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初阳光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41

一、单选题

1.

陶寺文化早期墓葬发现了1000多处,下表格中三种类型墓葬各方面差异说明了陶寺文化(  )

类型

墓坑尺寸

随葬品数量和种类

占墓葬总数比例

大型墓

3米上下、宽2米多

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

不及1%

中型墓

长宽尺寸相对大型墓略小

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包括少量彩绘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见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

约占10%

小型墓

长约2米,宽约0.5

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

约占90%

A.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B.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C.手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D.已出现普遍遵奉的王权

2.

王莽正式称帝后,各地兴复汉室为旗号的武装活动更加活跃。赵国邯郸人王昌诈称是汉成帝之子,赢得豪强支持;宗室刘玄在 兴复汉室 的旗号下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将自己说成是汉室中兴之主。这些现象说明了(  )

A.复兴汉室为荣的社会风气已形成B.正统观念对于民族认同有重要引导作用C.最高统治权力的争夺异常的激烈D.以汉朝为核心的国家认同经受住了考验

3.

宋代诉讼判词《名公书判清明集》有一案例:马圭因不孝被其母起诉,法官对马圭处以刑罚时,马母又忆起丈夫遗嘱中思儿之情而悲痛流泪,于是法官决定免除马圭的不孝罪责,责令其邻里和亲戚对他进行劝导。该案例说明宋代(  )

A.司法诉讼程序缺少法定规制B.司法实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亲族力量更加容易调解纠纷D.社会治理重视教化优于法律

4.

元朝一改以往王朝仅对云南象征性征收土产的做法,在云南征收秋税和夏税,主要是粮税与矿课、酒课等实物税。另据《元史·食货二》记载,天历元年,云南行省纳金课184锭、纳银课735锭,所纳数量居全国之冠。由此可知(  )

A.云南的赋税征收逐渐制度化B.元朝彻底消除云南地区地方割据的隐患C.云南成为元朝主要赋税基地D.元朝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5.

冯梦龙在小说《醒世恒言》中描写嘉靖年间的盛泽镇: 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驻足之隙。 该描写(  )

A.体现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B.突出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侧面反映了江南市镇的商业繁荣D.属于小说没有历史研究价值

6.

1898年7月16日,李鸿章致其子李经方的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近日明诏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此番言论反映了变法(  )

A.触及守旧势力的利益B.没有反帝反封建勇气C.违背循序渐进的规律D.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7.

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他们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以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这是因为(  )

A.反封建思想的不彻底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局限性C.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D.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

8.

图1是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综合分区示意图(1921—1945)。图中华中成为革命核心区的原因是(  )

A.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B.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C.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9.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指出: 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这(  )

A.体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认识到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强调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0.

图2是2003年以来中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投资流量及占比示意图,该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中国(  )

A.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B.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C.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影响力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1.

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为争夺雅典的保护权,与海神波塞冬争斗,最终经雅典人裁决为胜利者,雅典娜由此被视为城邦保护神,城邦也以女神的名字命名,雅典卫城成为女神的圣所。这折射出(  )

A.城邦共同体认同意识得到了强化B.希腊城邦之间战争不断C.古希腊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D.雅典城邦成为希腊霸主

12.

中世纪时,法国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表明(  )

A.国王的权力得到了法律的约束B.重商主义政策得到贯彻执行C.城市自治权力得到了法律认可D.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和愿望

13.

图3是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政府和大众传媒推出的 铆工罗茜 形象。在整个战争期间,企业、媒体和政府都承认妇女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绩不比男性差。这表明(  )

A.传统就业观念发生改变B.工业生产为战争而服务C.政府继续推行新政政策D.妇女赢得平等的就业权

14.

20世纪50—7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追随西方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有近半数的非洲国家效仿 东方国家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因此被标上 激进国家 温和国家 保守国家 等具有政治色彩的名号或标签。这些名号或标签源于(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C.美苏对非洲施加影响D.多极力量不断地成长

15.

