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克东县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出身士族大家的王济在招待从江南远来洛阳的客人陆机时,曾指着羊酪炫耀其生活。据此可知(  )

A.经济重心已经从中原逐渐南移B.长期战乱使魏晋士族生活不稳定C.魏晋时北方农业生产严重衰退D.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2.

康熙年间,湖北户口未繁,俗尚俭朴,谷每有余;而上游之四川、湖南,人少米多,商贩日至,是以价贱,遂号称产米之乡。迨户口渐增,不独本地余米无几,即川南贩运亦少,谷寡价昂,势所必至。材料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是(  )

A.人口与资源矛盾日益暴露B.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C.川南谷物的价格日趋提高D.清朝整个社会经济走向衰落

3.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度降低,出口税率也比过去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商品输出以及掠夺原料的需要B.清政府关税主权的丧失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从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

4.

东汉初期,三公的职责是参议朝政、监察百官,仍拥有宰相资格。但与此同时,尚书台扶摇直上。到了东汉后期, 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师重,责之所归 ,以致有人发出了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的感叹。这说明尚书台(  )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成为朝廷行政中枢C.制约了皇帝权力D.引起中央内部矛盾

5.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 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 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 ,宦官掌握了部分 批红 职权。这表明明朝(  )

A.以司礼监分割相权B.政治统治日益黑暗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6.

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

A.具有契约关系的特征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D.封君具有绝对权力

7.

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因争夺司法权发生冲突。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10日,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听命于国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反映了法国(  )

A.王权与教权长期并存B.阶级结构出现改变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君主世俗权力加强

8.

光荣革命 后,新国王不得不与支持自己上台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签署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了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等等。《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催生了民主共和的政体B.解决了政局动荡问题C.有利于近代宪政的形成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9.

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  )

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C.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D.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

10.

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情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 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

A.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C.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D.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11.

张居正要求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 月有考,岁有稽,使内阁总其成。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据此可知,此政策的实施(  )

A.奠定了后续改革的基础B.提高了政府运作成本C.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

12.

1906年,清政府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同年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度支大臣载泽兼任督办盐政大臣,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之《中英商约》中商讨有关免厘加税之条款。度支部的设立表明,晚清时期(  )

A.民族工商业得到了发展B.金融体系的近代化C.中央掌握了地方的财政D.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13.

有学者评论说: 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

A.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B.保证了长治久安C.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扩大了统治基础

14.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亲自参与考核各级官员共4117人,其中考核为称职的仅占10%左右,为平常的占70%左右,剩下的约20%为不称职,不称职官员中的一半更被评定为 贪赃枉法 。这体现了,明朝(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员考核制度十分严密C.选官标准的提升D.官员考核体现了专制性

15.

1883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明确规定,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这一规定旨在(  )

A.倡导主权在民的思想B.保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确保官员选拔公平公正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对文官系统的控制。这些表明,文官制度(  )

A.面临现实的挑战B.已成为政客夺权的工具C.已失去传统优势D.摒弃了 政治中立 原则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给反动煽动者创造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宣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

——摘编自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 临朝不理政 。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内阁所代替。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摘编自王士广《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国王 临朝不理政 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的时候,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明确了 四善二十七最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德、廉、公、职等相应的情况进行考评,以及掌握官员的实际履职情况。在明代的时候,对于官员的考核,又分别设置了 考满 考察 ,其中 考满 重点是对官员任职以来情况的考评,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次; 考察 又被叫做 大计 ,内容上,重点涉及到了贪、酷、浮、不及、老、病、罢、不谨等。在清代的时候,对于在京官员通过 京察 进行考核,对于外省官员通过 大计 进行考核,同时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措施。

——摘编自周子玥《秦汉以来我国选官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在传统的文官管理中,实行的是常任文官职业制。尽管这样能使文官队伍保持长久的稳定和连续,但是它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于是这种文官终身任用制的优势已经逐渐变成了劣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放弃文官 终身制 ,打破 铁饭碗 实行临时合同制或短期雇佣制。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和功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统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遭受冲击的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史学研究领域,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可能出现相一致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如:清末新政,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成立 督办政务处 ,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 新政 改革中,编练 新军 是内容之一,清政府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 新军 的机构。……又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新政 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之间关系的模式,分析论证清末新政。(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恰当、论证合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夜生活最早在上层社会中出现,随后逐渐向大众社会传播,进而发展为西方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从16、17世纪以后,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后来艺术家和建筑师把意大利宫廷舞台上的照明和场景技术引入欧洲各地,有了梦幻般的场地,夜生活就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在英国,小酒馆生意兴旺,詹姆斯一世时期,餐厅、小酒馆常常可以通宵开放。17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夜里喝咖啡。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材料二
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1789年,一位到访伦敦的人写道,伦敦所有商店营业到晚上10点,灯光把商店照得极其亮堂。19世纪,汽灯很快普及,商家们开始用灯饰来制作广告,展示商品。在这方面,伦敦再次引领风尚。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类似的状况引发了劳工群体的抵抗。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 三班制 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欧洲近代夜间经济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