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部分中学高二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8

一、单选题

1.

先秦典籍对战争有征、伐、侵、讨、袭等多种称谓。如《尚书》曰: 奉辞伐罪曰征 ;《春秋谷梁传》曰: 苞人民、殴牛马曰侵 ;《孟子》曰: 征者,上伐下也 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这反映了(  )

A.兼并争霸战争的频繁B.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D.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图1、图2分别是秦朝与西汉的长城分布图。这一变化(  )

A.促成了西北边境的安宁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推动了农耕经济的拓展D.阻隔了民族之间的交往

3.

史籍记载,唐代 吐谷浑、突厥各请互市,诏皆许之。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 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利。 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  )

A.中外之间和平交往互通有无的途径B.兼有经济和国防功能的贸易形式C.唐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贸活动D.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贡赐贸易

4.

宋朝多次下达铜钱外流的禁令,如规定 以铜钱出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 ,但铜钱出境仍屡禁不止,宋钱在辽、西夏、日本、朝鲜受到喜爱,成为其硬通货;远在非洲等地也有宋朝铜钱。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铜钱铸造水平高质量好B.宋朝的法律缺乏普遍约束力C.海上贸易繁荣推动货币流通D.宋朝国力强大助推货币信用

5.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宋代书院经费大多民间自筹,书院是讲经论籍的场所,重在培养学问德行;清代各省、府、州、县书院相继建立,书院数量大增,主要学八股文,政府为之提供经费,组织生徒考核。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B.古代教育制度的完善C.官学是清代教育的主体D.清代专制主义的加强

6.

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改善华工在国外的工作环境。这说明清廷(  )

A.外交主权意识增强B.民族意识觉醒C.法治观念日益凸显D.国家实力大增

7.

表1为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这(  )

表1

时期

译著类别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艺术

其他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7.7%

A.表明了儒学教育再次得到国人的重视B.反映了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C.体现了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译著内容的变化D.说明了应用和自然科学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8.

图3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图。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旨在(  )

图3

A.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B.推进基础教育发展C.适应国家工业化需要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9.

从1972年开始,我国先后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大量成套设备,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3个大电站等,合同总额约43亿美元,这些引入的设备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相继投产。这反映了当时(  )

A.引进外资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局面B.三线建设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C.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善了工业布局D.外交环境改善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

10.

截至21世纪初,中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800多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以 文化年 国家年 、”交流年 为主题开展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文化外交的标志性品牌。这表明文化外交(  )

A.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新秩序B.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C.实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D.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多元和谐

11.

2024年6月, 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 展出了罗马珍品 描绘珀耳修斯和安德罗墨达的彩绘石膏壁画 (图4),该幅壁画来自公元4世纪后半叶,描绘了希腊英雄珀耳修斯拯救安德罗墨达的神话故事。此壁画说明,古罗马(  )

图4

A.吸收发展了希腊的文化B.与东汉王朝存在着交流C.彩绘壁画艺术领先世界D.宗教信仰影响文化发展

12.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这得益于(  )

A.日不落帝国 的建立B.国际格局的变化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1790年,美国的全部棉花产量3000包,1810年上升到17.8万包,1830年上升到73.2万包,1860年上升到450万包。这反映了(  )

A.美国棉花种植技术领先世界B.欧美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C.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市场D.美国农业生产实现自动化

14.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以国立图书馆为主,主要服务于神职人员、绅士、医生、律师、学者等;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一批公共图书馆,并逐步实现图书馆服务区域平等化,突破了读者的性别和年龄等界限。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B.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C.转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D.反映了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15.

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54年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确立起了正式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和机制。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其更名为 以粮食换和平 计划,将主要援助对象由西方盟国转向欠发达国家。这反映了(  )

A.美国对外粮食援助受冷战影响B.科技革命助推美国农业现代化C.西欧战后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D.第三世界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

16.

表2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据此推知(  )

表2

时间

数量

1961

1964

1970

1973

1976

1979

1983

1986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

25

47

53

75

86

95

100

101

非洲成员国数量

11

28

32

41

47

51

51

51

A.亚非会议精神得以传承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新兴工业国家不断壮大D.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增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该书共4万余言,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 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

《劝学篇》目录(部分)

内篇

篇名

主旨

外篇

篇名

主旨

同心

明保国保种保教

游学

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

教忠

陈述本朝德泽深厚

学制

西国之强,强以学校

明纲

三纲为礼政之原本

阅报

知外患而豫防也

知类

闵神明之胄裔以保种

变科举

所习所用,事必相因也

宗经

周秦诸子取节则可

农工商学

教农工商,利乃可兴也

正权

斥民权之乱政

矿学

兴地利也

循序

讲西学必先通中学

铁路

通血气也

守约

欲存中学,宜治要约取也

会通

知西学之精意通于中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劝学篇》中体现的主要思想并加以评价。(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试图从中国近代化 立国 道路找到解救民族危亡的出路,思想界展开了论争。
1923年,章士钊发表《农国辨》认为,农业国的长处在于生产和分配 取义在均,使有余不足之差不甚相远 ;而工业国 因之资产集中,贫富悬殊,国内有劳资两级相对如寇仇者 。农业国 讲节欲,勉无为,知足戒争 尚俭 政尚清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恽代英在《中国社会革命及我们目前的任务——致存统》一文中对 以农立国 观点作出抨击,提出 国家发达交通与各种大工业 在根本上是 为无产阶级势力植根基 的,这是因为, 国家握大工业之权,自能吸收小工业而完成共产,用交通及其他如电化之类,则可联络各种独立事业,使成为互相倚赖,而同时使工人集中,且加增其经济地位上的重要。如此然后无产阶级团结有力,可以反抗一切反动势力

——摘编自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史》2023年第6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人论争的分歧,并指出影响论争分歧的因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受战争影响,法国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至1945年,降至战前水平的2/3。为此,政府大力整顿农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法国农业指导法》和《农业指导补充法》等法律文件,将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成立乡村设施和农业治理协会,以改进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给55岁以上的农民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同时,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注入,据统计,从1948年到1952年,对农业设备和化肥的投入由不足10亿法郎增加到30亿法郎。为了鼓励出口,政府规定,若农民出售产品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差价由政府补贴。在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欧洲农业亦向一体化方向迈进,法国农业享受着政府和欧共体的双重补贴。

——摘编自滕淑娜,顾銮斋《法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严峻的政治局面与经济形势下,我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 赶超型发展战略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工业化。1978年以来,粮食安全政策有很大调整,粮食生产者从集中的统购统销体制中分离出来,农户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农民由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1985年开始,粮食宏观调控开始迈向市场化。1991年国家对粮食统销政策进行改革,适当提高粮食的统销价格,同时对居民适当的提价补偿。2004年以来,进一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对重点地区、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包括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法两国在农业政策调整方面的共通之处。(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简析实行合理农业政策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表3历史上人口迁徙的部分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公元前2千纪初起

印欧人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日耳曼人南迁。

36世纪

匈奴人内迁,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五胡内迁黄河流域;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

78世纪中期

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殖民者移民美洲、大洋洲;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工业革命后

近代华工移民美洲、大洋洲,促进美洲和大洋洲的发展;欧洲移民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二战后

北非、东南亚、拉美等地大量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

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亚非劳动力移民至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 人口迁徙的影响 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