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达州巨全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311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在距今4500—3700年的宝墩古城遗址内陆续发现了多组大型建筑基址,这些建筑基址规模大,筑坑规矩、筑网清晰、规格较高,单体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应为宝墩文化时期类似宗庙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的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宝墩古城遗址时期(  )

A.礼乐制度开始萌发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C.城市建筑形成规制D.政治权力趋于集中

2.

战国时期,法家学者将尧舜夏商周时期视为 至安之世 ,充分肯定了先公先王 立世创制 的伟大功绩。但他们认为尧舜汤武能够 王天下 ,依靠的不是 ,而是各种外部条件的共同支持,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即使是才智再高的君王也难有所成就。这表明法家(  )

A.具有注重实际的理性精神B.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C.希望回到 三代 理想社会D.倡导限制君权的思想

3.

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后,秦地处于较高阶层的人群 已经完全放弃了使用传统的秦式青铜礼器,转而主要使用三晋两周地区的青铜礼器 ,这些人群大部分是通过军功、交易等获得使用青铜器的权利的。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  )

A.秦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B.山东六国地区的文化成就最高C.统一加速民族交融进程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急剧转变

4.

魏晋时期,为区别上下尊卑,宾礼中存在严格的法律规定,对违背规定的处罚非常严厉。但北魏末期,公主出行遇到御史中尉高道穆的车没有让路,犯了清路之规,“(高)道穆令卒棒破其车。公主深以为恨,泣以诉帝 ,孝庄帝谓公主曰: 高中尉清直之士,彼所行者公事,岂可以私责之也。 这反映出北魏末期(  )

A.统治秩序得到重新塑造B.门阀特权受到了限制C.礼与法呈现结合的趋势D.鲜卑封建化进程完成

5.

中唐以后的文人士大夫大都有着浓重的 文儒 身份意识, 文儒 中的儒由盛唐的礼乐之儒渐次转变为中唐及以后的仁义道德之儒, 文儒 中的文也渐由礼乐之文转变为仁义道德之文。这种转变反映了(  )

A.民间身份趋同性增强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D.科举考试内容的完善

6.

下表所示为部分史料所载宋代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

《鲁斋集》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癸辛杂识》

江州等处水滨产鱼苗,地主至于夏皆取之出售,以此为利

《藏一话腴》

城邑交易之地,通天下以市言,至村落则不然,约日以合,一哄而退

A.农民商业意识增强B.雇佣生产日益普遍C.区域商业均衡发展D.政府调整商业政策

7.

元世祖忽必烈认为 钦天授时为立治之本,黄帝、尧、舜以至三代,莫不皆然 ,而本朝亦应通过 日测月验 ,以实现在广大疆域空间的精准测影,达到 庶几吻合天运而永终无弊 的水平,他还要求新历颁布要做到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忽必烈此举旨在(  )

A.促进天文观测的发展B.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C.宣扬政权的正统地位D.继承前代的治理经验

8.

明代,长三角地区的田地仅占全国6%左右,税粮却占全国近22%。各地上交给朝廷的税粮,每5石就有1石多是长三角地区提供的,长三角地区以1/16的田地交纳了1/5以上的税粮。关于每亩平均交纳的税粮,全国仅为0.038石,长三角地区高达0.143石。这(  )

A.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长三角农业集约化发展C.平衡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D.客观上促进了长三角商业发展

9.

下图所示为 康熙的红票 ,是康熙帝发往欧洲的一封公开信,使用满、汉、拉丁三种文字印刷于红纸上,发给来到广州的西洋商船,请洋商带回欧洲,意在探听康熙曾派往西洋的两组传教士钦差的音信。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

A.谋求与西方建立外交关系B.已卷入到中西交流之中C.废除了对外闭关自守政策D.试图扩大朝贡贸易体系

10.

据考证,在距今3500—3100年的尼罗河流域,共有城堡类城镇42个,这些城镇在象形文字中类似中文的 字,不过中间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 ,其首领称为 阿德西一米尔 ,原意为 河渠的管理者 。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文明(  )

A.实行封建君主专制B.官僚系统比较完备C.农业生产体系完善D.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11.

