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濮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8

一、单选题

1.

《吕氏春秋》记载: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王。 这说明商朝晚期(  )

A.君主权力得到加强B.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影响C.实行内服外服制度D.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推崇

2.

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 好贤乐善,情如饥渴,所与游接,常寄以布素之意,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萧、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之徒,皆以文雅见亲,贵显用事;制礼作乐,郁然可观 。孝文帝此举(  )

A.扩大了南北方差距B.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C.旨在提升官员素养D.推动了北方经济恢复

3.

唐初,政事堂由门下省迁至中书省后,皇帝的意旨能够直接通过中书令很快地向下传达,中书省及中书令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而侍中则由于减少了对诏敕的事先预闻,监督作用也相应削弱。由此可知,当时(  )

A.监察职能受到相权侵夺B.中书省开始总理全国政务C.三省制衡态势受到冲击D.尚书省的职能逐渐被削弱

4.

北宋吕大钧鉴于乡党邻里的辅车相依、利害与共, 爰为立约以期同归于善 ,遂制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条规约,每条之下又具文详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规定了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游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日常活动的礼仪俗规。据此可知,该乡约(  )

A.有助于加强基层教化B.强化了政府的管控C.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D.弥补了法律的短缺

5.

明代,中央对督抚的权力有两项规定;第一,地方重大事务的处理,最后的决定权不在督抚,而在朝廷和皇帝,督抚的权力是有限的。第二,督抚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并无佐贰官,具体政务是由布按二司按照制度的规定处理,督抚并不插手。这表明(  )

A.督抚权力受到制度约束B.行省制度发生重大调整C.君主集权统治达到顶峰D.中央政令执行出现异化

6.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

A.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对世界形势有清晰的认识C.开始走向闭关自守D.鼓励外商与中国商民交往

7.

19世纪末,梁启超指出: 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为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 其主要目的是(  )

A.实施教育改革助推救亡图存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

8.

北洋政权的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三种。其中甄录试考国文、历史、地理、笔算;初试主要考国法学、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学、财政学、经济学等;大试考现行法令解释、涉案判断、草拟文牍;据此可知,这一措施(  )

A.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新型官员的选拔C.为女子参政提供制度保障D.实现任用程序的正规化

9.

1956年,中共中央强调不要把各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理解成为机械的划分范围,要求摒弃 以大城市为主、以阶级中上层为主 的狭隘视域,重视在省和省属市以上的城市及相当于县的市、镇设立地方统一战线组织,从而在地域外延上形成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党际协商体系。这一要求(  )

A.夯实了政治协商民主基础B.体现了我党的群众路线C.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范畴D.促进了干部制度的改革

10.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 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 命名的法典,坚持人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定位,围绕着人一生的发展历程,以人的保护为核心,完整系统地规定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权利,体现了民本时代 人性民法 的细微观照。这表明《民法典》(  )

A.凸显了国家保障人权理念B.完善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C.明确了社会主义宪法原则D.推动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11.

元老院是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中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共和国后期,元老院已从共和国初期的纯粹贵族成分的实权机构演变为实现个人意志的独裁御用工具。古罗马政体的这
一变化(  )

A.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崩溃B.有效限制了公民大会权力C.加强了对外军事征伐实力D.标志着君主统治正式形成

12.

13世纪末叶,在争取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法王菲利普四世下令对境内教产征收20%的所得税(领地税)于是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教谕,禁止教士向法王交税。在此背景下,1302年,法国召开 三级会议 。据此可知,法王召开 三级会议 旨在(  )

A.削弱欧洲的封建势力B.争取国内力量的支持C.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威D.消除封君封臣的影响

13.

下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创作的漫画《你们认清我太晚了》,漫画中的路易十六以野猪形象出现。该漫画的寓意是当时法国(  )

A.新旧势力矛盾开始激化B.革命原则成为社会共识C.外部势力威胁与日俱增D.专制主义破坏社会秩序

14.

