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沧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92

一、单选题

1.

根据图可知,该时期(  )

二里头遗址平面图

A.族权与政权形成了结合B.已出现君主专制的萌芽C.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D.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2.

夏商周时期以 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 货贝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秦朝将圆形方孔铜钱—— 半两 推行于全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冶铁技术的进步B.经济发展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改变D.国家统一的要求

3.

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这表明秦朝北击匈奴(  )

A.具备明确的开疆拓土要求B.有效解决了边疆问题C.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D.确保了北部边防安全

4.

汉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不合理的连坐法,还认为残害肢体的刑罚会让人终身痛苦,因而废除了残害犯人肢体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终其一年的审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这些举措(  )

A.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化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C.延续了儒表法里的传统D.得益于先秦礼制的恢复

5.

西晋曲水诗序作于帝王诏宴群臣的曲水之宴。至东晋时期,曲水宴饮从皇家园林走进自然山水,曲水流觞的文化内涵也在此时确定下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门阀士族地位的提升B.民族交融速度的加快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江南地区的迅速开发

6.

东晋时期,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说,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 。这反映了(  )

A.道教发展超过儒学B.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C.儒学符合民间需求D.道教思想与儒学的融合

7.

史书记载,隋朝广置义仓, 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 。这可用于说明隋朝(  )

A.农业经济的发展B.粮食储备制度完备C.人口数量的增长D.民众消费水平低下

8.

图所示为唐代某时期国子监学生人数及来源。这反映了该时期的教育(  )
202409222221480407

A.存在着等级性B.实行官方垄断C.体现了公平性D.重视学科融合

9.

宋代时期,一道诏敕经过中书舍人 书行 (签名通过)与给事中的 书读 (签名通过)之后,才可以付尚书省执行,接受诏敕的尚书省长官也需要在敕尾签字。三省长官的签名,体现的是宰相对于诏敕的副署权,没有宰相副署的皇帝敕命,是不具法律效力的。据此可知,宋朝三省机构(  )

A.强化了皇权约束机制B.打破了中枢权力的平衡C.弱化了中央集权体制D.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10.

下表所示为辽、西夏、金部分统治者的改革措施。这些举措(  )

统治者

改革措施

辽圣宗

编修实录,把《贞观政要》作为治国的经典,提倡汉化了的佛教

西夏仁宗

实行科举制,办学校,尊孔子为文宣帝,传授儒学

金章宗

规定各地对汉民族先祖帝王伏羲等要三年一祭,并在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教授经书,科举以经书为标准

A.强化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性B.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遭到摒弃C.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满足了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

11.

南宋文人赵伯驹所作的《江山秋色图》,画中所绘为北方山水。画面布局严谨、勾勒精细,色调明快和谐。画中崇山峻岭错落连绵如龙脉,三三两两的步行者流连于山野之间。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此画作(  )

A.反映了士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B.体现出南北文化间的交融C.奠定了中国画的主流创作方向D.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留恋

12.

元朝为修订历法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元政府选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处地点进行天文观测,最北到达了西伯利亚,最南则到达了南海诸岛。公元1280年,元世祖按照 敬授民时 的古语,将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并颁行于世。据此可知,《授时历》的颁行最主要得益于(  )

A.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地理科学的逐渐普及C.科学家的探索精神D.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13.

朱元璋十分重视立法,《大明律》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 十恶 的刑罚上,比以前更严厉而且残酷。此外,《大明律》还增设 奸党 一条:凡违规用人必遭严惩。《大明律》的这些规定(  )

A.确立了轻罪重罚的法治原则B.铲除了宦官专权的政治基础C.完善了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D.强化了君权至上的专制权威

14.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后, 由驻藏大臣衙门翻写番字,刊刻出示,在前后藏各处张挂,晓谕穷乡僻壤,咸使周知 。清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汉化西藏人民B.稳定西藏局势C.广为宣传章程D.落实中央治理

15.

16世纪以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人口数量都迅猛增长,大片三角洲山地和沙地得到开发,耕地数量大幅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

A.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B.高产农作物传入与种植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16.

明末,欧洲数学传入中国后,明清士人将其用作研究传统数学文本的工具。明末徐光启基于欧洲几何学,对勾股术进行了最早的反思。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借助西学研究了中国传统数学典籍《周髀算经》。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西学东渐促进了文明近代转型B.西学传播促进了传统文化发展C.东西方科技发展差距日益拉大D.传统数学借助西学焕发了生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周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王室。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以后,周平王将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然而该土地布满了戎、狄部落。秦国与之进行长期的斗争,尤其是秦襄公在位时,讨伐戎狄,开拓疆土……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与戎人的战争中阵亡。秦襄公虽逝,但其事业却未断,其长子文公即位,并于公元前750年率领秦军大破戎族,戎人败退,秦人占据周原,终于实现秦襄公的遗愿。

——摘编自任德山、毛双民《中国大历史卷二春秋战国》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强制性地拆散家长制的大家庭……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等。公元前350年,商鞅又下令废除古老的农村公社井田制,铲除其田界封疆;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襄公对秦国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 永嘉之乱 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 以汉制汉、以夷制夷 之策略进行统治。 以汉制汉 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 侨置州郡县 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 侨置州郡县 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 胡化 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7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划时代的变化,与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相一致,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俗文化的兴起。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社会各阶层都卷入了俗文学创作的潮流之中,从宫廷中的御用文人到一般文人士大夫,以至民间下层,纷纷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

材料二
宋代俗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与宋代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流动的加强,开启了宋代社会文化平民化的进程,促进了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相互交融。北宋的社会比较稳定,在工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都市逐渐变得繁荣昌盛,市民阶层扩大,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勾栏瓦舍也开始出现,出现了大量的可供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摘编自赵彩彩《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与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俗文化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俗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前中期(1368—1550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饱受货币匮乏的困扰,这不仅导致社会长期的低物价和低工资,并使国家财政以实物租税为主。随着美洲和日本白银的不断输入,中国经济有了白银这一能被不同地区的商品交易者共同接受的交换媒介,国内长途贸易的规模和贸易种类不断增加。在海外白银输入刺激下的国内市场得到持续发展,并没有因为明清政权交替而中断。1684年,清政府收复台湾之后,解除海禁,鼓励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海外白银通过对外贸易大量涌入中国,促进了国内跨地域的长途贸易经济增长,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摘编自和文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大分流视野下的中国明清经济史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 白银与明清经济发展 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持论有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