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83

一、选择题

1.

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还记载,高祖曰: 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A.目的B.原因C.过程D.影响

3.

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

《女史箴图》局部

作者:顾恺之东晋

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

《送子天王图》局部

作者:吴道子

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4.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5.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的状况,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 制其钱谷 相符的是(  )

A.设置枢密院B.设立通判C.设置转运使D.设立市舶司

6.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 走近明清遗迹·感知民族交融 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
   

A.唐蕃会盟碑B.敦煌莫高窟C.台湾赤崁楼D.新疆伊犁将军府

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 社会思潮 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

1929年12月底,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B.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古田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9.

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0.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

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B.改革开放呈现 点线面体 的格局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

11.

下表中交通工具的动力由自然力向机械力转变,是由于(  )

九年级(1)班同学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发展演变

路线范围

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

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

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

贸易往来

A.航海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B.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C.黑奴贸易不断扩大的需要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

12.

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带来的共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九年级(1 )班同学以 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发展演变

路线范围

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

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

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

贸易往来

A.密切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B.促进了人口向非洲的迁移C.实现了全球经济共同繁荣D.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

13.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欢呼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这些文章写作的国际背景是(  )

A.第一国际的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4.

小夏同学围绕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这一主题按阶段特征绘制了下面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
202410101423196796

A.太平天国运动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5.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 对作者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B.《凡尔赛条约》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D.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国间矛盾

二、综合题

16.

走近文物。传承文明。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博古鉴今·文物策展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民族推陈出新的创造力和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 国宝物语·见证历史 为主题,整理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部分文物信息,准备布展。

吉金铸史西周

以农为本北朝

金榜题名金朝

护国利刃明朝

历史文物

大盂鼎

《齐民要术》明刊本

《女真进士题名碑》

④“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军刀

国宝物语

入选理由:西周最大,最重青铜鼎,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册命盂之事,是研究分封的重要物证。

入选理由:

入选理由: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女真文字碑刻之一,是金朝推行科举制和女真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见证。

入选理由:

文物信息

青铜铸造

政治制度

农业技术

文化传承

制度文化

民族交融

中外交往

抗击倭寇

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②、④文物写出入选理由。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 文物图片·时代印记 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展览。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的包干到户生产契约书

淮海战役支前农民使用的小推车                聂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手稿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照片

⑦“一带一路纪念邮票

问题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

前言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再现党的光辉历程,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三个板块。

展板一

民族独立·求解放

19211949

展板二

艰辛探索·展新颜1949—1976

展板三

改革开放·谋复兴1978年至今

结语:

17.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伦理

生态主张

    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露》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资治通鉴》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ǔ,捕鱼的网,以咸鱼鳖之长。

——《逸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材料二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法规部分

·1847年《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年《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年《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治理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制定此类法律法规的原因。
材料三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被标示为 美洲大荒漠 。从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 西部花园 农业天堂 ,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农业地区灾难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3)材料三中,美国中西部由 荒漠 天堂 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述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1930年代的困境的。

18.

历史人物·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张謇和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开始生产棉纱

·1903年开始筹建分厂,一战期间发展迅速,获利丰厚,并投资公益事业

·1905年创办国内第一家自建公共博物馆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

材料三

时代

偶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雄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革命英雄江竹筠江姐、邱少云、保尔·柯察金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爱八十年代,在世界大赛上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成为偶像。

——摘编自刘钰雯《偶像时代变迁及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对比张謇和孙中山在时代大潮中的救国实践有何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事例,说明毛主席 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代偶像崇拜的特点。
(4)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9.

大国之道·顺势而为。时势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和趋向。在历史发展的大转折时期,新旧潮流往往交织并存,共同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时代·见证社会变革】
(1)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单元知识结构示意图,以秦国为例,简述图中①②③处史事之间/内在联系,并归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时风·折射国家发展】
(2)从下面两组图片中任选一组,简述改革是如何改变时代风貌并推动国家发展的。

【时势·重构国际秩序】
(3)请从下面时间轴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