的批判继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和宋代古籍整理能够兴起的相似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古籍整理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16分)

四、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阴历不仅是一种自然时间,更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岁时节日把人们关于自然时间的认识与人类在这个时间点上的特殊活动相结合,从而使自然时间具有了人文意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形成了中国节日体系拼盘式的格局,主要包括传统的节日体系和国家、政府主导的节日体系两大体系,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国际商埠,因此,更增添一大外来节日体系。民国政府主导的节日体系,具有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强调的是 国家 独立 现代化 ,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 统一 ,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 革命 民主 共和 ,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 革命 领袖 等。

——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一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刚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