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9+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1 浏览数:129

一、单选题

1.

学者们对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后认为,当时已经呈现出公共权力不断强化的趋势。其直接依据是在遗址中发现了(  )

A.大量的炭化稻堆积B.宏伟古城与宫殿C.精美的丝织品残片D.众多的陶器碎片

2.

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 足食、足兵 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孟子提出,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 ;荀子说 土之与人也,国家之本作也 。这些思想在当时(  )

A.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B.促进分封宗法制度瓦解C.反映不同阶层共同理想追求D.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强化

3.

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 我蛮夷也 ;楚国崛起后,其国君称: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黄帝之孙)”这一变化说明先秦时期(  )

A.中央集权形成B.华夏认同加强C.楚国疆域扩大D.夷夏差异消失

4.

秦律规定:从事商业买卖,必须标明商品价格。不遵从这一规定的,罚制作一件铠甲。这一规定(  )

A.反映法律制度完备B.推动重农抑商形成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促进了手工业进步

5.

自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拜相封侯成例 。自此以往,入仕为官遂有一客观标准, 王室 与政府逐步分离, 民众 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材料描述的是,西汉(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B.黄老思想受重视C.民众与政府关系缓和D.选官方式的变化

6.

据《汉书》记载:前74年,汉昭帝逝世后无子,霍光立昌邑王之子刘贺为皇帝。不久,霍光与群臣以刘贺 废礼仪、即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 等劣迹,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据此可知,西汉(  )

A.王国势力过大B.外戚宦官轮流专权C.休养生息推行D.政治伦理受到重视

7.

下图是魏晋时期流行的鸲鹆舞(qüyüwü)彩绘女子陶俑图,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鸲鹆舞(quyuwu)是古人模仿八哥的动作形态而编排的舞蹈,跳舞时 著衣帻而舞,俯仰屈伸,旁若无人

A.社会繁荣兴盛B.人们崇尚精神自由C.政治和谐稳定D.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8.

595年—596年,隋朝政府先后在37个州建立了公益粮仓,这些粮仓分布在都城周围,集中在西至敦煌,东至宁夏平原、陕北高原、河套平原等地。这一现象反映了,隋朝时期(  )

A.边境地区自然灾害频繁B.民族矛盾不断激化C.政府注重维护京师安全D.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9.

下图是东汉与唐开元时期地方行政机构分布示意图。两图对比变化反映了,唐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较快B.基层自治制度建立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民族关系极为融洽

10.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 蕃兵 蕃将 ,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如唐高宗时期靺鞨人李谨行出任右卫大将军。据此可知,唐朝时期(  )

A.中外贸易交流频繁B.民族政策较为开放C.世家大族走向衰落D.边疆治理趋于完备

11.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 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这一主张(  )

A.受主流思想影响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三教合一D.开创中医学理论基础

12.

下图《雪夜访普图》为明代宫廷画家刘俊所创作,取材于元代所编的《宋史赵普传》,描绘的是赵匡胤和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

A.异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B.注重意境的绘画特色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重文轻武的国家策略

13.

宋朝时负责承转奏章的职能机构有:进奏院、登闻检院和理检院等。它们面向不同身份的官员和民众各行其政,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信息传递网。这一做法(  )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有利于君主集权加强C.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14.

宋代的大地主阶层,虽然人口仅占总人口约百分之六、七,却占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全国耕地面积。这一现象(  )

A.是不抑兼并的结果B.促使市民阶层壮大C.受到程朱理学影响D.导致冗官局面形成

15.

辽道宗耶律洪基自谓 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 ,并下诏设学养士,在各州相继建立孔子庙,并颁赐 五经 诸家注疏,命令博士、助教认真传授。这反映(  )

A.多民族政权并立B.大一统局面形成C.各民族文化创新D.汉文化影响深远

16.

下表为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数据。据此可知元朝(  )

朝官

外任官

蒙古、色目

938

5689

汉人、南人

1100

14236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已经完全汉化C.社会门第观念弱化D.地方权力逐渐分散

17.

在明朝建立初期,皇家共出嫁巧名公主,有7人嫁于武将功臣子弟。但至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末年,附马多出自中下层官吏或平民。这一变化旨在(  )

A.完成国家统一B.防止武将干政C.提升平民地位D.废除丞相制度

18.

小说《儒林外史》刻画了既 的杜少卿形象,杜少卿的朋友来自各个阶层,上到大学者,下到泥瓦匠,但他结交的大多是正直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  )

A.古典文学达到了高峰B.小农经济占据优势C.传统伦理道德受冲击D.戏曲创作走向繁荣

19.

《天工开物》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插图单用墨色线条勾描,画面大致符合现实世界中的比例关系。这反映《天工开物》(  )

A.追求艺术高雅性B.反映社会等级性C.注重普及实用性D.强调作品完整性

20.

