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0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841年,为反对周厉王的暴虐统治,生活于都城镐京内的 国人 彼此联合,掀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最终把周厉王驱逐到了彘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君主专权体制遭到破坏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专制王权C.原始民主传统约束王权D.士大夫阶层的救亡意识强烈

2.

下表是西汉郡守(部分)的籍贯与任职地情况统计。这种做法(  )

姓名

籍贯

任职地

姓名

籍贯

任职地

黄霸

淮阳郡

扬州郡、颖川郡

文翁

庐江郡

蜀郡

龙伯高

京兆

零陵郡

郅都

河东郡

济南郡

李武

颖川郡

东郡

王尊

涿郡

东郡

A.反映出官吏派遣具有随机性B.旨在削弱外朝影响力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源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3.

查理大帝致信教皇: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国王利用教会扩大疆域B.教皇权力高于世俗王权C.教俗之间的并立与斗争D.教权与王权间相互利用

4.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

《大宪章》

非经贵族议会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

1628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议会或休会散

A.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B.资产阶级实力薄弱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渐进性D.工人运动走向自觉

5.

下图是1917年6月12日,近代漫画家马星驰在《新闻报》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漫画中身着各式服装的人员,在来自四方的手臂推动下,全部挤在一张座椅上。这幅漫画想要表达的主题是(  )

A.批评张勋复辟引起政局的乱象B.反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C.讽刺各方势力争夺权力之激烈D.呼吁北洋政府实施民主政治

6.

1941年9月,在边区参议员的选举中,由于有些群众对 三三制 认识不足,加之对某些候选人不满意,故开明士绅落选的甚多。于是,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共同决定,聘请46名非党人士(主要是开明士绅)为边区参议员,使边区参议员的成分基本上符合 三三制 的原则。这表明当时(  )

A.三三制 流于形式B.共产党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边区民众参政积极性不高

7.

鉴于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早期改良派的不足,康有为指出: 若决欲变法,势当全变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同时强调变法 须自制度法律先为改定 。这反映了康有为(  )

A.试图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B.政治斗争策略趋于缓和C.救亡图存策略具有灵活性D.理论偏激遭到强烈反对

8.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央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置监御史,负责监察郡级官员;郡守派遣都吏,负责监察县乡官吏。由此可知,秦朝(  )

A.监察官员位高权重B.监察体系较为严密C.形成权力制衡机制D.特务统治趋向强化

9.

为有效遏制 夹带大观 现象,唐代创立了贡院搜检制度。宋真宗曾规定: 不得怀挟书策,犯者撵出,殿一举。 清代则更为严厉: 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月,问罪发落,搜检员役知情容隐者同罪。 这一制度的实施(  )

A.扭转了吏治腐败局面B.反映了主流价值观的变革C.以维护皇权为出发点D.有利于保证科考的公平性

10.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将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建立政务官和文官不同的责任体系,把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价值中立确立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有助于(  )

A.实现政治和管理的统一B.避免官僚习气的滋生C.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克服两党制度的弊端

11.

1982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决定》正式颁布。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近46万中青年干部走上县级以上领导岗位。到1986年底,全国共有137万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离休。这(  )

A.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B.适应了时代发展人才需求C.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D.体现了精英政治的治理模式

12.

从孟子提出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到汉代强调 阳为德,阴为刑 ,唐代时提出 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 。这体现了古代(  )

A.法律的儒家化B.法治观念的淡薄C.民本思想悠久D.德法合治的传统

13.

肇始于宋代的乡约是一种在乡村地区开展的道德教化形式,宋明时期是乡约发展的鼎盛时期,乡约的著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乡约的积极组织者和倡导者都是儒者或儒臣。 宋明乡约 的兴起发展(  )

A.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教化理想B.保证了基层秩序稳定C.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阻滞了国家权力渗透

14.

7—8世纪,拜占庭帝国出现了诸多 非罗马 现象。同时帝国进行了大量的法律编纂工作。这一时期的法律注重实用性,用多部短小精悍、简明易行的小型专门律法代替一部大型法典;在立法中强化基督教信仰地位,实现了法律编纂的全面基督教化。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向万民法的过渡B.使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C.适应了帝国转型的需要D.使帝国陷入了严重困境

15.

无休止地赚钱 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中世纪被普遍认为是龌龊贪婪的做法。但新教认为,如果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是上帝赐福的象征。这表明新教(  )

A.鼓励奢侈消费B.摧毁了封建宗教束缚C.倡导因信称义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16.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部分法律条例。这些法律条例的制定(  )

时间

法律

备注

19504

《婚姻法》

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19506

《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12

《惩治反革命条例》

镇压反革命活动

19524

《惩治贪污条例》

惩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行为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促进了三大改造进行C.表明中国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D.巩固了新生民主政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王朝行政运作特别注重依靠文书,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 文书行政 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一般而言,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文书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王充所云: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言政事而成文章

材料二
清朝初期,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宣布,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这种传达方式不易保密,且比较迟缓。到康熙中期,皇帝下达的一些机密谕旨不由内阁发布,而由内廷官员或亲王、大学士等承办,直接传达给督抚大臣。雍正继位后,经常通过亲信大臣用寄信的方式秘密传旨,由于寄信是居内廷的军机处发出的,所以称之为廷寄。廷寄谕旨传递到受命的官员以后,只许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别人代拆。受命大臣领旨以后,须将接到廷寄的时间、承旨寄信者衔名、谕旨的内容以及如何办理的情况,向皇帝复奏明白,以保证皇帝旨意的落实。

——摘编自孙成德《清朝用廷寄传递皇帝的密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书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廷寄制度的作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法系 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先秦——理论奠基,秦汉魏晋南北朝——初步建立,隋唐——体系成熟,宋元明清——制度完备。……中央层面的最高决策权,最高执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司法权,均掌握在以皇帝为首的朝廷统治集团手中,统一行使。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注重精神引导,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基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从而实现道德法律共同治理。从西周统治者关于 敬天保民 思想的提出,到孔孟关于 仁政 理论的形成,汉唐明清政治家、思想家都注重民心所向。中华法系在法律指导思想与具体制度实施方面,也全面体现 民为邦本 的民本主义原则。

——摘编自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新中国70年立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时期(2012—2050年)。展望未来,我们要把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而激发出来的满腔热情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更好地用法律保护人、尊重人、规范人;另一方面,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并将之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冯玉军《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华法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70年立法的启示。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其人事安排、组织结构和整体素养,不仅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能力,而且关系到王朝的治乱兴衰。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在长期选官、治官、治国的实践探索中,因时制宜,传承创新,形成较为系统的选官、治官思想,制定一系列选官、治官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摘编自展龙《治官与治国: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古代官员与国家治理 ,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