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7 浏览数:72

一、选择题

1.

早在19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位官员是(  )

A.林则徐B.魏源C.孙中山D.陈独秀

2.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 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 土地 是指(  )

A.广州B.台湾C.香港岛D.辽东半岛

3.

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4.

有学者这样描述某一史事: 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描述的史事是(  )

A.大泽乡起义B.三元里人民抗英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

5.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近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

A.自强求富B.扶清灭洋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6.

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赞颂的是(  )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B.李鸿章革新图强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D.陈宝箴支持变法

7.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对将士说: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这一条豪言壮语说于(  )

A.丰岛海战B.平壤战役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8.

1898年,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在位)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B.农历的庚子年C.清朝早期D.咸丰二十四年

9.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B.梁启超C.严复D.黄兴

10.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1.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 机关 刊物 指的是(  )

A.《知新报》B.《新青年》C.《时务报》D.《民报》

12.

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 首义 是指(  )

A.安庆起义B.广西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13.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B.原因C.经过D.功绩

14.

成都成就梦想 。2023年,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全世界广泛的赞誉。100多年前,成都有一位辛亥革命志士为实现民主共和梦想,炸死良弼,自己也光荣牺牲。在他短暂的人生之路中,谱写了英雄般的传奇,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位英雄是(  )

A.林觉民B.彭家珍C.邹容D.秋瑾

15.

邵阳市某历史人物(见图)故居管理局举行其诞生14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材料中有 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 。该历史人物是(  )

A.魏源B.邓世昌C.黄兴D.蔡锷

16.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认定民主与科学 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A.陈独秀B.蔡元培C.鲁迅D.胡适

17.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 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政治革命B.文学革命C.军事革命D.科技革命

18.

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 你在北京干啥? 李大钊浅浅一笑说: 点种。 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 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 他回答: 革命的火种。 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19.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共 一大 的召开B.中共 二大 的召开C.中共 三大 的召开D.中共 七大 的召开

20.

小茗同学观看纪录片《激荡年代:誓师北伐》,从中了解到孙中山曾经创办一所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2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据此推断,1928年革命者们 汇聚于 (  )

A.南昌B.长沙C.井冈山D.会宁

22.

会议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23.

一些文学与艺术作品反映了历史事件,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诗句是(  )
202409211109204754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4.

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指的是(  )

A.西安B.围剿红军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25.

某校学生去西安研学旅行,导游在介绍华清池时说道: 1936年12月12日,曾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该事件和平解决的重要影响是(  )

A.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B.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

26.

下面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该判决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本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迄至1938年2月初还没有停止。(  )

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C.南京大屠杀D.皖南事变

27.

1937年,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如果采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民国纪年法,这一事件发生在(  )

A.民国25年B.民国26年C.民国27年D.民国28年

28.

八年级某班班委会为了帮助同学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要点化、问题化。下面是班委会针对 百团大战 设计的学习要点,其中错误的是(  )

A.由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B.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有100多个团参加
C.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日伪据点D.此战战果辉煌,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9.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C.中国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情支持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0.

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 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材料中的 大喜事 是(  )

A.抗战胜利B.政协会议召开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

31.

老照片从侧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下面两幅老照片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军的作战原则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军的武器装备

32.

有学者这样评价他: 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 他是(  )

A.魏源B.张之洞C.张謇D.詹天佑

3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 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 。以下他在抗战时期育才学校的办学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引进著名的专业人士作为教师B.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才能因材施教
C.千方百计抢救被埋没的人才幼苗D.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调查、见习、实习等活动

34.

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 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先,……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 。当时中国教育(  )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35.

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B.《解放日报》C.《大公报》D.《劳动者》

二、综合题

36.

讴歌青春力量,礼赞青春人物。八年级某班在五四·青年节开展了下列活动。
活动一 图片展
202409211109204754 202409211109204754 202409211109204754

图1                                                         图2

图1表现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的场景。图2是学生高举的部分横幅内容。这次示威游行标志着一场伟大运动的开始,历史学家把这场运动视为八十年的 旧民主 时期和 新民主 时期的分水岭。
活动二 歌咏会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歌词节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歌词
活动三 名人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简表(部分)

时期

青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

赵登禹、杨靖宇、左权、谢晋元、狼牙山五壮士

解放战争时期

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江姐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指出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的词曲作者姓名。该旋律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
(3)上述表格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4)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37.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八年级某班同学以 近代之变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列表(部分)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条约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______社会。

鸦片战争

18401842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__________________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辛丑条约》

【近代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时期 师夷制夷论 的提出,到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经过维新的东邻小邦战败的强烈的历史震撼,使许多中国人从 洋务救国 的梦中惊醒,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进到效法西方改革政治的阶段。

——摘编自顾晓红《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线——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各种外来事物纷纷进入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成长、探索,被强迫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了近代企业。这些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总的来看始终是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2)甲午战争后, 效法西方改革政治 指的是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近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变化(至少两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