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58

一、单选题

1.

颜之推(531年一约597年)在《颜氏家训》中写到: 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北方的游牧民族聚族而居B.南朝商业贸易活动较为兴盛C.南北方之间人员往来频繁D.南方手工业造船技术最发达

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运动,把 狼牙山五壮士 民族英雄之母马老太太 等抗日英雄故事用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  )

A.基于巩固革命政权的需要B.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C.旨在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D.丰富了根据地精神文化生活

3.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 一带一路 这一倡议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9.7%、全球贸易增长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同时,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共建 一带一路 有望帮助全球3960万人摆脱贫困。据此可知(  )

A.世界发展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B.世界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成就C.中国减贫工作的成就举世瞩目D.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4.

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包括不得损伤封君的肢体,不得泄漏他的秘密、出卖他的城堡等。封君不得伤害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须不惜以武力保护。这表明,当时的封君封臣关系(  )

A.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B.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C.淡化了不同等级间的界限D.易导致西欧王权衰落

5.

下幅漫画描绘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期 卢德分子 破坏工厂机器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斗争B.工人阶级未能共享工业革命的成果C.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D.阶级斗争推动了英国民主化的进程

6.

1947年,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一位领导人认为 钢铁就是美国 。但是到1983年,美国一些钢铁产区的失业率几乎高达45%。钢铁工业的盛衰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

A.经济结构性的变化B.国家宏观调控削弱C.权力下放到州政府D.国家安全战略调整

7.

开元十年前后,玄宗以翰林待诏中文学之士为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一起,帮助皇帝起草重要文书,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选翰林待诏中一部分人为翰林学士,别置学士院,专门执掌起草制诏书敕。此举(  )

A.强化了文官的地位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便于君主把控朝政D.有利于消除宦官把持朝政

8.

1832年英国下院选举改革后,1872年取消举手投票,采用秘密投票方式;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928年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1948年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规定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据此可知(  )

A.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C.英国消除了政治的保守性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地完善

9.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要求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相应的两个中央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时两个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两个边区政府也合并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这一改革(  )

A.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B.促进战争转入反攻阶段C.壮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力量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10.

汉惠帝三年,在各郡重设监御史,规定其 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 二岁更之 ;制定《监御史九条》,九条监督要点涵盖了诉讼、治安、行政、财经、吏治等方面。文帝十三年, 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这些举措旨在(  )

A.完善监察机关的内部制约B.规范监察权的运行C.实现中央监察机构多元化D.提高监察机构地位

11.

有学者评价九品中正制时说: 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土人的家世……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  )

A.是选官制度的重大倒退B.成为了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家世是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

12.

隋代开始推行以父祖封爵和资荫为入仕标准的门荫制度,唐朝进一步规定,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根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高低,叙以不同的品阶。隋唐门荫制度的推行说明(  )

A.王朝统治基础得以扩大B.科举选官制度有待完善C.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活D.门阀势力仍有相当影响

13.

下表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部分史实。体现了科举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是(  )

隋唐

怀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投卷公荐考前请托

两宋

取士不问家世以考试成绩定去留封弥誊录密封和誊录试卷

A.开放性与公平性B.自由化与宽松化C.保守性与单一化D.公正性与形式化

14.

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 南北榜案 ,因是年会试录取者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间有弊,杀主考官,重试结果全取北方人。以后明朝科举会试遂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南北分榜(  )

A.平衡了不同区域的利益关系B.说明南北方经济发展已达到平衡C.确保了明朝统治秩序的稳定D.着眼于举子入仕机会的相对均等

15.

1855年英国颁布枢密院令后的9个月中,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有1078人,经考试淘汰了309人。从1855年到1869年,共有8169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被淘汰,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太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行政人员素质低下B.文官选拔标准改变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文官制度不断完善

16.

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  )

A.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C.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

17.

