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71

一、选择题

1.

作为大清唯一继承皇位的嫡子皇帝,他有一定的天赋,提倡节俭,但收效甚微;强烈禁烟,但以败告终;由于禁烟触犯到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派舰队入侵,他一开始也是毫不畏惧。但是随着财政日趋紧张,他对军费变得苛刻了,打下去的决心也开始慢慢动摇了。材料中所述皇帝是(  )

A.咸丰B.道光C.光绪D.溥仪

2.

下图是《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

第四章 西方冲击)(1850—1860)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

第二节

第二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A.鸦片战争的前夜B.太平军的末路C.英国的炮舰政策D.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3.

学者章开沅认为: 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材料中的 起义 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南昌起义

4.

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在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这一现象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也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下表中所列人物的共同诉求是(  )

人物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梁启超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发展军事自强求富D.实现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6.

鲁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听不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摸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鲁迅先生说的 革命 指的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革命D.土地革命

7.

对下面历史时间轴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二次革命推翻君主专制C.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

8.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生入学。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收取女学生读书。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B.男尊女卑格局彻底消失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的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

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党人希望借此来限制袁世凯,束缚他专制独裁的手脚……”该法律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是(  )

A.在中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C.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0.

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

A.政府支持文化事业B.百姓知识水平提升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11.

民国八年,省立一师(苏州中学前身)学生致苏州总商会公函: 敬启者,外交危急,民意未伸,同人盼望贵会表示意思,并一致提倡国货,以为外交后盾。迫不择言,伏希原谅。 其目的是(  )

A.提倡君主立宪B.声援五四运动C.呼吁贸易自由D.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2.

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办一期以 红色文化 为主题的黑板报。下面是黑板报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体现的精神财富是(  )

群英际会十三人,时代担当托此身。

石库门中筹大计,南湖船上纵经纶。

推翻旧制锤镰举,唤起工农正义伸。

奋斗百年从未倦,终将梦想变成真。

A.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B.忧国忧民的五四精神C.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D.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

13.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202410021756192495
202410021756192495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B.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C.口号是 打土豪,分田地 D.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4.

刘伯承回忆说:“□□□□以后,我军……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应为(  )

A.中共二大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5.

抗日志士杨增志在口述中回忆了1931年的一堂课(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堂课的背景是(  )

那堂课,赵老师满怀悲愤地讲起法国小说《最后一课》,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已经哽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在黑板上写下我是中国人”5个大字,告诉同学们:今天也是我们的最后一课,从现在起,我们也是亡国奴了。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B.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C.日本企图使华北脱离中国的版图D.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6.

淞沪会战之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带步步逼近,国内 亡国论 一度甚嚣尘上。但是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率部击毙敌人一万多人。捷报传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反过去的悲观情绪,唱起 速胜论 的高调来。为此毛泽东(  )

A.提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创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发表了《论持久战》D.提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7.

1947年10月,党中央在给许世友、谭震林的电报中指出: 自从你们转入反攻后我军业已毫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攻。我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共四十八个旅约四十万人业已在长江、黄河间立住脚跟。 这表明(  )

A.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B.解放军开始了全面的战略进攻C.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8.

据统计,1900一1910年间,中国雇佣500以上工人的厂矿仅有156家。1912年,民族产业资本仅占10%,9.66%为官僚资本,80.28%为外国在华资本。1913年前,中国近代工厂仅有698家。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产业发展C.外国在华资本在呈下降趋势D.我国的民族产业发展不均衡

19.

《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材料中的内容说明了(  )

A.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工具刊登的内容广泛B.《申报》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C.《申报》是最受当时人们喜欢的报纸D.报纸是反映当时社会时政的唯一途径

20.

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 四书 五经 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中国打开大门时,这时的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昧。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由此可见,科举制度被废除是由于(  )

A.提升国民素质,摆脱民族危机的现实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C.不能适应为封建王朝继续服务的需求D.袁世凯等封疆大吏的推动

二、综合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大城市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湘赣交界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广大贫苦农民从分得土地的事实中认识到: 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 ,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据材料,概括起义军向山区进军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程。
(3)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的最突出成果。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消息在延安传开后,大家都非常担心毛主席的安全。有的说: 蒋介石要是有和平诚意,就叫他到延安来谈判 。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经过再三研究,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还是决定到重庆谈判。
材料二 ……蒋介石在 认定 毛泽东不敢到重庆谈判的基础上,发出了第二封邀请电报。毛泽东回复 先派周副主席赴重庆谈判。 第三封电报,再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当时延安各阶层人士出于安全考虑,纷纷劝阻。但毛泽东仍以其 弥天大勇 亲赴重庆。
材料三 在谈判桌上,中共提出公平合理的整编全国军队,表示中共领导的军队可以大量削减,但国民党方面断然否定了中共的提议。最后中共又进一步做出让步,同意国共双方军队比例为7∶1,但国民党方面仅表示 可以考虑 ……共产党方面提出 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权 ,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 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 。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始终不被国民党承认。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据材料三,指出国共双方谈判斗争的焦点问题。
(3)据材料一、二和三,分别概括该事件中中共在哪些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做出让步的目的是什么。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该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应。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 一盘散沙 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政府分别指哪一政府。
(2)据材料一,指出该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3)据材料二,归纳该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4)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试举1例。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这两个政府短时间消亡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共同影响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