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85

一、选择题

1.

虎门正义,禁毒千秋颂;少穆精神,为民万代承。 这副对联纪念的是(  )

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孙中山

2.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 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鸦片战争后 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

下表信息反映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条约

部分内容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A.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C.镇压革命运动D.扶植代理政府

4.

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202409201358462826

A.学习西方治国B.实行君主专制C.平均分配土地D.实现男女平等

5.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

中国历史

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

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6.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

A.提高教育水平B.开启西化浪潮C.引领文明开化D.为了洋务需要

7.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下表为梁启超于1896年所编《西学书目表》。据此推断梁启超此时主张(  )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下卷:杂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等5

A.维护清王朝统治B.全面了解学习西方C.宣传民主与科学D.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9.

漫画见证屈辱,下面为漫画 扯线木偶 ,其中 木偶 代表的是清政府。这种现象出现于下面哪个条约之后(  )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10.

下表是对20世纪初英国《泰晤士报》新闻题目关键词的检索。据此可知,当时《泰晤士报》关注的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新闻报道篇数

149

31

11

22

25

25

14

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北伐战争D.新文化运动

11.

3月30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武昌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时,右手握拳,模仿孙中山的粤语口音高喊“______、五权宪法 ,空白处的口号最有可能是(  )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12.

1917年成立的 国语统一筹备会 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13.

1919年5月4日晚,北大学生领袖许德珩作诗: 山东我国土,寸草何能让?工农兵学商,人民四万万。为何寡欺众,散沙无力量;团结今日始,一往无前干。 这表明当时青年学生认识到(  )

A.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B.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C.救亡运动成败的关键D.农民阶级的同盟作用

14.

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 你在北京干啥? 李大钊浅浅一笑说: 点种。 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 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 他回答: 革命的火种。 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15.

下表是毛泽东同志的部分履历,这折射出(  )

1924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B.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C.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16.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团队进行 道路抉择 专题复习时展示的学习成果之一,其主题应该是(  )

A.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B.农村中心,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中心,军队武装暴动D.民族团结,抵抗日本入侵

17.

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 据此推断(  )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这首诗反映的革命精神是(  )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井冈山精神D.延安精神

19.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20.

1937年至1944年夏, 八路军、新四军以不足全中国抗日兵力6.7%的力量,抗击了45.9%的侵华日军,毙伤了110万的日伪军。材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D.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21.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从根本上消灭了法西斯主义C.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22.

漫画多以储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老百姓在呼喊》(上海新民晚报1946年8月28日)据此,当时老百姓的呼声是(  )
202409201358462826

A.严惩内贼,收回利权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团结一致,共同抗日D.反对内战,渴望和平

23.

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24.

下图反映的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变化。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国内因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B.政府法令的鼓励C.海关税率的降低D.民族危机的加剧

25.

清末民初先后出现的 诗界革命 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 家庭革命 婚姻革命 教育革命 社会革命 产业革命 科学革命 国民革命 等,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处于(  )

A.社会转型时期B.民主革命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昌盛时期

二、综合题

26.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技术惊旧梦】 材料一
202409201358462826 202409201358462826

图一 手工纺织图                                           图二 湖北织布局

(1)与图一相比,图二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二中湖北织布局创办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指出他的强国主张及具体措施。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 梦想 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举两例即可)。
【开天辟地展新篇】
材料四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中央电视台《信念永恒》朗诵词

(4)材料四中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是如何 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的?
(5)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7.

下图三个纪念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重大史实,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遵义会议会址

(1)如果有机会去参观上述三个纪念馆,你会选择哪一个?写出你所选的纪念馆,并写出你选择它的理由。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紧扣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正确)。

28.

某历史社团成员对文物回归问题进行分组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之殇】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 流失文物 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鎏金佛塔,制作精美,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回归之路】
第二小组:讲述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

①2000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行将虎首拍下。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免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3月,圆明园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签返还。12月,青铜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
【盛世重光】
所有成员:围绕 流失文物回归 现象展开讨论。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天龙山佛首回归

天龙山佛首回归,部分网友讨论:网友1:以吾辈少年意气,助祖国万里恒昌。

网友2:小时候去天龙山石窟玩,就知道了佛首的故事,今天终于看到佛首的回归。爱我中华!

网友3:作为一个文博专业的大学生,最开心就是看到失散多年的国宝回家、文物的修护完成以及再也没有墓葬被毁被盗。

(3)结合所学知识,从文物的流失与回归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