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华大地,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确立和巩固,其在发展中延绵不绝、从未中断,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征。中华文化中突出的人文精神、群体价值、天人合一传统、以人为本思想、伦理美学等特性与西方文化形成了鲜明差别,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独特之处的彰显。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外来文化入侵的考验。例如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后,经过不同朝代的流变和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下实现了中国化。《尚书》中的
“德日新,万邦惟怀
”,《礼记·大学》中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诗经》中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摘编自《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内在特征、发展脉络与建设路径》
材料二
文化的发展,历来是在取舍、继承、创新的相互关系中演进,构成了取舍与继承、继承与创新两对相互连接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是对传承中华文化内在逻辑的深刻揭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取舍、继承、创新:传承中华文化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