公元前213年,当斯奇庇奥参加罗马市政官竞选时,保民官宣称斯奇庇奥未到法定年龄,阻止他参加选举。后者回答道: 如果全体人民希望我出任贵族市政官,我的年龄就够了。 由于公民大会的支持,保民官放弃了否决,斯奇庇奥顺利当选。这反映出当时罗马共和国(  )

A.具有主权在民的特征B.政治体制缺少民主因素C.奉行分权制衡的原则D.贵族特权不受法律约束

12.

在13世纪的英格兰金斯索普庄园,村庄集体以60英镑租下了整个庄园和领主司法权,而后将土地分租给村民。1294年,领主独占了一块已出租的庄园林地,村庄集体与领主谈判后,领主以另一块林地的放牧权补偿村民。这表明当时的英格兰(  )

A.封建庄园经济崩溃B.等级关系瓦解C.村民权利意识觉醒D.市场交易活跃

13.

674年,日本雄略天皇下诏废除 氏上私有部民制度 ,并把朝廷赐给亲王、诸臣以及各个寺院的山林全部收归国有,对 私地私民 进一步打压。在此基础上,政府又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以及户籍制度。这(  )

A.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B.维护了天皇统治的经济基础C.铲除了封建幕府统治的根基D.提高了日本土地利用的效率

14.

玉器的制作贯穿了整个中美地区的文化历史。下图所示三个面具从左至右分别来自形成时代中期奥尔梅克文化、形成时代末期萨波特克文化的蒙特阿尔班以及古典时代晚期玛雅文化的帕伦克。这反映出古代中美洲各文明(  )

A.审美趋向各具特点B.科技不断发展进步C.社会性质存在差异D.内部之间缺乏交流

15.

下图所示为迪蒂摩斯墓碑,所处时代大约在托勒密时期或罗马控制埃及后不久。墓碑中心是圣书体象形文字,其下是希腊文,紧接着是世俗体象形文字。由此可见,当时(  )

A.希腊文化深受埃及文明影响B.埃及文字是西欧诸文字的鼻祖C.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存在交流D.埃及文明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汉初,汉廷与匈奴基本上保持了友好往来,互通关市进行贸易。除每年赠送若干絮、缯、酒、大米等给匈奴贵族外,汉朝廷还指定官员用黄金和丝织品通过边境关市向匈奴换取马、骡、骆驼、兽皮及毛织品。匈奴贵族自单于以下,也往往亲自来到长城下交易。至于民间商人,经政府允许发给凭证后,也可以与少数民族人民进行贸易,但禁止铁器、铜钱等流往境外。汉武帝反击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又与匈奴互市贸易,并逐渐形成一种朝贡与赏赐的特殊贸易形式。

——摘编自曹大为主编《中国大通史·秦汉》

材料二
隋唐时期,互市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如隋代设 交市监 机构管理包括民族间贸易之事宜。唐代初期沿用隋代的 交市监 互市管理机构,唐太宗将交市监改名为 互市监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一度改名为 通市监 ,但是不久又恢复为 互市监 。在唐代茶马互市出现之前,中原王朝或农耕民族主要用金银、绢帛及各种手工业品来交换周边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他畜产品,历史上将这种互通有无的民族贸易称之为 绢马贸易

——摘编自据魏明孔《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

材料三
宋王朝与周边民族的贸易渠道增多,主要有榷场贸易、和市贸易、走私贸易和朝贡贸易四种形式。所谓榷场贸易,就是宋王朝和周边民族在双方交界的地带设置榷场,设官管理,开展双方的互市交换。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民族, 不可一日无茶以生 ,对中原的茶叶依赖甚巨;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 仰此(互市)为衣食 。1004年,辽大举侵宋,宋方旋即罢互市。不久,宋、辽双方订这 澶洲之盟 。竖年,宋方才 今样,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 ,后又置广信军榷场,与辽互市。 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约,互市不绝。

