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22

一、选择题

1.

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 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 掠夺成性的蛮夷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 。材料反映了(  )

A.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B.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D.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2.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 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 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3.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D.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4.

下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D.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5.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 材料旨在表明洋务派(  )

A.注重进行近代国防建设B.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C.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D.兴办军事工业以推动民用企业

6.

学习历史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图示内容提炼的主题是(  )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A.皇权强化和近代前夜的危机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7.

下图纪念碑位于南开区卫津南路与水上公园北道交口处,是为了纪念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天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直隶总督(  )

A.聂士成B.邓世昌C.关天培D.左宗棠

8.

人们从危局中看到了清朝的积弱和国力的衰微,从而认识到要救亡必先自强,要自强必须改革旧制,于是,在全国上下出现了 言变法者乃纷纷 的局面。 危局 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封建社会时期,百姓自觉地把自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而辛亥革命后,百姓都说自己是 中国人 。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C.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D.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10.

孙中山说: 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 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赋予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于是有所谓 女子北伐队、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等纷纷出现。女性参政风潮的出现(  )

A.体现参政主体的多样化发展趋势B.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产物C.推动政府立法改变对女性的歧视D.表明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普遍认可

11.

从左宗棠的 抬棺出征复新疆 ,到邓世昌的 誓与军舰共存亡 ,再到张自忠的 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交融C.百年屈辱,英勇抗争D.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12.

学生罢课半日,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3.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准备

14.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  )

A.准备物质条件B.奠定思想基础C.指明斗争方向D.积蓄群众力量

15.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中论及: 倘然仍旧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前途遍地荆棘。 后又论及 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陈独秀的言论(  )

A.表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B.体现国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向往C.强调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成功D.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16.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下图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的主要贡献是(  )

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指挥北伐战争B.率领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
C.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D.歼灭孙传芳主力,攻克南京

17.

下图为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影响这一分布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C.工农武装割据的不断发展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18.

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局部,图中遵义城以西的红军进军路线,对长征的重要影响是(  )
202409201352450225

A.冲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B.强渡乌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C.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D.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19.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属于正确的历史评价的是(  )

A.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D.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20.

“(西安)事变之前,南京中央对日是 决不能战 !事变之后,则是 决不能不战 !——何以如此?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矛盾的加剧B.九一八事变C.民族危机的加深D.卢沟桥事变

21.

使日本速战速决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军事行动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22.

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陈嘉庚曾对我党有着诸多思想顾虑,但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外事努力,成功将陈嘉庚邀请到了延安,从此其思想发生了转变,并将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这一做法(  )

A.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形象B.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C.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D.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

国民党军人回忆某次战役时说: 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 材料描述的这次战役(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D.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24.

1947年,为了缓解陕北及山东解放区的军事压力,经过对敌人战略的正确分析及充分估计,党中央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毅然决定直插敌人后方,把战争引向敌占区。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25.

毛泽东曾说: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B.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C.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综合题

26.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得分评卷人顾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强调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对以实际行动纪念毛泽东同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提出明确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材料二 辛亥革命实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 以俄为师 。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变了方向。

——摘编自王垚《论以俄为师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1928年11月25日)

材料四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从材料一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 中国改换了方向 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其时代背景。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 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 所指的历史事件。在长期的斗争与实践中,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探索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2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加紧侵略华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35年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陕北进攻红军,多次被红军打败,张学良深感国难当头,同共产党打内战毫无出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杨走上了逼蒋抗日的道路。
材料四 下图为《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202409201352450225
材料五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六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 双十协定 ,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主力150多万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请举出 除军阀 中的一位军阀。
(2)根据材料三,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 安内 转向 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 兵谏 该事件史称什么?材料四的报道对研究该事件有什么价值?
(3)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4)材料六中的 双十协定 是哪一谈判取得的成果?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8.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领导人民艰苦探索,为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1927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

1927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

古田会议

1935

遵义会议

1936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长征胜利

1937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940

百团大战

1945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7

土地改革:樊进大别山

1948—1949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力量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