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87

一、单选题

1.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石峁古城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到夏朝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该古城以 皇城台 为核心,内城墙和外城墙呈半包围状将 皇城台 环抱。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城外还有数座 哨所 预警遗迹。由此可知,石峁古城(  )

A.是夏朝的统治中心B.已萌生出皇权思想C.具备早期国家形态D.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2.

孔子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孟子主张 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 ;韩非认为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这些观点(  )

A.契合了现实政治的需要B.旨在实现富国强兵目标C.表明百家争鸣局面激烈D.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秦汉时期官印普遍使用,表1所示是秦汉时期部分官印的介绍。这些官印的使用(  )

表1

印文

说明

规格/厘米

皇帝信玺

秦朝皇帝用印

2.6×2.6

文帝行玺

西汉南越王用印

3.0×3.1

滇王之印

西汉滇王用印

2.4×2.4

楚司马印

西汉楚国官印

2.2×2.1

太官之印

西汉少府官印

2.2×2.2

A.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发展B.印证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中枢机构的调整D.反映了推恩令实施的效果

4.

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记载: 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其注文中写道: 春气冷,生迟,不曳挞则根虚,虽生辄死。夏气热而生速,曳挞遇雨必坚垎(hè)”这说明当时(  )

A.气象学获得显著进步B.农业生产注重因时制宜C.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D.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5.

表2所示为唐代女子画眉样式图例(部分)据此可知,唐代(  )

表2

A.宫廷审美趋向发生变化B.艺术创作深受政治影响C.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民族交融丰富社会生活

6.

进入宋代后,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如粮食、布匹、茶叶等)和生产资料(如土地、耕牛、木材、煤炭、农具等)进入流通领域。原先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贩运型商业,开始转变为以黎民百姓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的规模型商业。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

A.奢靡享乐之风的蔓延B.经济运行活力的增强C.社会等级秩序的松动D.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7.

《辽史·太祖记》中说: 辽之先,出自炎帝。 北宋欧阳修撰修的《新五代史》流入契丹后,辽朝大臣刘辉看后极为气愤,上书云: 宋欧阳修编五代史,附我朝于四夷,妄加贬訾(zī)”。这说明辽朝(  )

A.与宋朝的敌对关系鲜明B.主张汉人与契丹人平等C.以华夏王朝的正统自居D.谋求建立大一统的局面

8.

元代,朝廷仍会册封蛮夷首领,通常根据他们的所辖范围任命其为各级土司。但对土司的忠诚度、文化水平与行政能力等,均有明确要求,并通过考核、监察、批准职位传承等方式,对土司进行遴选,经朝廷批准的土司可以世袭。这些举措(  )

A.逐步将土司纳入国家行政体系B.健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层级C.使边疆与内地实现一体化治理D.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流交融

9.

明清之际,黄宗羲揭露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顾炎武认为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王夫之主张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这些思想(  )

A.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体系B.成为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C.体现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D.反映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旁落

10.

据统计,雍正十二年(1734年),中国人口为2735.5万;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数量攀升至14341.2万;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国人口已达到29696.9万。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有(  )
①外来物种的引进和推广 ② 摊丁入亩 政策的推行
③户籍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相继向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派遣常驻使臣,新任驻外使臣到达某驻扎国首都后,首先与其外交部联系, 送名片往拜 。这反映了晚清(  )

A.闭关自守体制趋于瓦解B.从外交上抵制不平等条约C.外交体制的近代化趋势D.天朝上国 观念已经崩溃

12.

阅读表3,这些经济活动(  )

表3

时间

经济活动

1863

曾国藩派容闳赴美国采购工作母机,而后用于生产枪炮、机车、农机等

1872

侨商陈启沅携资归国,引进国外机器缫丝新理念,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79

左宗棠从德国购买全套设备,兴建兰州机器织呢局

1879

汉冶萍公司聘请德国技师担任总工程师,用西法采煤

A.旨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突破了 中体西用 思想的束缚C.反映了洋务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D.体现了引进西方技术的多样性

13.

义和团运动提出 灭洋教,杀洋人,我们不怕拿破仑 。无论是前期的 扶清灭洋 ,还是后期的 扫清灭洋 ,对于义和团运动而言, 灭洋 主题始终是不变的。由此可见,当时(  )

A.朴素民族主义情绪浓厚B.抵制西方文化成为国人的共识C.列强侵华手段发生变化D.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1905年,梁启超通过研究明清时期 下南洋 群体,撰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文中写道: 泰西豪杰若摩西之君犹太、哥伦布之开美洲、克雷飞之并印度,其人大都旷世不一遇,而中国乃时时有焉。……特取前明至本朝殖民外国诸伟人行事于苏门答腊、菲律宾岛、爪哇岛婆罗岛、缅甸等处者合为一传……”该创作意在(  )

A.鼓励华工 下南洋 B.批判西方殖民侵略C.弘扬开拓进取精神D.唤起革命救国热情

15.