——摘编自林文勤《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四
万里茶道大致形成于17世纪中后期(清前期),沿线覆盖200多个城镇,是继汉代丝绸之路后唯一一条联结中欧的陆上 丝绸之路。 万里茶道全长约1.3万公里,起自福建崇安(今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直隶,向北进入草原后从伊林(今二连浩特)进入今蒙古国境内,穿戈壁然后经库伦抵达当时的中俄边境恰克图,然后向北进入俄国境内,然后由东向西延伸,依次经过伊尔库茨克、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10余个俄国主要城市。晋商是万里茶道上最活跃的商人群体,清军在哪里驻防,他们就到哪里贸易, 可以说是商随军行,军赖商供给,商靠军生理,互济为命

——摘编自崔思朋《万里茶道是商道也是民族交融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互市贸易政策变动的背景及效果。(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互市贸品的特点。(s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发展権场贸易的经验。(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万里茶道开辟的意义。(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汉初,政府开始让民间推举50岁以上, 有修行,能帅众为善 的人为三老,每乡一人。汉文帝时期下诏按户口的比例增置三老、孝悌、力田为乡官。汉武帝 谕三老孝悌以为民师 ,此后,三老、孝悌、力田皆为乡官遂成定制。至东汉时,三老的职掌更加明确具体——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在所有被表彰的对象中, 孝子顺孙 排列其首。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秦汉》

材料二
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与敬老仪式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参与。有时他们的地位十分重要,如每年举办乡饮酒礼时,刺史或县令为主人,设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举办当天,主人要到宾、介家中再次邀请,宾、介到时,主人要在门口迎接。主人还要向宾、介、众宾分别敬酒,仪式结束时主人要送宾、介、众宾到门口。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当地学校。

——摘编自杜文玉《唐代乡族势力对地方政治的参与》

材料三
宋代的儒家学者从稳定社会秩序的角度考虑,多主张恢复宗法,重建家族。宗族首领为族长,由他主持同族的祖先祭祀,处理日常事务。族内有严密的组织系统,有严格的宗族规范和族权统治,但每个小家庭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此类家族为数众多,为宋代以来家族制度的主流。宋代的儒家学者在呼吁 敬宗收族 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大力倡导建祠堂,修家谱,置族田,从精神和物质个方面维系族众。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民间组织所具有的制度性力量,包括组织力、动员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其往往可以发挥突出的作用。乾隆年间的桑园围工程,既需要筹集6万两白银的资金,也需要专业的水利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各段工程的组织管理者,并须在当年冬季水位较低的短暂时间内完成。为此,桑园围总局公议章程十一条,对领导机构、工程监督、工程款使用、工人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为保证通修工程的顺利进行,桑园围总局还专门制定了《基工章程》,对施工方案的设计、石料的规格、价格、运输方式等等均有详细说明。

——摘编自龙登高等《明清时期中国的民间组织与基层秩序》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与唐代基层治理的相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族兴起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民间组织的历史作用。(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世界文明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互动现象,如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冲击;希腊化对中东古代文明的冲击;阿拉伯世界与欧洲的对峙与战争;拜占庭东正教文化向东欧的传播与渗透。而先在文明对后世文明的影响,则是一种单向度互动。有同一地域的前后关系,如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中东古代文明对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影响;也有跨时空的互动,如印度文明向东南亚的传播等。若干反例也值得深入研究,即不对称的强制性互动。一种情况是双方发生战争等暴力冲突,对冲突双方的经济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破坏。另一种情况是强势文明压倒性地战胜甚至征服弱势方,弱势方则完全衰落甚至灭亡。文明间若缺乏互动,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如中古时期美洲文明与亚欧文明没有互动,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之间、非洲西部与南部各文明间也缺乏互动。缺少互动的消极后果之一是无法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消极后果之二是缺乏竞争、无法奋起。

——摘编自刘景华《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看文明比较、互动与互鉴》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归纳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评述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