一战以前,英国文官的分类只有第一级与第二级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级的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文官体制改革的委员会建议把文官结构分成五级,这一建议被1920年的政府改组文官的方案所采纳。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

18.

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  )

A.文官制度在美国正式建立B.文官脱离党争保持中立C.技术革命助推了国家治理D.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

19.

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内容也开始转向时务。但在1903年乡试前夕, 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三十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较学堂出身为优 。新式教育的困境折射出(  )

A.新旧教育体系矛盾尖锐B.科举制妨碍学堂推进和开展C.守旧派不断地阻碍改革D.教育体制改革缺乏社会基础

20.

清末,朝廷曾针对留学生制定了一种特有的学位实施办法,留学生回国后,通过考核可被授予进士、举人出身,时人称之为 洋翰林 洋进士 洋举人 。这说明清末教育改革(  )

A.呈现出鲜明的转型期色彩B.迎合了崇洋媚外的风气C.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D.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1.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始于1913年。相关法令规定,年满21岁的民国男子,在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各项专门学科3年以上的,具有毕业文凭者可参加考试;被褫夺公权、亏欠或侵蚀公款者不得参加考试。这些规定反映了北洋政府(  )

A.要求官员精干廉洁B.注重对官员甄别审查C.对文官素质的重视D.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

22.

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 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且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 这一规定(  )

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3.

据记载,汉成帝时把刘向《列女传》中的人物画在屏风和墙壁上,并以这些节女为鉴成教育的典范,在此影响下, 郡县乡里闻风景从 。这说明(  )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汉代家庭关系日趋和睦C.国家主流意识开始确立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24.

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 厚人伦,美习俗 ,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这反映出宋代家训(  )

A.是民间自发的理学的产物B.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D.在社会上传播范围增大

25.

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  )

出处

法律条文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勿听而弃告者市

《唐律疏议·斗讼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大明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B.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D.地方司法权力受到制约

26.

清嘉庆年间一乡规民约记载: 敦孝悌,以明人伦 禁窝赃聚赌,以清弊源 务本业,以戒游手 禁怀私徇情,以归正道 禁贼盗,以除乡害 禁火烧山林、私砍竹木 等。这些规定(  )

A.消除了村民偷盗恶习B.保护了农村的生态C.践行了经世致用思想D.助推公序良俗建设

27.

长期以来,罗马的大小事务主要依靠沿袭先人的习惯法来解决,贵族们在法律释读方面占据显著优势。《十二铜表法》以人人可见的方式被公布出来,成为罗马法的 伟大建构的源泉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A.调节了罗马社会纠纷B.旨在维护平民的利益C.中断了习惯法的内容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8.

1628年,英国议会向查理一世提出《权利请愿书》,要求保障英国人民的各种权利。还特别强调这种要求的依据来自国王爱德华一世统治期间(1272—1307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这表明英国(  )

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议会与国王的矛盾不可调和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29.

《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 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 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大陆法系(  )

A.重视司法程序B.强调以判例为基准C.具有人治色彩D.强调制定法的权威

30.

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 七圣事 ,包括洗礼、忏悔、婚姻、生产、终付、圣职和坚仰,下图即中古时期一幅描绘婚礼场面的绘画作品。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保存了古典文化B.主导了基层治理C.强化了服务意识D.承担了教化功能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 通才 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 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 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 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 《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 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 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 理论 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 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 该报于1906年7月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 ,因为 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到考——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10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 基本是刑法, 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 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 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徽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

——摘编自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7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中国国家、社会发展历程以及族与国的融合状况出发,根据血缘与政治、国家与宗族以及亲疏与等级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将中国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民族社会、贵族社会、豪族社会、宗族社会,每两个阶段中间有过渡期。如下所述:

时期

范围

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过渡期:尧舜禹时代

贵族社会

夏至春秋过渡期:战国

豪族社会

秦至唐过渡期:五代十国

宗族平民化社会

宋至清

——摘编自徐义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一时期并加以论述。(说明:可以赞成、否定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