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90

一、单选题

1.

考古证据显示,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良渚文化与社会发展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占地达300万平方米的古城,城内有主要靠人工堆筑的宫殿区,旁边有反山等贵族墓地。西北山区则有高低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这说明良渚文化时期(  )

A.出现了成熟国家形态B.具备了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C.社会等级化现象明显D.农业经济精耕细作色彩浓厚

2.

表1为春秋战国时期变化的重要表征,以下表征出现主要缘于(  )

表1

表征之一

春秋时期频见的出君、弑君等恶性事件在战国时期明显减少。

表征之二

春秋时期的贵族经常据邑、聚族造反,失败后也带着宗族亲信出奔,而战国很少出现类似的情形。

表征之三

春秋贵族经常武力攻击政敌,迫使对方出奔,这种行为在战国时期几乎绝迹。

A.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B.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型C.国家权力体系的变化D.社会舆论环境的宽松

3.

汉初儒士陆贾在《新书》中指出,秦代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的言论(  )

A.旨在彻底否定秦暴政B.适应与民休息的政治需要C.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D.契合尊崇儒术的治国理念

4.

下图是唐朝前后期城市文化吸引力热力分布。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202410091624572858

唐朝前后期城市文化吸引力热力分布

A.经济发展助推南方文化地位提升B.唐朝后期文化中心已转移至南方C.政治中心转移影响文化中心变迁D.文化中心转移主要缘于政局变动

5.

明清时期,广东南海、番禺等县龙眼、荔枝弥望,方圆百里无一杂树, 地土所宜,争以为业,称曰龙荔之民 ;岭南地区 人多以种香为业,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 ;福建泉州, 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这些现象反映了(  )

A.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B.农业生产市场化趋势加强C.交通变革推动长途贩运贸易D.商品经济区域化色彩浓厚

6.

咸丰九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局设未久,即改总理衙门。而当其时,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这说明(  )

A.清朝统治者感受到大变局冲击B.中外交流促进思想发展C.传统的外交体制依然得到延续D.晚清外交转型的艰难性

7.

甲午战前,规模性商办企业大约50多个,资本总额仅为500余万元。1895——1900年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共计104家,其中商办企业86家,资本额1700多万元。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

A.外国资本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力减弱B.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C.民众对于实现富强目标达成了共识D.清政府工商业政策的一大改变

8.

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了一场变更 国体 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  )

表2

帝制论者

梁启超

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

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且吾欲问论者,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政治困境B.深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为反对复辟帝制提供了准备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9.

1924年5月《团广州地委改选和五月第一周纪念活动的情况报告》中指出, 五四运动之意义,非仅为学生运动,而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一大转机,是民众反抗帝国主义及军阀之伟大的运动 。这一说法意在强调(  )

A.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有时代新意义B.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C.工人阶级掌握了国民革命领导权D.国民革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延续

10.

上杭县才溪区消费合作社成立于1929年11月,是中央苏区最早创办的合作社。到1931年夏天,才溪又创办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随后各地纷纷效仿,出现了粮食、犁牛、生产、信用等各类型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的创建(  )

A.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B.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D.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内涵

11.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鲁艺木刻工作团做的宣传海报《阅书室》,这一做法(  )

A.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B.创造了新的文化宣传方式C.贯彻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D.意在推广新民主主义理论

12.

一五 计划期间,我国对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共计427.4亿元,其分配比例如下图。这表明 一五 计划(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情况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建构了新形势下的经济结构C.建成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3.

1952年春,第一次驻外使节大会结束后,周恩来在与大使们的谈话中提到: 不发展经济,不能增强国力,也不能加强国防,应付更大的战争,更谈不上提高人民的生活了。 周恩来意在强调(  )

A.国际局势影响经济建设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D.加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

14.

1979年3月,河南省委下发的《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补充规定(试行草案)》指出: 基本核算单位在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的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征购任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安排种植面积,决定增产措施 。由此可知(  )

A.农村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D.农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

15.

1980年声势浩大的移山填湖在深圳罗湖展开,国贸大厦、香格里拉大酒店以及多栋高层建筑在罗湖地块上轰轰烈烈修建, 罗湖 之名并未随着罗湖山而销声匿迹,而衍生用于罗湖社区等各地物名称上。 罗湖 的发展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自然地貌影响城市发展格局C.城市建设改变地方文化面貌D.经济与环境保护的互补关系

二、材料阅读

16.

表3为摘编自南宋洪迈《夷坚志》中关于宋代商人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3

材料

出处

北宋番阳士人黄安道,早年治诗,累试不第。议欲罢举为商,往来京洛关陕间,小有所赢,逐利之心遂固

洪迈《夷坚志·丁志》卷16《黄安道》

南宋临安有两个太学生外出游玩,有市民持冠珥为市,范评买一冠,民需价三千。范以《论语》次第为隐词曰:与颜渊如何?同舍言:未可,且只乡党。民嘻笑不语,径出。范追告之曰:我犹未曾还直,何故遽行?民曰:听得所说,无缘可成。自当卫灵公本了。二士大惭,不复更酬答。按《论语》的编排次第,《颜渊》为第十二篇,《乡党》为第十篇,《卫灵公》为第十五篇。

洪迈《夷坚志·三志己》卷5《卫灵公本》

泉州人王元懋,少时祗役僧寺,其师教以南蕃诸国书,尽能晓习。尝随海舶诣占城,国王嘉其兼通番汉书,延为馆宾,仍嫁以女,留十年而归。

洪迈《夷坚志·三志己》卷6《王元懋巨恶》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明清两朝白银货币体系包含了宝钞向银两,银两向银元的变迁。16—19世纪中叶,白银逐步取代了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代货币 白银化 是由传统体制向银、钱、钞并行的多元格局转变过程中的波折,是货币白银化演进的历史结果。宋代是货币白银化的第一阶段,明代是完成时期。关于货币白银化演进历程的争论,主要围绕是诱致性制度演进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展开。有学者提出,明代货币化和白银化是中国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和市场萌发的过程,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也有学者提出,明代货币白银化首先从国家赋役领域开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郭华、何石军《白银流动与明清经济:一个全球视角的文献评述》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明代货币白银化这一现象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四、材料阅读

18.

以下材料是1890年至1936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90年—1936年近代中国新设电力工业数量(民营)

——建设委员会出版中国电气事业统计中国工业电厂统计

材料二

表4 1890年—1936年不同省份新设电力工业数量累计(民营)

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

安徽

14

江西

14

河南

9

察哈尔

2

辽宁

1

黑龙江

7

福建

27

热河

1

湖北

15

甘肃

1

山东

27

湖南

15

广东

39

山西

10

吉林

16

广西

3

陕西

1

江苏

107

河北

25

四川

18

浙江

88

云南

3

绥远

2

西康

1

——建设委员会出版中国电气事业统计中国工业电厂统计

(1)结合材料,概括指出1890年至1936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1890年至1936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0分)

五、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1989年,国务院表彰了自1980年以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范围为 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其他工作人员 。表彰目的是: 彰显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表彰条件是: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总方针,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在企业发展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2)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3)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9卷》

结合材料,以 时代·荣誉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