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时间
文件
规定
1912年1月
《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有统率海陆军之权”“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暨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参议院之同意”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作者
著作
【美】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简·弗瑞茨
《中国的长征:6000英里的险遇》
【瑞士】薄复礼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英】迪克·威尔逊
《1935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为生存而斗争的史诗》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王雨萌、包和平《从新式教育与〈盛京时报〉舆论看清末新政时期辽宁地区的满汉交融》
——摘编自郑学益《近代中国商业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
三、开放性试题
近代湖南外交人物事迹(部分)
人物
思想主张
社会活动
郭嵩焘(1818——1891年)
认为“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倡导“广贸易以收利权”。出使外国返湘后,呼吁“开放口岸,广通商务为兴湘第一义”,“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出使英国,以得体从容的三鞠躬方式觐见英国女王,展示了中国外交家的风采;仿效西方礼仪,邀请各国使节和英国贵族来参加“茶会”,得到国际舆论盛赞;力倡建立同文馆,并“推及上海、广州”
曾纪泽(1839——1890年)
“彼诸邦者,咸自命为礼义教化之国。平心而论,亦诚与岛夷、社番、苗猺獠猱,情势判然,又安可因其礼义教化之不同,而遽援尊周攘夷之陈言以鄙之耶?”
倡导并亲自学习外语,“取其不传之秘书,而悉译其精华,察其各国之强弱情伪而离言之,此于词章、经济似皆有益也”。重视他国礼仪文化,常利用圣诞、元旦等西方传统节日参加宴会、舞会等,加强与英法政要的交流
顾维钧(1888——1985年)
民国四年(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强迫北洋政府允诺并保密。顾维钧提出:中国是在威胁之下作出的许诺,没有义务遵守。这使中国获得世界舆论以及美国政府的同情,迫使日本有所顾忌而作出若干让步。1919年顾维钧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时,指出《中日关于山东省条约》是在日本胁迫之下签订的,不能视为有效;纵使该约有效,自中国对德宣战后,情况业已大变,根据情势变迁原则,该约已不能执行
——摘编自方慧《试论近代湖南外交人物的国际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