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质量检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97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由前期的单纯依赖粟和黍逐步演变成为后期的 五谷丰登 式的农耕。西辽河流域地区和西北地区以种植粟和黍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可用来说明中国(  )

A.远古文明发展的多元特征B.原始农业的萌芽与发展C.古代区域文明间联系密切D.古代农业文明持续发展

2.

两汉时期萧何作《九章律》,叔孙通作《傍律》、张汤作《越宫律》等;魏晋时期,陈群、韩逊、荀洗等人制定《魏律》,贾充、郑冲、荀勖、王业等制定《晋律》。这些法律(  )

A.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反映出国家礼仪的深化D.有利于规范和维护秩序

3.

819年,唐宪宗任命抚州司马令狐通为右卫将军,门下省给事中崔植因认为令狐通任寿州刺史时擅自用兵,不宜奖励重用而封还制书,后 上令宰臣谕植,以通父(令狐)彰有功,不忍遂弃其子。其制方行 。这一事件体现了唐代(  )

A.三省体制逐渐崩溃B.门下省职能被剥夺C.政治制度运行特征D.中枢决策机制失灵

4.

交子诞生后,宋代政府将交子引入西北用于异地兑付钞引。首先,商人将粮草运抵至西北地区,本地政府发给商人相应的交引,然后商人凭交引至四川兑付交子或铁钱。商人在支取交子后,不能在四川以外行用,只能赴川地使用。这一规定(  )

A.开启了川陕地区的经济联系B.扩大了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量C.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促进纸币发行管理模式的革新

5.

在明代出现的许多关于家礼的著作中,无不将 因俗 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墓祭,按照朱熹所定的家礼,应该是在三月上旬择日举行。但明人宋纁所定《四礼初稿》,就完全 如乡俗 。规定在清明、七月十五及十月朔日祭祀。这反映出明代(  )

A.儒学丧失了正统地位B.经济发展动摇统治秩序C.家礼实用主义的倾向D.家庭伦理关系日益松弛

6.

清朝前期,边疆地区的官路较元、明时期的驿路更为密集,又通向邻近省份,通达北京,把这些地区和都城紧紧相连。在西南边疆地区,从北京到云南、广西的官路,都经今北京、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市境内。据此可知,清代(  )

A.大一统政治得到进一步巩固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C.省会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D.商帮的兴起促进了官路修建

7.

1843年,片面最惠国条款被写入《虎门条约》后,英国女王向议会发表通告说: 在我和中国政府交涉的全部过程中,我一直表示无意取得任何独享的利益。我的愿望是对各国的商业一视同仁。 就连当时的美国公使也承认英国 自始即忠实地遵守这个思想 。对此解读合理是,当时(  )

A.英国侵略势力受到美国掣肘B.片面最惠国条款对英国更有利C.美国奉行 门户开放 政策D.中国已处于列强共同宰割之中

8.

1914年8月,农商总长张謇拟定官营矿业办法,表示铁铝关系军需、金银铜镍关系币制,所以应增定为可以官营之业。1914年12月,农商部奉袁世凯批令将铁矿收归官营。北洋政府的这些政策(  )

A.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B.迎合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需求C.推动了法币制度改革D.侵夺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

9.

如表所示为1933年中央苏区发行的《共产儿童读本》第六册的部分课文。这说明当时中央苏区(  )

课文

主要故事情节

第一课《列宁钓鱼的故事》

列宁关心渔夫

第八课《列宁安慰病人的故事》

列宁关心病人

第十四课《六个墨水瓶

列宁在监狱为了革命而艰苦奋斗

第十七课《汽车工人讲列宁的故事》

列宁关心汽车工人

A.重视构建革命的意识形态B.实现了列宁主义的中国化C.强调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D.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

10.

如表所示为1980—2010年中国三大产业劳动力占比变化。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

项目

1980

1990

2000

2010

劳动力占比

农业

68.7%

60.1%

50.0%

36.7%

工业

18.2%

21.4%

22.5%

28.7%

服务业

13.1%

18.5%

27.5%

34.6%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B.现代产业结构逐渐形成C.农业机械化实现了普及D.农业基础地位发生动摇

11.

古代两河流域文献记载,国王将一大块的疆土授予他人时,承诺受封土地者及未来的继承人应享有一系列豁免权,未来的国王也不得违背这些豁免承诺。一旦违背这些承诺,自由民有权提起诉讼。材料可用来说明古代两河流域(  )

A.统治者重视笼络地方势力B.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公平C.国王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D.强调对契约关系的尊重

12.

1326年,英国汉普郡的庄园主亨利为了寻求保护,与修道院副院长达成协议:修道院可以拥有修道院土地上的公共放养权,在那里放牧所有家畜;但作为交换条件,亨利将获得他们的16英亩土地以及在拜迪尔顿土地上的公共放牧权。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教会势力不断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庄园经济经营情况D.封建依附关系强化

13.

14世纪末,佛罗伦萨兴起了旨在复兴 优美的古典文学 的运动,一批学者大肆贬低当时的白话语言,他们主张只有拉丁语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白话语言粗俗、鄙陋,不配进入文学的圣殿。据此可知,当时(  )

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载体B.教会阻碍文艺复兴的发展C.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比较广泛D.社会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

14.

