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三校区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48

一、单选题

1.

洛阳曾出土史宿爵、保卣、守宫盘、竞卣、御史竞簋等有铭铜器,它们系周初被迁至洛邑的殷商遗民所作之器,铭文呈现了他们参与周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时坚守殷礼并认同周礼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御史竞簋具有重要史料价值B.铭文是殷周文化的共性C.殷商遗民发挥文化交流作用D.铭文已经取代了甲骨文

2.

有道 无道 是孔子对春秋以来历史变化过程性质进行分界的重要标准。他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可见,孔子(  )

A.维护天子高度集权统治格局B.践行道家核心思想C.追求礼乐制度下的政治秩序D.致力历史分期研究

3.

汉武帝一改少府(负责皇室财政)掌握盐铁等资源以及皇帝的赏赐从少府支取的做法,让本属于宰相管理的大司农直接上奏盐铁丞的奏章,并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盐铁等矿产资源。这表明汉武帝旨在(  )

A.完善中央官僚机构职能B.增强皇帝对朝政控制C.加快盐铁官营政策出台D.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

4.

金世宗时期曾出科举考题 建官惟贤天下治 立政惟人不惟官职 夙夜求贤务在安民 知所以临制则臣民畏服 。其中, 建官惟贤 语出《尚书》 任人惟贤 篇。可见金世宗(  )

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B.提高了《尚书》学术地位C.认同儒家的政治理念D.改革中央政府的运行机制

5.

《元史》卷九十三《食货志》记载: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继续南移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南北漕运需要迫切D.国家版图幅员辽阔

6.

明朝在县下乡镇设基层行政机构巡检司,驻扎基层乡间,接触民众,主要设置于关隘险要之地,或距县城较远、控制半径难以到达之市镇,或经济发达、人口繁多之区域。据此可知巡检司(  )

A.维护基层社会治安B.规范了经济秩序C.发挥守卫地方功能D.开发了险要地区

7.

康熙《御制耕织图》(如下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收录耕图、织图各23幅,共计46幅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每图配有康熙皇帝御题七言诗。刊印《耕织图》旨在(  )

A.创新山水绘画技法B.凸显江南地位重要C.繁荣民间诗歌创作D.劝课农桑维护稳定

8.

《申报》(1872年11月30日)所载《论中华轮船招商事》一文评述道: 轮船之初驶行也,华人尚不知其创造之法,又何由知其驾驶之法乎?今则耳濡目染,渐知为时局之宜变、气运之宜新,与利权之宜归。故曾文正、李节相(即曾国藩、李鸿章)皆加意于此,知为利之所在,有不得竟为西商所专,故事宜急办也。 该文(  )

A.肯定曾、李二人的顺势而为B.揭示了洋务运动发生缘由C.意在普及蒸汽机船有关知识D.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9.

孙中山于1891年前后,在《农功》中提出以 农经商纬 为核心枢纽的治国构想,文中提到 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 这表明孙中山(  )

A.揭露重农抑商弊端B.宣扬工商皆本思想C.构建以农治国模式D.探寻挽救危亡道路

10.

下表是清末新政期间 癸卯学制中法律门具体课程 (部分)。据此可知(  )

主课

第一年

每星期钟点

第二年

每星期钟点

第三年

每星期钟点

第四年

每星期钟点

法律原理学

2

1

1

0

大清律例要义

4

4

3

2

中国历代刑律考

1

1

0

0

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

3

3

3

2

东西各国法制比较

2

2

2

2

各国宪法

1

1

1

2

A.晚清政府司法体系已完备B.民法课程成为法律教育主体C.国际法开始进入国人视野D.法律教育中西合璧特点明显

11.

1875—1915年间,近百名中国小说家创作或翻译了一系列作品,书名多直接冠以 少年 一词,如《少年镜》《少年军》《少年场》《少年机械师》等创作以及《少年侦探》《少年军》《少年旅行谭》等译作,该类作品(  )

A.启蒙广大民众思想B.唤起社会关注儿童C.响应文学改良思潮D.引进西方文学手法

12.

1938年10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农业厅《经济建设》发刊词表示, 探讨经济建设的技术化和科学化,指导和推动边区经济建设 ;1941年6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欢迎科学艺术人才》指出: 不论是改良农牧、造林、修水利......必需受科学的指导。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将农业的发展主导权授予科学家B.积极探索农业科学化发展C.为根据地广大农民普及农学知识D.注重经济建设的政策宣传

13.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下达《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指示,指出 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较,不但规模同样广大,而且有更加深刻的基础。 该指示(  )

A.促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适应革命形势需要C.推动了战略反攻的到来D.动员了国统区民众

14.

