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六盘水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45

一、单选题

1.

石峁遗址位于北方草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交汇地带。石峁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既有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和玉器,也有造型独特的石雕和石刻人像,部分人像头戴异域风格的尖帽子,高鼻深目。这说明当时(  )

A.已迈入成熟国家阶段B.区域文明存在一定交流C.社会阶级分化很明显D.多元一体文明特征显著

2.

商朝人祭祀祖先时用来存放和奉献肉类、谷物和酒等祭品的礼器都是青铜制的。没有青铜器,祭祀典礼就没法进行,商朝人的社会生活也就乱了套;没有青铜器,商朝就不成国家,商王也就无法治理本国。这体现了(  )

A.商朝有浓厚的神权统治色彩B.青铜器的制造技术领先于世界C.商朝人的社会生活较为丰富D.青铜器对政治稳定有重要价值

3.

随着周天子权力旁落, 尊神 敬天 的传统信仰发生动摇,天神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灵,而是处于人的附属地位, 夫民,神之主也 神,依人而行 。这(  )

A.揭示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加速了社会转型的完成C.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以下为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一览表(部分)。这可佐证当时(  )

出土地点

生产工具总数

铁农具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敖汉旗老虎山内蒙古

36

35

97.2%

辉县固围村河南

69

58

84.1%

长沙、衡阳61座墓湖南

21

17

80.9%

长治分水岭山西

31

21

67.7%

兴隆寿王坟河北

85

52

61.2%

平乐银山岭广西

170

91

53.5%

A.铁农具制作工艺高超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得到发展C.民众生活已非常富足D.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5.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和湖南龙山里耶秦简的出土,使史学界对秦史的研究不断深入,过去某些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还需要重新考虑。据此可知(  )

A.楚地文化被秦国文化所取代B.考古发掘史料最为真实可信C.考古发现助推历史认知发展D.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

6.

西汉前期,冶铸技术一般都是父死子继,师徒相传,冶铸技术传播较慢。西汉中期后,在政府强制力推动下,先进冶铸技术得以快速传播,冶铸技术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这一变化(  )

A.说明冶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反映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满足了汉代政府经费的需求D.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7.

《北史·魏本纪》曰: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北魏皇帝除了以黄帝后裔自居,喜好黄老思想外,还遵从土德、祭祀黄帝,北魏政权祭祀黄帝的次数,见诸史册者就有四次。材料表明北魏(  )

A.因俗而治的意识增强B.汉化改革成效显著C.华夏认同进一步加强D.政权统治稳定发展

8.

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的 变态 而已,它来自皇权政治,最终必然回归于皇权政治。该时期的 门阀政治 (  )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是特定条件下皇权政治的异化C.改变了皇权专制的模式D.是对封建贵族政治统治的回归

9.

下图为我国考古人员在西安市南郊发现的日本圆廓方孔 和同开珎 银币。据郭沫若考证, 字的简化,日本人曾经误认为 ;从本币字体上看,日本使用汉字,而且字体明显受欧阳询字体的影响。该银币的发现反映了(  )

A.唐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B.唐朝与周边国家往来频繁C.东西文明在交流中发展D.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10.

安史之乱前后,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取代,百姓已基本不需承担兵役;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将代表力役之征的庸钱并入到两税中征收;宋代,虽然国家法律规定百姓仍有服徭役的义务,但实际上国家陆续规定可以钱代役,各色徭役均已开始向以赀代役(代役税)转化。这一变化(  )

A.导致均田制瓦解B.促进了劳役向赋税的转化C.加速唐朝的衰亡D.实现了赋税征收的货币化

11.

宋代服饰吸收了大量其他民族服饰精华,使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服饰:在外观上即完美、厚重、朴素;在设计构思上注重平稳均衡、减少传统的对称,凸显出厚重大方的气质美。据此可知,宋代服饰的变化主要由于(  )

A.政治体制的优越B.纺织技术的提高C.审美观念的改变D.民族交融的发展

12.

南宋时期宋金矛盾尖锐。面对金军入侵,广大仁人志士更加团结的面对入侵,纷纷把 尊王攘夷 夷夏之辩 搬出来,用来实现汉民族的重振。这主要源于(  )

A.程朱理学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市民阶层的壮大D.文官政治的推动

13.

