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吉林省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40

一、单选题

1.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B.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D.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2.

北京故宫太和殿旁有一处不起眼 偏房 ,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的权力中心。这个 偏房 的出现说明(  )

A.君主专制高度加强B.相权被大大削弱C.内阁掌握了票拟权D.皇权被宦官架空

3.

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

A.具有契约关系的特征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D.封君具有绝对权力

4.

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  )

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C.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D.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

5.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竞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政纲宣言令人眼花缭乱,竞至 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 政党政治的活跃体现出当时中国(  )

A.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B.国民政治素养普遍提高C.民主共和成为普遍共识D.宪政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6.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 三三制 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

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7.

针对北宋中期出现的财政危机,王安石认为: 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这一主张旨在(  )

A.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B.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D.切实解决农民困境

8.

1980年,天津化纤厂党委明确向职工指出,外国专家不是 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 ,而是 受雇于外国资本家的劳动者 ,鼓励职工和外国专家交朋友,虚心做外国专家的学生。这表明天津化纤厂党委(  )

A.意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B.主动变革的积极心态C.改变了企业所有制形式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9.

汉代通过 举孝廉 ,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了 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 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C.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10.

有学者评论说: 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

A.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B.保证了长治久安C.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扩大了统治基础

11.

20世纪以来的美国,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 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 ,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 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 。据此可知,美国(  )

A.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

12.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 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杜绝专制局面出现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C.消除官员腐败现象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13.

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据此可知在党员干部管理问题上,我们坚持(  )

A.公务员制度建设B.媒体监督干部C.党管干部原则D.群众监督干部

14.

秦律规定:与盗者 不盈五人 ,共赃 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 ,只给予流放;但如 五人盗 ,赃只 一钱以上 ,也要 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律具有残酷性B.秦律重视对 群盗 的惩治C.秦律坚持公平性D.秦律重法轻礼

15.

18世纪,英国适用死刑的罪名竟有200余种,凡是犯有伪造文书罪、盗窃财产罪、烧毁干草堆罪的人,甚至仅是砍倒一棵装饰用的灌木,都会被判处死刑。这表明当时英国法律(  )

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C.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D.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6.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B.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初在府州之上增加路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各路设转运使司主管财赋与漕运钱谷,设提点刑狱使司负责刑狱及保甲、军器、河渠等事务,设提举常平司掌管主管民政庶务救灾赈恤,设置安抚使司负责军事。路一级各司互不统属,各自对中央机构负责。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实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州的行政长官称知州,并在州府设置通判制约知州。州官的任用实行避亲避籍制度,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三年为一任期。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派遣各路转运使把本路各州的税粮、金帛等如数上交中央财政。同年,宋太祖采取措施解除藩镇军权,把地方精兵集中到京师充当禁军。宋代地方制度建设,削弱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有利于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权力制衡机制研究》

材料二
元朝时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 至公 ……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 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 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 平民政治 ”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尊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紊乱。《论语·子路》云: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 德主刑辅 论。《汉书·董仲舒传》云: 阳为德,阴为刑。 董仲舒既重视德的教化,也主张在 大德小刑 原则指导下刑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 礼治 思想由此发展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 天理 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 德礼政刑 相为表里 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 礼法合一 为核心范畴的 混合法 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

材料二
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 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 。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定: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美国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 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 。自由主义 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

——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史学研究领域,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可能出现相一致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如:清末新政,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成立 督办政务处 ,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 新政 改革中,编练 新军 是内容之一,清政府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 新军 的机构。……又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新政 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之间关系的模式,分析论证清末新政。(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恰当、论证合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