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洛阳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99

一、单选题

1.

商鞅变法时颁布《分户令》,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后又颁布禁令,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一做法(  )

A.推动宗法血缘制度开始瓦解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破坏了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D.旨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下表为公元前135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

时间

主要措施

公元前134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27

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24—前119

卫青、霍去病连续出击匈奴

公元前119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公元前118

统一货币,铸五铢钱

公元前106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A.巩固发展大一统国家B.加强对西域的有效管理C.用武力解决王国问题D.缓和政府和商人的矛盾

3.

319年,羯人石勒建立后赵,他重用 博涉经史 的汉人张宾为谋主,对其言听计从;下令胡人不准欺凌衣冠华族(汉人),派人到各地劝课农桑;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C.维护了政治统一与稳定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

4.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时期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反映了唐代(  )

A.宗教是绘画的主要题材B.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政策C.民族交融助推文化繁荣D.文化呈现开放兼容的特点

5.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经常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往往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再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运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这说明此时的魏塘镇(  )

A.商业经营缺乏监管B.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C.市场交易比较活跃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

明万历年间松江府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显示,其拥有的一块两千亩的土地有相当一部分是雇工经营的,关于粮食种植的部分工序往往有发 工银 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

A.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B.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了质的变化C.租佃经济发展日益兴盛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7.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了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 ,还提出 疾耕 通商 并重的主张。这些主张(  )

A.折射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否定了儒家伦理道德C.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嬗变D.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

8.

《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 三宝 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 上宝 ;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 中宝 ;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 下宝 。这表明《资政新篇》(  )

A.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9.

1897年11月13日,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不久,俄国主动提出 助华 ,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 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 这些事件的出现表明(  )

A.列强加大对中国资本输出B.沙俄获得了最大的侵华利益C.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D.列强在侵华上既矛盾又勾结

10.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以摒弃习以为常的国民性为己任,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20世纪的中国启蒙所追求的是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纲常名教禁锢中解放出来。该学者重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

A.追求政治民主化B.试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C.目标是救亡图存D.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斗争

11.

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 赣西南赤色邮政 的邮票。据此可知(  )
202410121628176500

A.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成效显著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12.

1937年8月,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提出: 今次抗战利于持久,要当不避一切之艰苦牺牲,以达最后五分钟之胜利。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这体现了(  )

A.人民战争路线得到贯彻落实B.持久战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形式C.持久战已成为国共两党共识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效果显著

13.

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等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那时中国的老百姓说: 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中共即将取得战略反攻的胜利B.解放区土地改革深入开展C.民众的爱国救亡意识日益觉醒D.国民党独裁内战不得人心

14.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 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这次会议上中国倡导的方针(  )

A.标志我国外交走向成熟B.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C.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D.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政治解决

15.

1985年,河南新乡刘庄村党支部经反复考察,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项目。次年5月,刘庄人自主设计、安装的华星药厂建成投产,自此刘庄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 中原首富村 。刘庄经济的崛起得益于(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家对发展私营经济的高度重视C.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16.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 精准扶贫 的理念。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成就的取得(  )

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D.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中期以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政府在大力推广蚕桑、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同时,还实行货币地租,明万历年间,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赋役货币化。据统计,至万历末年,御用消费、土木工程、官俸支出等项目均已折银,北方各边的年例银也增至每年近500万两。晚明时期,在扬州业盐的秦、晋、徽三系商人,资本总计不下3000万两, 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并出现了从事羊毛生产和经营蔬菜副食品生产等类型的专业市镇。

——摘编自王潜《晚明经济因素与晚明社会变迁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新现象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的转变。而观念文化的剧烈变化,始终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一切领域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实际上,从一定角度讲,观念文化的转变是一切领域转变的根本和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的中体西用论,到90年代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和20世纪初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从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理性主义思想文化,到社会主义思潮逐渐在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各派思想主张和文化学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寻求中国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争取民族独立,为改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提供思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选择一种思想观念,并阐述其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要求:观念明确,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多次出现的 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路线给党带来极大危害,一度危及党的建设发展。有鉴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党内开展一场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明枪易躲,糖衣炮弹难防,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 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王艳丽、王晶《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从不讳疾忌医,勇于刀刃向内,着力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进行深刻改造和自我重塑。

——摘编自金民卿《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自我革命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党和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进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