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9 浏览数:179

一、选择题

1.

6月3日,是我国每年 禁毒宣传月 的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在广州虎门开始销毁收缴的鸦片。领导这次斗争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 此内容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听到你在哭泣 。与材料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金田起义 ,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林则徐B.李鸿章C.孙中山D.洪秀全

5.

八年级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内容作了演讲, 黄海大战 血染旅顺 廊坊阻击战 傀儡王朝 。该演讲内容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民族危机的加剧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6.

大将筹边尚末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赞颂了晚清收复新疆的湘籍名人,他是(  )

A.曾国藩B.谭嗣同C.左宗棠D.邓世昌

7.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开办新式学堂;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8.

梁启超说: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 的表现是(  )

A.地主阶级以 自强·求富 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9.

庚子年(1900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 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 。这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黄花岗起义

10.

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想 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 以华制华 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 以华制华 策略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C.清政府已经成为 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1.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如果用民国纪年法,这一事件发生在(  )

A.民国八年B.民国九年C.民国十年D.民国十二年

12.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 自由、平等、博爱 ,进而 民主和科学 ……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材料中所提到的每一步的代表人物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B.李鸿章、康有为、陈独秀C.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D.康有为、李鸿章、孙中山

13.

国民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国民党右派对革命的背叛B.必须提出革命口号C.必须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D.必须独立自主地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

14.

192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古田会议,下列内容与这次会议相符的是(  )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B.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建立D.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原则

15.

万里长征路不平, 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歌描绘的是(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八七会议

16.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在大小战斗的间歇,在攻克的城镇上,红军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出剧目,讲解他们的土地革命目标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见,红军长征(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统治B.播下了革命种子C.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D.挽救了民族危亡

17.

下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部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18.

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 三月亡华 的妄想。材料记述的是(  )

A.武汉会战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D.平型关大捷

19.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0.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这是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

A.人民英雄纪念碑B.淮海战役纪念馆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1.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22.

1945年8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D.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3.

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 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讲的,敌人搞的是 哑铃战略 ,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 ,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 。这一战略行动(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24.

据记载,到1948年底,在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  )

A.打土豪、分田地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D.实行耕者有其田

25.

下图所示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出这种局面的外部条件是(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政策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D.军阀割据混战的持续

二、综合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 轮船招商局

(1)材料一所示两幅图片所代表的企业分别是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图片反映的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二
202409141631203519 202409141631203519
(2)请对材料二所示图片反映的事件进行说明。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一场学生爱国运动,游行示威的学生们高呼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这场运动在文化方面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不断发展,成为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这场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场学生爱国运动?根据材料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不能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见证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历史影响?请说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23

中共三大召开

1924

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

黄埔军校成立

1926

北伐战争

1927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715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

中共召开八七会议

19279

秋收起义

192710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

井冈山会师

请选择材料中两件或两件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结合所选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选取事件与观点相符,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缩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张、杨二人为实现 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 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事件的解决使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1937717日庐山谈话
(2)材料二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是什么?结合史实举例说明国共两党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