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纲领,但同盟会成员对纲领的态度并不一致。有的只接受民族主义,有的只接受民族、民权 三民主义 。表示赞成三民主义纲领的,在具体解释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可推知(  )

A.三民主义不是彻底的革命纲领B.三民主义存着自相矛盾的内容C.辛亥革命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D.革命党人的组织力量较为涣散

16.

1914年6月,袁世凯颁布《劝诫剪发规程六条》,其中规定: 凡政府官员不剪发者,停止其职务。 但是,担任长江巡阅使的张勋及他率领的武卫前军垂辫如故。于是,袁世凯派专使南下徐州,要求张勋等剪掉辫子。这一事例反映出(  )

A.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B.袁世凯努力维护中央的权威C.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收效甚微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激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4明代地方监察机构的概况

官职名称

主要职责

相关法规

地位

按察使司

荐举纠弹官吏、监督地方刑狱、参与并监察科举

《纠劾官邪》《问拟刑名》《审录罪囚》

地方固定监察机构

巡按御史

监察地方行政、司法、学校、考试、户口、钱粮,检查档案文书、举荐人才、推行教化

《奏请点差》《出巡事宜》《回道考察》

为督察院委派机构,所属衙门为常设,但人员流动频繁,任职一年即回京述职

督抚

监察官吏、抚安军民、监察军事

《督抚建制》《巡抚六察》《抚按通例》

起初由督察院临时委派,地域、任期均不固定,后逐渐固定

——整理自【日】小川尚《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
巡按御史和督抚均直接向皇帝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涉。巡按御史回京述职时,可直接向皇帝陈奏地方得失。明末,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整顿风纪、纠正吏弊,同时还兴修水利,打击大地主,境内一时称治。巡抚与巡按的职责相似,监察对象相同,有时各不相能,以致 事多苟滞 。由于监察权重,监察官员往往成为地方官员争相贿赂的对象。一些监察官员还借机插手地方事务,谋取私利。

——摘编自孙伟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代地方监察制度。(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江淮运河在大运河诸河段之中虽然长度最短,但在唐代的漕运系统中却是至为关键的一环。唐政府对江淮运河的疏浚与维护共有八次,包括齐开伊娄河(738年)、扩建邵伯埭(dài)(758年)、修筑邵伯埭堤(784年)、疏太子港、陈登塘等三十四陂(788年)、疏浚扬州官河(788年)、筑平津堰、修陂塘(808年)、王播新开河道(826年)、修筑扬子津斗门(826年前后),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运河水量不足、河道淤塞等问题,保证了漕运的畅通。

——摘编自王旭、蔡婷婷《唐代对江淮运河的八次整修与维护》

材料二
由于湖塘滩地肥沃,易于耕种,盗水灌溉、侵占湖田之事屡禁不止,特别是自嘉庆、道光以来,侵占淤田湖塘的纠纷和事件愈发严重。大运河沿线地段的水源大部分都陷入了贫乏的境地。咸丰帝即位后,黄河水患依旧频发,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1855年的黄河大改道。黄河水直冲张秋运道,导致 由张秋东至安山,运河阻滞 。咸丰五年(1855年),孙瑞珍奏报: 湖南、湖北漕船停运一年,江西江安漕粮全数截留,合计四省粮米颗粒不能抵通。 江安漕粮指的是由浙江、安徽起运京师的漕粮。 闻粤匪滋扰,河道梗塞停泊清淮。 为保障漕粮的安全运输,咸丰帝只能下令江浙漕粮,包括江北漕粮 统归上海,兑交海船运赴天津

——摘编自王玥《咸丰年间京杭大运河河运停滞与扬州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唐代对江淮运河整修与维护的主要时期。(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咸丰年间京杭大运河河运逐渐停滞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可实现超常规发展,不仅 突驾日本无可疑也 ,而且在 十年、二十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也 ,希望 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
盖今日世界之问题,非只国家之问题,乃民族之问题也。而今日民族之问题,尤非苗活残存之问题,乃更生再造之问题也。余于是揭新中华民族之赤帜,大声疾呼以号召于吾新中华民族少年之前。

——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191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为 振兴中国 而作出的努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 更生再造 的背景(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五千多年历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中间夹杂着数个朝代的兴替与多次文化大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 ,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等多个学术派别,在丰富的思想盛宴中以 为内核的儒家思想满足了小农经济与封建制度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

根据材料,围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