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指出:在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罗马条约》之前,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往来就已展开,即使后加入欧共体的国家,如奥地利、丹麦和西班牙,它们也早就融入了这一贸易网络。他意在强调当时(  )

A.西欧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B.欧共体是一种正在实际形成中的体制C.经济全球化加快世界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机制下进行干预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在道德教育上,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首先强调修身立己,要求学生通过 存天理、去人欲 的修炼过程,具备相对完善的人格。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书院学规,也是此后各书院效仿的典范。名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也以自身高尚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将教学与道德完善、品性修养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主张博采众长,以丰富各自的学术思想。书院的主持者称山长、洞主,书院聘请的洞主或山长往往都是一些德高望重和精通学术的宿学鸿儒,讲授的主要内容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学派,使其研究成果得到传播。
材料二
在11世纪左右,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出于适应新兴市民阶级对文化知识的需要,原有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再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中世纪大学在西欧各地先后兴起了。大学作为一种行业公会,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机构,完全实行自治,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许多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有内部自治的权利。在教学内容上,中世纪大学实行分科教学,基础课通常是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个基本学科为:文、法、医、神,其中文学是基础,神学则是统治学科,以经院哲学为主要教授内容。学生经过学习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位。首先经过几年学习后成为 学士 ,之后经过大学毕业考试,合格者就可以得到 硕士 博士 的学位。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计颖、朱柳敏《试论中国古代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的异同》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的书院和中世纪大学办学特点的异同。(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社会影响。(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3分)
材料
朱冰如是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颐中烟厂的一名女工,每天放工后她都会赶到浦东女工夜校学习。夜校不仅教识字,还组织阅读,开设演讲会或报告会,研讨时事,组织歌咏、戏剧表演,学习歌曲《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观看女工自己编演的独幕剧《别的苦女人》。朱冰如还和夜校同学去给周边农民表演街头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很多女工对经济问题十分感兴趣,为此,夜校特级班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课程。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朱冰如进入特级班,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文学,使用的教材有革命家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夜校自己编的政治经济学课本、高尔基的《童年》《母亲》以及上海《妇女生活》杂志上的文章等。在特级班学习时,朱冰如开始利用工余时间做其他女工的识字 小先生 ,还把在夜校学习的时事讲给烟厂的工友们听,在工友中开设了一个读书识字班,有180多个女工参加。1934年底,夜校的党组织发展朱冰如为中共党员。此后,她继续在烟厂工作,边做 小先生 边普及时事,协助党组织动员女工。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上海职工业余夜校的一名教师。

——摘编自冯森《革命与圣火:女工夜校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劳工教育》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浦东女工夜校教育的特点。(7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工夜校教育的历史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3分)
材料一
据统计,1937年侨汇4.74亿元国币,外贸入超1.15亿元,侨汇占入超411%;1938年侨汇6.44亿元,外贸入超1.24亿元,侨汇占入超521%。这种状况持续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到解放战争后期,外汇价格一日数变,物价一日数涨,因而侨汇也急速减少。当时的侨汇情况是,1946年中国银行和广东省银行收入侨汇总数约3000万美元,1947年降至1000多万美元,1948年不足500万美元,1949年侨汇几乎断绝。

——据任贵祥《海外华侨与祖国抗日战争》等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 人民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办法,鼓励人民储蓄,便利侨汇。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侨汇业管理暂行条例》,提出了 便利侨汇,服务侨胞 的侨汇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保障侨汇币值。当人民币不稳定时,中国银行采取原币汇款、原币存款办法;当人民币稳定而一些国家货币贬值时,中国银行又采取人民币汇款存款,使侨户不受损失。
二、便利侨眷接收利用侨汇。有关部门采取办法简化侨汇手续,加强侨区的物资供应,举办侨眷福利贷款,增设兑付侨汇机构等措施,照顾侨胞侨眷的利益。
三、团结和改造侨批业及从业人员。到1954年底,全国侨汇收入总数近7亿美元,约等同于同期中国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37年至1941年、1946年至1949年两个时段侨汇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提出并实施侨汇政策的背景及作用。(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据统计,20、21世纪交替之际世界上有5000种以上的语言,但若按分布区域大小和使用频率衡量,则当今世界上只有10~12种 核心语言 。这些核心语言中,又分为以下情况:

分布区域和使用情况

语种

情况说明

全球化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更广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英语处于全球语言体系的核心,是世界各地人们使用的最重要的混合语,已经成了国际商业、政治、行政、科学和学术的重要交流语言,也是全球新闻广告业和大众文化娱乐业的主导语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主要语言也是英语。

局限在说本民族语的人及使用该语言作为第二外语的临近地区

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等

这些语言也曾经历过广泛传播的阶段,但主要是在从前;俄语在二战后曾作为第二语言在波罗的海沿岸和中亚传播。

几乎只被当地民族的人使用

德语、日语和孟加拉语

这与德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在中欧、东欧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传播形成鲜明对比。

——据【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就 当今世界核心语言分布和使用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