宋人将长颈鹿命名为 馳牛 ,后来清代记载长颈鹿为 恶那西约兽 ,只有明代于1414年收到进贡长颈鹿的同年,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八月凯旋,群臣把它当做祥瑞的麒麟,明代特产的长颈鹿型麒麟就此诞生。这表明(  )

A.对外的交流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B.国人用中国文化对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观念更新

21.

1738年,有大臣上书乾隆皇帝说: 科举之制,凭文而取,按格而官,己非良法 ,应改变方式,选拔真才实学的人。但乾隆组织讨论后发现无替代科举之方,这次提议暂且结束。这体现了当时科举制(  )

A.仍然具有合理性B.导致阶层流动趋向停滞C.提高了官员素质D.弊端已为人们普遍认识

22.

清朝对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设官建制;在青海、西藏等地区实行政教结合的治理模式,并从中央派遣官员监督管理。这体现了统治者(  )

A.坚持满汉一体B.奉行华夷平等观念C.实行改土归流D.推行因俗而治政策

23.

某历史学习小组梳理中国近代史时发现以下漫画(下图)。该漫画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图名:烟之牢笼

图中文字:上面四字分别为:官、绅、士、庶

A.鸦片战争的经过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虎门销烟的必要D.《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24.

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一变化(  )

A.冲击了原有政治体制B.导致了最高权力转移C.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D.直接引发了分裂割据

25.

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 。为觅 制器之人 ,洋务派(  )

A.购置船炮器械B.建立新式军队C.创办新式学堂D.创办近代工业

26.

下表为《申报》记载的1882年清廷内部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  )

主张

张佩纶

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可

李鸿章

深入鏖战,恐无把握,兵轮船本少,又未经战阵,海上实未可与争锋

A.对法国作战还是求和B.进行海战还是陆战C.学习技术与学习制度D.捍卫传统还是变革

27.

19世纪90年代之前,农家视猪毛为废物。而在90年代以来,有日、英等外国商人在重庆开办猪鬃加工厂,华商亦有开办,猪毛产品远销国外。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中外经济联系加强D.传统手工业的破产

28.

20世纪初,梁启超先后撰写了《班定远平西域》(班定远,即东汉班超)《意大利建国三杰》《自治!菲律宾自治!》。梁启超意在(  )

A.传播历史知识B.评价历史人物C.宣传维新变法D.宣扬民族主义

29.

它使 家国 转为 民国 ,即便是呼风唤雨的军阀,他们挂着 民国 招牌,也不可能再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材料强调的是(  )

A.西方制度的先进B.封建帝制的危害C.军阀割据的影响D.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材料阅读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秦朝法律条文的两段史料

史料一

史料二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斩。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编译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罚二甲一甲:1344失期三日到五日,会遭到斥责;失期六日到旬,罚一盾一盾:384;如遇水雨,则免除征发。

——编译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注:时间跨度为前306年—前217《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二
宋神宗年间,登州女阿云在母亲服丧期未满时,由叔叔作主与一男子订婚。阿云嫌弃其丑陋,趁晚上男子就寝时砍杀他,因阿云力气小,只断男子一指。后阿云归案后,供认了犯罪事实。知府认为,阿云违反纲常伦理,性质恶劣,按 谋杀亲夫罪 定死刑,并上报知州。知州长官认为根据宋朝礼仪制度,阿云在母亲服丧守孝期间,婚姻无效,且有 自首 行为,认为应减刑。知州长官将案件上报中央审刑院、大理寺,最终神宗赦免了阿云的死罪。

——摘编自沈茗遥《登州阿云案与北宋法律运行》

(1)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信息是否相矛盾,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治国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秦朝与宋朝治国思想的不同。

31.

明清时期都出现过 移民 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建立后,中原地区处处 多是无人之地 累年租税不入 ,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为了恢复生产,维护大明江山,明朝政府制定了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决计把农民从狭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并规定凡移民者都必须到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取 凭照川资 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为使移民顺利进行,还曾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还免其赋税三年。

——编译自《明太祖实录》等

材料二
(1840年后)湖南的手工纺织业向称发达,销售省内,输出省外。由于洋纱大量输入,湖南 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 。不仅棉农受损,且因 洋纱鸣于市,苒灯夜绩者无闻。 其结果, 其损失又无法计算 。土纺织业纷纷破产,大批手工业者失去谋生手段,被抛入城市,而把土地的耕作委之妻子父母,结果副业的苦力变成正业,正业之农耕变成副业,于是从前农业原有的和平安定之空气,为之一变,农村就无形中被破坏了。

——摘编自李朝霞《晚清湖南流民成因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发生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并简述明政府组织移民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0年后湖南地区移民现象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