1870年6月,英国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但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可以例外,某些高级官员(如法官和各类视察员)的职位仍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据此可知,当时英国文官制度(  )

A.保持了政党中立特点B.具有创新性和继承性C.形成两官分途的局面D.缺乏正常晋升的途径j

15.

马丁·路德认为:上帝赋予每个人不同的天赋,因此每个人在一个团体中都有不同的天职。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充分利用天职中的机会,去发挥和实践自己的潜能。每一种职业,不论高低,都是上帝的召唤和旨意,并无贵贱之分。这一认识(  )

A.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B.契合了资本主义精神C.助推王权摆脱教权束缚D.不利于民族意识觉醒

16.

下图是20世纪之后国内法体系和国际法体系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主要不同在于(  )

A.产生背景和制约机制B.实施主体和运行原则C.指导思想和执行程度D.基本准则和客观效果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汉官解话》载,郡上计文书中应有 盗贼多少 一项。有关史料证实此说可信。如宣帝时任垂相(百官之上的中央最高长官)的魏相说 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 。如果计簿中没有 盗贼多少 的统计,丞相如何知道此情况。可能随《集簿》呈上的另有专门统计 盗贼多少 的附件。《周礼·天官·小宰》 岁终,则令郡吏致事 。郑注 使赍岁尽文书来至,若今上计 。疏 汉之朝集使谓之上计吏。谓上一年计会文书及功状 。据此,可以认为《集簿》缺 功状 一项。此外,与《集簿》同时出土的还有《东海郡吏员薄》《东海郡吏员绩簿》等,或即与 功状 有关的文书,随《集簿》一并上呈。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上计制度的基本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上计制度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使清政府履行众多不平等条约,他们暂时减缓了对清政府施加军事压力,转而寻求相互的合作,因此造成了19世纪60—70年代的中外和好之局。一部分在经世之风沐浴之下的士大夫群体开始从 天朝大国 的迷梦中醒悟。他们关注夷人夷事,逐渐意识到中西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由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演进到与西方展开商务贸易,酝酿并提出了 商战 思想。 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 分洋商之利 以商敌国 寓兵于商 等较为普遍的舆情民意反映了社会观念的新变化。清政府因此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如兴办民用工业、减免船捐、修扩船只等,借此来与洋商竞争。晚清主流外交思想开始由 剿夷抚夷 商战制夷 的转变。如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前,就明确希望该局 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以免各口岸轮船生意尽为洋商所占

——摘自闵红武《论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历程》

材料二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中国外交的理念、战略和政策进行全面调整。邓小平明确提出 真正的不结盟说 。中国逐步改变了以往 联苏反美 联美反苏 的所谓 一条线 战略,明确提出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实行 真正的不结盟 的外交理念、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摘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外交向 商战制夷 转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并说明这一调整的历史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众所周知,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西欧的广阔空间中形成了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国际关系的准则就建立在信奉或不信奉基督教的分界上。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它们一样。……世界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教会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要服从的,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权力当局是所有其他权力都要服从的。在各自分立的国王和国家的领域之中都命令。有基督徒存在,但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服从自己的祖国,因之便不能服从任何另一个人的命令。

——据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国家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西方国家文官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官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其价值观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下表。

时期

价值观

古代国家官吏--文官价值观的产生时期

古代官吏的价值观更多的表现为国家官吏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的一种广泛的政治职业道德

封建专制下的文职官员时期

文官存在的一切价值就在于为国王和君主服务,因而文官必须保证绝对的忠诚,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能力、素质、学识等因素,构成选拔和任用文官的价值标准

政党分肥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官代表政党少数人的利益,其价值观从整体上讲趋于落后和腐朽,文官的价值追求表现为唯利是图,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

文官制度正式形成时期

政治中立原则和择优取仕原则使资产阶级倡导的人人平等和竞争思想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文官的价值观中,进而推动了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西方文官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阶级性

——据严世雄《西方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历史演进》整理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西方的文官制度 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