如表所示为19世纪末德国政府高官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可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

1

霍亨洛熙宰相说:南德自由主义无力对抗容克。他们在议会中人数太多了,太强了,王室和军队站在他们一边。

2

巴伐利亚大使在一份报告中说,想同帝国议会自由派多数派合作的宰相,将不得不从重新配置整个普鲁士行政机构开始。

A.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B.宰相是国家权力中心C.容克总揽政权的危害D.民主政治滞后的缘由

15.

下图所示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非洲的一幅漫画,与这一漫画创作时代背景相关的是,当时(  )

男孩去寻找你的财富

A.非洲国家结束西方殖民统治B.英国成为非洲移民首选C.两极格局的态势发生了变化D.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1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6年至2010年进行了两轮治理结构变革,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了更多投票权。2018年,世界银行通过增资计划,中国的投票权较之前上升1.26个百分点,份额达到5.7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些制度性调整(  )

A.适应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B.保证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C.改变了南北国家经济发展态势D.促进了世界贸易秩序法制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2年,日本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上海是美英等国在华利益中心,据统计,美国在华利益的64.9%,英国在华利益的72.6%都集中于上海。日本的进攻损害了美英等国在华利益。美国驻华公使史汀生积极建议英法大国一起来维护《九国公约》的精神,然而无人响应。最终他只能沮丧地表示 看来我注定是无能为力了 。1932年3月,在日本精心策划下,伪满洲国成立,美英再次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继续外交上的不承认声明,作为国际调停的国联也于此时通过决议,重申了盟约尊重成员国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并表示不承认伪满洲国。

——摘编自刘杰《摇摆与孤立:九一八后美国远东政策的考察》

材料二
1938年底,美国决定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购货贷款,中国以桐油出口来偿还,史称 桐油借款 。为避免给日本留下反美的口实,1939年2月中美两国分别通过中国政府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公司和美国政府所属的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桐油借款合约》。实际上,整个争取借款的谈判都是在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罗斯福的直接指示下进行的。

——摘编自任东来《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材料三
抗战前期,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侵略反侵略两大阵营的明晰,中国共产党从一般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政策转变到联合英美的政策上来。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努力争取国际力量牵制国民党的反共活动,还试图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借助国际压力。中国共产党努力与美国建立半官方的联系并试图争取美国更多的支持。美国方面最初作出了善意的反应。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公使史汀生表示 看来我注定是无能为力了 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初期美国对华援助的历史作用。(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联合英美政策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商人虽然较迟才逐渐明确自己的阶层属性,却一直以来是士、农、工、商各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调剂余缺、带动生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代政府虽然多有 抑商 的政策指向,却绝非禁绝商业活动,而是力求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规模内,避免 弃农从商 危及农业这一国计民生之基。但正如司马迁所言, 法律禁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掌握了财富的商人必然要追求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他们可以通过捐纳获得功名,还可以通过经济的投入为子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这些自然就使他们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他们可以用资本攫取土地、房舍和权力,从而跻身官僚阶层,从而影响王朝的决策;他们可以用高利贷压榨贫民,可以肆意奴役贫寒阶层,乃至侵犯他们的人权。

——摘编自王日根《中国商业史研究应有人文关怀》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80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明确划分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不同收支范围,中央与地方 分灶吃饭 的格局初步形成。这一体制的特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额,在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之间分配收入。这是对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的一种调整,体现的同样是 放权让利 的改革思路。它将中央政府一部分财政收支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由吃 大锅饭 改为 分灶吃饭 在中央统一领导和计划下,各过各的日子

——摘编自程熙《1994年为什么要实施分税制改革》

材料二
1994年,中国启动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 分税制 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分设了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并且确定了分省税收返还。此次改革按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的要求,简化了税制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管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摘编自叶琛《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材料三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举措包括,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

——摘编自王目谦《财政税收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6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在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是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警察戴梅里的重点监控对象。在其工作日志中伏尔泰的名字曾频频出现。
在戴梅里收集、整理、撰写、保存的资料中,《图书贸易日志》(通常被称为《戴梅里日志》)是这位警官在1750年11月至1769年12月的工作日志,其大部分内容是巴黎流传的图书的目录。戴梅里不仅记录图书信息,还会记录涉及作者、书商的一些职业活动;有时也会对书籍、作者作出些许评价。
尽管戴梅里在其日志中表现得越来越具有警察的专业作风,但他对市面上出现的伏尔泰的作品仍会时不时加以评论。对于戴梅里来说,伏尔泰是个成功的 作者 ,他的作品成功、畅销,还很有趣。可是,伏尔泰并非老实、安分、德高望重的那类作家,他总是会与人争吵,引起一阵 噪音 。更严重的是,伏尔泰对国家和宗教而言都是危险分子,他的作品以 不虔诚 攻击国家 为特色。小册子《为博林布鲁克辩护》是 彻头彻尾的不虔诚 ;《老实人》 嘲弄一切国家和一切习俗 ;《教士的辩护》这篇文章 将会使高等法院特别是国王的人生气,他们在文中受到极其猛烈的抨击 ;《让·梅耶遗嘱》 存在着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虔诚 ;《风俗论》 说了耶稣会很多坏话 ,《哲学辞典》 非常严重地攻击宗教和国家 。戴梅里的这些评论表明,伏尔泰被警方监控的原因是他对国家与教会不恭不敬,他是公众平静生活的捣乱分子。

——摘编自石芳《警察日志中的伏尔泰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18世纪法国历史的发展,探究《戴梅里日志》撰写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戴梅里日志》的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利用工作日志研究历史时应注意的问题。(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