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西北狼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学业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94

一、单选题

1.

距今5000年左右,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得到蓬勃发展,通过考古发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反映系统化宗教观念的玉器、大面积稻田遗存、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等均已形成。这表明(  )

A.早期国家初步形成B.多元一体格局出现C.宗法体制得以确立D.小农经济塑造文明

2.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趋势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3.

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据唐时人说法,此制与租庸调制最显著的不同是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据此可知,两税法(  )

A.限制了土地兼并B.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C.保证了生产时间D.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

4.

下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以及袖手对坐的墓主夫妇。两人皆侧身面东观看东壁的乐舞表演。这类夫妇宴饮壁画在宋代墓葬中很常见,如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

A.男女家庭地位渐趋平等B.丰富多彩的市井娱乐生活C.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D.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

5.

以下是苏州明清市镇工业地域分布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碾米业

清代以虎邱、甫里、枫桥、浒墅、月城等市镇为中心。

酿酒业

明代集中在横金镇。清代木渎镇取代横金成为更重要的酿酒业中心。

榨油业

清代集中在周庄、甫里、陈墓等市镇。

草编织业

自明代中期起,逐渐集中在虎丘、浒墅、甫里、唯亭、黄埭等市镇。

砖瓦石灰业

明代起就集中在陆墓与徐庄二镇。陈墓在清代则成为江南主要石灰业中心。

A.产品加工成为农民主业B.新的经营方式逐渐产生C.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D.市镇的专业化程度明显

6.

受日本史书影响,清末历史教科书认为鸦片战争仅是清朝中西交流事件中的一次纷争。民国建立后,中学教科书对于鸦片战争的叙述,增加了批判清政府腐败无为、增强公民意识的内容,并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进行了论述。这说明(  )

A.社会性质的变化影响历史叙事B.南京国民政府更重视鸦片战争C.近代历史教育逐渐发展D.研究立场决定历史走向

7.

《申报》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可看出一些端倪。以 民族 一词为例,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1925年一年, 民族 一词即可检索到502条;1928年、1936年,这一数据增加到1119、1507条;抗战爆发后, 民族 一词使用频率进一步冲高,1939年达到2369条。这些变化说明(  )

A.近代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B.民众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不断壮大D.群众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8.

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部劝办商会谕》、《商会章程附议》等法律,推动了各地商会的建立。到1911年,全国共有商务总会53所,商务分会787所。这些举措的实行(  )

A.构建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B.缓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有效地抵制外国资本输出D.助推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

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 因为民主性的土地革命,不能消灭富农的,并且在革命后富农还是产生的要发展的,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 。我党的这一决议案(  )

A.导致机会主义继续蔓延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C.表明土地政策走向成熟D.解决了农村中的社会问题

10.

1942年1月,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通过《开罗宣言》;1946年4月,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这一系列外交高光时刻的到来,主要得益于中国(  )

A.综合国力的强势增长B.外交政策的亲美反苏C.全民抗战的突出贡献D.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11.

大约从公元前4千纪起,青金石受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两河流域人们的追捧,逐渐形成了一条几乎覆盖了地中海沿岸到帕米尔西麓的 青金石之路 。而帕米尔东麓再向东,就是古代中国的 玉石之路 ,两者相连,正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这表明当时(  )

A.跨区域的文明交流加强B.世界文明逐渐连为整体C.西亚北非文化同宗同源D.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交往

12.

公元前409年,阿尼图斯受命去营救被围困在斯巴达的三十只军舰,出海时遇到了风暴遂即回到雅典。但是这种行为激怒了雅典人,阿尼图斯受到了指控。为了逃避审判,阿尼图斯通过贿赂陪审团获取了对他有利的判决,并最终无罪释放。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陪审团是最高权力机关B.民主政治体制存在缺陷C.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13.

有学者认为, 法老体系贯穿于整个托勒密时期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就像埃及过去的入侵者那样 逐渐被同化了 。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希腊政治制度对东方的影响B.法老仍维持原有政治统治C.古埃及文明具有强大影响力D.托勒密王朝武力征服埃及

14.

15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确认 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 。因此,哥伦布最初向西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并非 瞎猫撞上死耗子 ,只不过没有继续西行抵达终极目标而已。由此可知(  )

A.当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地貌B.地圆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C.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D.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

15.

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如遇到意外事故或人身伤害,由保险人进行经济赔偿,由此产生了以黑奴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早期形式。材料揭示出当时(  )

A.黑奴贸易风险大于收益B.保险业推动贩奴的兴起C.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D.人权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二、材料阅读

16.

区域贸易与经济全球化。(26分)
材料一
7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活跃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官制学校、民俗宗教、货币商贸等的记载不断丰富。据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 中国人甚富裕,乐安居……中国人技艺上特别之天才,即希腊或他种人亦当退避三舍也。 刺桐港(泉州)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世界上无一国开化文明,人口繁盛,可与中国比拟。

——摘编自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中国观,并分析其成因。(8分)
材料二
宋代 广州多蕃汉大商 万国衣冠,络绎不绝 。来往广州的船舶很多,据有关史料记载,每年有四千余艘船舶,八十多万人次在广州港进行贸易,交易商品有数十种。广州商人携带着 犀、象、珠、玉,走于四方 ,邻近广州的江西、福建各路商人,也纷纷借 市于五羊 数贩南海 而获得大利。

——摘编自于城《宋代广东经济概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广州对外贸易繁荣的影响。(8分)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新变化。(10分)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后继者统治西亚时期,大量建立希腊化城市。西亚被征服的波斯人被迫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艺美术,乃至整个思想意识。同时,亚历山大也接受利用了东方的宗教崇拜和王权神化思想,以及东方尤其是巴比伦的科学。传入西亚的佛教,原来没有偶像,在吸收希腊雕塑基础上,发展出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跟随佛教传入中国,如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

——摘编自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魏晋以来,士大夫纷纷寻觅儒学以外的思想方向,他们所奉行的 三玄 之学与佛教传入的 般若性空 学说一拍即合。北魏道武帝写给佛教僧人的信函中说 冀助威谋,克宁荒服 。基于北魏太武帝灭佛造成寺庙、佛像被毁的教训,其继任者文成帝要创出一番 与天地同久 的永业,选择了开窟造像以复兴佛教的举措。早期造像犍陀罗风格明显,中后期佛像多为瘦骨清相,服饰呈现出北魏汉化后的褒衣博带。云冈石窟也有少数初唐时期的造像,如第三窟菩萨像,肌肉丰腴,明显有唐时期的雕刻特征。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不再是皇家礼佛的场所,民间人士参与到开窟造像的活动中来。

——摘编自钟健《从云冈石窟看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化时代西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云冈石窟开凿的背景,并概括云冈石窟所反映的佛教艺术的演化趋势。(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在世界历史上,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是同一时期上存在的两个超大规模的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中国到了汉王朝,华夏民族已经在中原大地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成为了古代中国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汉王朝时期的华夏民族早已形成了很强的共同体认同感,共享着相同的历史、信仰、语言与文化。中国的汉王朝灭亡只是政权的灭亡,而大一统的中国却一直存在并历久弥新,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世界大国。罗马帝国是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征服体系。这个体系由亚平宁半岛上的以罗马为核心的城邦国家与45个行省共同组成。罗马行省(跟中国元代形成的行省概念完全不同)是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之外所征服和控制的地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五千多万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的有着民族认同感的国家。罗马帝国虽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但灭亡后再也没有能够复兴,欧洲从此进入小国林立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寒竹《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后世命运为何迥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