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74

一、选择题

1.

龙首,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铸造于清乾隆年间,却在19世纪中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海外流落历史。导致其流失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侵华战争

2.

下面是某班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该剧本比较合适的名称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宗教构梦

第二幕:战争追梦

第三幕:政策筑梦

第四幕:内乱毁梦

A.太平风云 空想幻灭B.扶清灭洋昙花一现C.变法改良救亡图存D.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3.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材料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湘籍名臣 收复新疆 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

5.

下面为某小组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内容是关于(  )

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为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推动了思想启蒙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D.创办京师大学堂

7.

与前几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相比较,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是为了(  )

A.侵占中国领土B.获得办厂特权C.开放通商口岸D.镇压人民反抗

8.

孙中山亲致挽联: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联中的 是指(  )

A.熊秉坤B.蔡锷C.黄兴D.宋教仁

9.

《全球通史》中写道: 当巴黎和会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材料叙述的是 示威游行 的(  )

A.背景B.经过C.性质D.影响

10.

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发展B.北伐的胜利进军C.工农运动的高涨D.北洋政府的覆灭

11.

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幅宣传画中有这段译文: 援救中国 中国正在帮我们 。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2.

张謇认为 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工商业,要与外商企业竞争 ,于是在南通开办纱厂。这反映出他创办企业的目的是(  )

A.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推动自由平等的风尚D.打破官僚资本的压迫

13.

老照片是一部浓缩的 社会史 ,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下面这组照片最适合用来研究(  )
202409201405587855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服饰文化日趋西洋化C.自由平等观念渐入人心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一组同学准备策划 红色旅游 推介活动,下列适用于介绍山西的是(  )

A.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B.革命的摇篮——首个革命根据地C.抗战的灯塔——敌后战场总后方D.太行的烽火——百团大战反扫荡

15.

二组同学计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胡兰纪念馆,收集到了讲解词: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在听取了有关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汇报后,为她题词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据此判断,她牺牲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二、综合题

16.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 近代中华英雄谱 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完成相关问题。
展板一 【编写剧本台词一演绎英雄本色】
(1)一组同学撰写了民族英雄剧本台词,请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02409201405587855
展板二【讲好革命故事—传播英雄事迹】
二组同学绘制了红色革命故事宣传海报,请分别说明下面两位人物被称为 播火者 探索者 的理由。
202409201405587855
展板三【阅读抗战家书—传承英烈精神)
(3)三组同学整理的两封书信可以印证哪些史事?蕴含着怎样的家国情怀?
202409201405587855

17.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在经济层面运用机械的力量来取代传统的手工劳动,使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新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需要。在此情形下,留学欧美学生的派出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的需要;19世纪90年代,中国人学习的视点在急速地向日本转移,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成为救亡图存的途径,推动了留学日本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吴汉全、王中平《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不同时期留学地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 忠君 尊孔 。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民国元年所公布 民主学制 壬子学制 。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一1949年)》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教育改革发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同时因为志趣相投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形成团体力量,共同讨论,进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继续推进文学革命。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位 新文学前驱 的代表人物,并指出 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 的影响。

18.

城市见证历史,南京浓缩了一部中国近代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屈辱的历史】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_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南京条约》

(1)请将材料一的空缺处补充完整,并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遗憾的历史】
材料二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写给孙中山的挽联

s
(2)根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哪些遗憾?
【沦陷的历史】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和平宣言》

(3)依据材料三,我国将每年的几月几日设立为 国家公祭日 ?这样做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新生的历史】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 百万雄师过大江 天翻地覆慨而慷 ,并指出 宜将剩勇追穷寇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争取什么革命胜利的坚定决心?

19.

百年党史,峥嵘岁月。八年级某班同学以 凝聚力量·勇担使命 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制作档案—坚定前行力量】
(1)一组同学制作了会议档案,请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时间:1921年内容:确定党的名称;通过党的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等。

历史意义:            

时间:1935年内容:纠正军事和组织上的

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历史意义:            

时间:1945年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            

任务二【阅读报刊—汲取智慧力量】
(2)二组同学整理了两份新闻报刊,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运用了怎样的智慧 化险为夷
202409201405587855
任务三 【唱响红歌—传承精神力量】
(3)三组同学准备举办红歌会,请分别写出歌词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红船,从南湖起航》

《长征组歌》

《义勇军进行曲》

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着一个红色理想。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建党精神:          

长征精神:          

抗战精神:          

任务四【撰写短文—凝聚团结力量】
(4)四组同学准备以 凝聚力量·勇担使命 为题撰写短文,请从下面任选三个关键词,要求150字左右。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