1952年4月至8月,中国农民代表参观团对苏联进行访问,其间参观了各地农村,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农业技术和农业集体化经验,并体验了农民的实际生活。此举(  )

A.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B.旨在引进 苏联模式 C.利于确立农业国民经济重心地位D.促成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15.

以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1996年)节录该《大纲》(  )

进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A.顺应国家经济建设B.强化世界意识培养C.提升历史学科地位D.促成科教兴国战略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谕诗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 前无古人 ,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 谏言 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不仅在于文人们基于职司、言责谈得失、明体用,而且在于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 经世致用 的风气。白居易曾强调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要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据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诗谏

材料二
唐代谏议渠道是比较丰富的,面谏、廷议、章奏、封驳、诗谏都成为实现谏诤目的的手段,特别是投匦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时期的谏议制度……所谓 ,类似于今天的检举箱,而投匦制度也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制度和举报制度。武则天这四分别由谏议大夫、补阙、拾遗负责,称为 知匦使 。匦函设置后,为防止投状内容琐细、伪滥及匿名诬告等现象,唐政府逐渐制定了检验副本制度。即规定投匦者应先出具副本由知使检验,发现伪诈或事涉繁琐,可以不予受理。唐代谏官打破了以前谏官多为加官、有职无权的传统,继承隋唐,使谏官均为实官,即使是荣誉性的散骑常侍,也以实职待之。散骑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起居郎、补阙、拾遗,官职由三品到从八品,责权也渗透到了朝政的各个层面。而每个层面上的谏议互有侧重,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责权体系。

——据刘松柏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唐代谏议制度(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欧阳修在《吉州学记》中指出,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宋仁宗 令州若县皆立学。 宋神宗于元丰二年(1079年)颁布《学令》。
淳化元年(990年),朝廷在中央设立使馆、集贤院和昭文院,兼修国史、修撰、直馆。绍兴三年(1133年)八月,诏复置使馆,以从官监修撰,余官监直馆、检讨。
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记载: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

——据马文婷《宋代学校历史教育研究》

材料二

一曰《王者不治夷狄》,出《春秋》隐公二年《公羊传》何休注;二曰:《既醉备五福》,出《后汉书》卷六七《丁鸿传》及卷六九《刘恺传》;……四曰《形式不如德》,出《史记》卷六五《吴起传赞》……

嘉佑六年(1061科举试题节录

《舜得万国之驩心论》,出《史记·乐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

绍圣元年(1094科举试题节录

——据马文婷《宋代学校历史教育研究》

围绕宋代学校历史教育,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3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06年姚锡光的一份奏章中, 海权 二字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其内容为: 现时局日艰,海权日重,欲谋自强之用,非振兴海军,无以外固洋面,内卫各省 ,明确出现 海权 一词。
1908年严复代拟《筹办海军奏稿》提出: 必有海权,乃安国势。事处今日,欲以为自强固圉之图,必在筹办海军者。欲立基础、必取新图。早建海权,国振远驭之良策,民受航海之利资。
1920年9月29日《申报》第16版评论道: 一国海权之发达与否,恒视渔业之盛衰为转移。渔业盛,则海权扩张,而国家之经济力强;渔业衰,则海权退缩,而国家之经济力弱。
1928年《海上权力论》一书由三星印刷局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海权论专著,一方面从学理上厘清与辨析了海权的概念和内涵,多视角梳理了民族危机的根源,提出了西方海权 持续侵略 等观点;另一方面,它从国防观、现代化、民族性等角度,对制约中国海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驳斥了基于误解海权而产生的错误观点,揭示了海权对于保卫主权和构建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据陆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海权探讨》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海权观变迁的理解。(15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国营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大事记
1949年12月25日,东北铁路总工会率先颁布了《关于建立劳动保护监察制度的决定》和《劳动保护监察员暂行工作条例》,要求下属企业 建立劳动保护监察制度,并在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劳动保护监察员。
1950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坚决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的评论,首次阐述了人民政府的 安全生产方针 ,强调了劳动保护与增产节约的统一性。1952年8月,毛泽东曾做出批示: 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
1951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工会基层组织劳动保护委员会组织通则》,要求各地 在工会基层委员会与车间委员会之下,各设劳动保护委员会。
1953年大连化学厂探索出新职工劳动保护的 三级安全教育 模式。
1954年9月24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劳动局召开地方国营企业行政领导干部座谈会,要求企业管理者 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思想建设工作。

——据荆蕙兰、苗庆科《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国营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探究》

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国营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