张居正提出: 致理之要,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 由此,他大刀阔斧地进行吏治改革,出台了以考成法为代表纲领性法规,改变了以往官场道德沦丧的习气,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创造条件。材料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  )

A.完成了法律体系的构建B.建立了较有效的考核制度C.杜绝了政府官员的腐败D.体现了安民生的价值归旨

14.

盛泽镇地处太湖东南之滨,靠近大运河且又处于两大丝织巨镇——苏州、湖州之间,南北往来的商人都从这儿经过。由于这些有利条件,使盛泽镇的商业有很好的发展环境,最终成为一座商业巨镇。据此可知,盛泽镇的发展(  )

A.带动了城市格局变化B.推动了交通运输发展C.得益于优越地理环境D.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15.

以下为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统计表。据表推知,清朝(  )

朝代

耕地面积百万亩

人均粮食占有量/

秦汉

572

985

隋唐

642

988

宋元

720

1457

1070

1192

1400

780

A.土地兼并严重B.贫富矛盾尖锐C.资源危机显露D.外来侵略不断

16.

徐州的余家大院由左(西)、中、右(东)三路院落和两座花园组成,整个大院以中路院为轴心,左、右平铺展开,空间序列严谨、布局对称,沿轴线空间等级递进,整个院落自成一系统;在后院开辟花园栽养花木、宁静养心。由此可知,余家大院这一布局(  )

A.渗透儒道互补的思想B.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C.彰显建筑水平的高超D.利于邻里关系的和谐

二、材料阅读

17.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统一后,中央政府就采取郡县制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管控,由此形成中央——郡——县一乡—亭—里等九级金字塔结构。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主要有三方面优点:一、从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看,尽管乡里制度名称繁多,但乡里制度是一脉相承、有所遵循的,它始终作为乡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制度而存在。二、从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看,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与村民群体共同致力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克服政府单一主体 碎片化 治理带来的各种缺陷,提高了乡村社会的管理绩效。三、从乡村社会治理的制度网络看,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共同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对乡村社会的运行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材料二
俄罗斯地方治理除了以当地居民直接参与的方式外,还由地方自治机关来实现。地方自治机关由当地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地方自治机关享有立法、财税等广泛职权,国家对地方自治进行必要的监督。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是比较彻底的地方自我管理形式。但是俄罗斯曾经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尽管关于地方自治的立法越来越完善,但实践中地方自治经济基础薄弱、旧的官僚体制陈弊和公民自治意识淡薄给制度的实施造成了极大阻力,使得地方自治制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出现比较严重的脱节,成为俄罗斯地方自治的特点之一。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治理与俄罗斯地方治理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基层治理的认识。

18.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是现存最早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
《唐六典》详尽规定各部门的机构设置、官员编制、职掌权限、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官吏任用等一系列制度,这使得全书虽然规模宏大,但却条分缕析,纲目清楚;此书首次把官员分为文官、武官、内官、外官四大类,详尽规定了 四善 二十七最 的考课标准,并规定政府机关的编制员额一经确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不得任意更改;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的田亩、户籍、赋役、考选、礼乐、军防、驿传、刑法、营缮、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唐以后历代会典的编纂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焦利《<唐六典>唐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完美呈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六典》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六典》的史料价值并作合理解释。

19.

元朝的商贸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世祖懂得只有恢复和发展经济,才能安定社会秩序,使元朝得以巩固。元朝疆域辽阔,设通政院统领各地驿站事务,极大地加强了商人的往来和各地商品的流通;内外贸易的开展,使元朝在全国范围内修筑了众多的运河和道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流,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出口,也有大量的粮食、铁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进口,加之宋代的工商业发展,国内外贸易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为元代所继承,促进了元朝商业的繁荣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元朝简史)》

材料二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水陆交通的发达,东南沿海、运河两岸以至北方草原上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城镇;广州、泉州、杭州、大都等地有大量外国商人侨居,其中元大都还吸引了许多文化名人,他们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使大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枢纽,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商品和文化在大都交融,促进了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繁荣和创新。商业活动的兴盛,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元朝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元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元朝商业发展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0.

商路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摘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