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
反事实下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推测%
1700年—1760年
0.44
0.015
1760年—1800年
0.52
0.045
1800年—1830年
1.61
0.15
二、材料阅读
观点
史实
泥炭说
16—17世纪上半期,荷兰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使得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
17世纪后期,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
18世纪,荷兰经济出现衰退时,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
泥炭、煤炭混合说
17世纪,荷兰每年进口的煤炭平均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
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
1863年,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
——据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等
表2美国工业革命重要成就
产业
时间
成就
纺织工业
1790年
塞繆尔·斯莱特仿照英国人的设计,制成了珍妮型新式纺纱机,揭开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1793年
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使清理棉花的工效提高了近百倍。
1813年
波士顿商人洛厄尔引进英国织布机的制造技术,美国棉织业的纺、织两个环节的技术革命大体完成。
钢铁工业
19世纪中叶
威廉·凯利发明了新式转炉炼钢法,炼出了质量合格的钢。
1870年至1890年
钢产量由10万吨增至435万吨,超过了英、法两国。
石化工业
1859年
在宾夕法尼亚及其他地区发现了油田。
19世纪后半期
美国石油产量大幅度上升,1865年为250万桶,1880年达到2600余万桶。
——整理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三、开放性试题
表5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合乎理性的理想社会。
18世纪下半叶—19世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