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1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主张: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该思想属于哪家思想(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2.

古代中国历朝都重视官员的选拔,下列文献史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②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A.④①②③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3.

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尊孔子,为群臣 班赐冠服 ,并 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 ,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孝文帝这些举措(  )

A.延续了礼乐制度的主体价值B.得益于国家大一统局面重建C.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深入推进D.确立了汉族官僚的统治地位

4.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 取地二千里 ’,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B.郡县体制全面推广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

5.

如表所示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继位年龄

10

1

11

2

8

卒年

27

2

30

3

9

A.七国之乱 的爆发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中朝 制度的出现D.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

6.

汉初,盐仍由民间自由生产经营,一些地方势力完全掌控该地区盐的产销,如吴王刘濞 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 。武帝时期,盐的产销模式变为 民制——官收——官运——官销 ,且明令禁止百姓私自煮盐。这一变化(  )

A.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B.便利了老百姓的生活C.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增加了政府财政开支

7.

(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此地方政制上一大变化最终引发(  )

A.安史之乱B.贞观之治C.玄武门之变D.开元盛世

8.

隋唐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翻译和注解佛经的工作,不少僧人常常把佛教的思想比附儒、道,为此撰写了不少宣传中国伦理纲常的佛教经典;在僧侣队伍中还出现了很多 孝僧 儒僧 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呈现本土化特征B.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C.儒道思想日益同质化D.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

9.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10.

租庸调制是 租出谷,庸出绢,调杂出缯纩布麻 ,还有各种杂税杂役,税目繁多。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  )

A.简化了税收种类与程序B.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C.有利于全社会经济发展D.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

11.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C.财政管理紊乱D.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

12.

神宗与王安石君臣相得,针对社会经济与行政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新旧双方不但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所冲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 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

13.

宋太祖将二十余万禁军的一半部署在京师,其余一半分散到外地驻扎;驻屯京师的禁军和驻扎外地的禁军经常调动,轮流换防;军队将领也须经常更换。这些举措(  )

A.分散了中枢机构的权力B.体现了崇文抑武C.遏制了藩镇势力的坐大D.强化了中央集权

1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措施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③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本民族管理系统—— 猛安谋克
④朝中统一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鲜卑族B.契丹族 党项族 鲜卑族 女真族C.鲜卑族 女真族 党项族 契丹族D.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15.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行政机构与层级示意图。这一时期是(  )

A.秦汉B.唐朝C.宋朝D.元朝

16.

宋代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士族阶层日益走向衰落B.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进步C.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D.政府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孟子对日: 定于一
《墨子》中说: 一同天下。
《荀子》中说: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中说: 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材料一中思想家共同的政治主张,并指出秦统一之后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分析董仲舒的主张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影响。

18.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取科举取士的办法,隋初规定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科,由州县学送生徒到中央参加考试。炀帝又置进士科,科举制逐渐形成。唐朝前期,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科举分为制举和常举两种,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应举科目广泛,应试者身份不限,中第者可获出身或官职。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比隋有所增加,但考生主要集中在明经、进士两科,应考者主要是各级学馆学成的生徒和不在学的士子……武则天时创立武举,但地位不甚重要。唐朝科举制在应试资格、考试内容、录取原则、审核手续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规定,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在选官领域的制度。结合所学,简述隋唐这一制度具体变革举措。(8分)
材料二
隋及唐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制下实行的赋役制度称为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丁为单位征税,每年租二石,调绢两丈及绵三两(或折纳布、麻)。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替代,是为庸。庸的作用是替代正役,纳庸即不服正役,服正役不纳庸。如在20日以外加派正役,加15日免调,30日租调俱免,算上加派,总计不能超过50日。这方面的规定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产时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 的含义,扼要说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简析租庸调制的影响。(10分)

19.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 内外相维,上下相制 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

材料二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材料三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 内外相维,上下相制 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三省只留下了中书省,其完全是一个中枢机构。中书省直接管了一块地盘,称 腹里 。以大都为中心,包括现在的山东、河北、陕西、辽宁的一部分。行省全称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以郡县制为模板的上下隶属的地方管理制度,在元朝被行省制度代替了。行省本身是一个临时的设置,和中书省是并列关系,权力甚大,尤其是江浙、四川行省,自主权非常大。但行省没有尾大不掉,这是元朝一个特殊的情况。

——摘编自郭润涛《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元代蒙古、色目文化给江南文化注入了新的质素,使江南文化的范畴得到扩展,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江南又为人才渊薮、文化昌盛之地,人口众多,寓居的蒙古、色目人杂居于此,和汉人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必然接受江南文化风尚的影响。

——摘编自潘清《元代江南社会、文化及民族习俗的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中央与地方行政管理上的制度创新,并说明实行这些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元代江南文化昌盛的主要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