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92

一、选择题

1.

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 奢侈品 ;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3.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4.

根据材料“”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5.

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 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 。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6.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8.

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 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 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 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太平天国的建立B.洋务运动的兴起C.戊戌变法的实行D.中华民国的创建

9.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0.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

11.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 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B.袁世凯复辟帝制C.军阀割据纷争D.国民政府腐败

12.

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

7月《言治》季刊第3

《庶民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

A.揭露清朝黑暗统治B.阐述实业救国思想C.介绍俄国十月革命D.记述五四运动史实

13.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  )
202409261206542878 202409261206542878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14.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 技术的反应 制度的反应 观念的反应 组织的反应 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 组织的反应 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

15.

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

16.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B.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C.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D.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

17.

《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描写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场景。这些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

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因为 这件事 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

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

20.

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见下图),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D.平型关大捷

21.

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

1938

1939

1941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2.

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23.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 插上一刀 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B.百万雄狮过大江C.关门打狗锁锦州D.蘑菇战术胜陕北

24.

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是(  )
202409261206542878

A.解放东北全境B.华北全境基本解放C.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5.

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下列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


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


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轮船民生轮

A.变法图强B.扶清灭洋C.实业救国D.民主革命

二、综合题

26.

歌曲承载着时代特征,传承着时代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歌词)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而学唱《国民革命歌》更是新兵训练期间的必修课。

——摘编自中国档案咨询网)

材料二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

(1928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1929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做了修改。对于六项注意,增加两项内容,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歌词)

材料四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原名 八路军进行曲 ,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该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的历史背景。歌词中的规定有何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曲作者姓名。该歌曲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的 反动派 是谁?列举人民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一个典型战役。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革命歌曲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就了抗战精神,请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2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民族伤痛
材料一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情况简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条约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____________

1840—1842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②____________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探究二:不懈探索
材料二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___________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探究三:勇闯新路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代表性遗址(部分)



(1)表格中①②两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并从近代化的探索中选择一个探索进行解读。根据思维导图,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任选3个革命旧址,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写出选择革命旧址的序号,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