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214

一、单选题

1.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良渚元素在杭州亚运会 无处不在 ,除火种采集仪式选在良渚古城遗址外,杭州亚运会、亚残会的火炬、吉祥物及部分场馆的设计灵感也都来自良渚文化,实现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现代体育精神的精彩碰撞。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活特征的(  )

A.使用陶器B.饲养家畜C.种植水稻D.使用铁农具

2.

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C.万邦 时代向早期国家过渡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3.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4.

如表是 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

释义

释义

植树为帜

划定疆域

驻军守土

为君主管理地方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C.实现了国家统一D.借鉴了西周地方管理

5.

战国时期,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当时一个成年男劳动力种田百亩,岁收粮食150石,可养活五口之家。除口粮和租税外,可剩余35石粮食用来换取其他必需品,商品粮食约占产量的1/5。材料说明(  )

A.农业发展推动商品交换发展B.战国商业高度繁荣C.铁犁牛耕助推农业生产进步D.重农抑商取得成效

6.

有学者指出: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修长城,70万人修始皇陵,70万人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秦朝(  )

A.强大的经济实力B.发达的交通网络C.完备的法律体系D.有力的制度保障

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统一文字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8.

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因其领地有铜山,可以铸币,又可用海水煮盐,后招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在一起,最终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  )

A.确立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盐铁官营D.推行均输平准

9.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一提议旨在(  )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10.

在西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骑兵开始被大量独立运用,并摸索出了用戟等短兵器进行冲击近战的经验。随着经验的积累、马镫的发明,骑兵成为压倒步兵的陆战主力兵种。所以北方民族也在学习中原的这种骑兵新战术(冲击肉搏的近战),使匈奴、羯胡等得以入主中原。材料旨在说明(  )

A.马镫是骑兵新战术的重要发明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骑兵新战术C.不同文明的互鉴促进社会发展D.战争是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途径

11.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

A.门阀势力发达B.政局动荡不安C.民族政策开明D.社会高度繁荣

12.

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口数

人口数

东汉永和五年(140)

64.98

281.32

西晋太康初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持续南移C.官府组织移民D.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13.

隋炀帝时,有百姓自残肢体,并称之为 福手 福足 ,贞观时期,这种 遗风犹存 。这表明(  )

A.封建赋役沉重B.阶级矛盾激化C.人民缺乏基本的权利意识D.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

14.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河朔三镇节度使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此外绝大多数藩镇,如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由此可知,唐朝藩镇(  )

A.拥兵自重相互混战B.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导致国家由盛转衰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二、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荀子所处的时代,各种思想不断碰撞,激烈交锋。荀子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各家学说,他对孟子的 性善论 提出质疑,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向善。
他推崇礼法并治,强调礼在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 为礼法核心,强调要以 节制人心,以及要强化礼法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

——摘编自管峰《荀子礼法思想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后来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将荀子的部分思想与法家思想相融合,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以及后续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此同时,荀子的思想也对后世的儒家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汉代的董仲舒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荀子的思想,强调君主的权威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治国思想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思想的时代价值。(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柳宗元说: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说: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两位著名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动摇的。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一直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体制的理由。围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至魏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战乱发生了。这些战乱将长安、洛阳两大繁荣都城夷为废墟,又在废墟之上形成了十六国分裂局面。当时战争频繁和动荡不安的政局,使大量的中原人民从长安、洛阳等地流散到河北、河西和更远的江南。因此,当中原的良田美畴被铁蹄践踏之际,周边地区却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其中,势头最猛的是江南。随同中原人民的南迁,包括汉魏及西晋的礼、乐、政、刑等典章和文物在内的中原文化也被带到江南,六朝政权便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虽然江南的政权更迭频繁,但是社会比北方安定。

——摘编自李凭《南贫北富局面的转变及相关经济问题》

材料二
南朝时,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和牛耕,通过深耕细作促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南朝时主要的农作物有稻、麦、黍、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它们与水稻交错播植。地广人稀的丘陵山地和河海滩地也成为农田。土地上不但种植谷物,而且种植菜蔬、竹木、果品、药物等。南朝农业经济形成了江南稻作区、荆湘南川稻作区等六大著名稻作区。稻作区的扩大和水稻等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农业在全国经济中的低下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其原因。

18.

武周时期上承太宗 贞观之治 ,下启玄宗 开元盛世 ,为唐朝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周时期的民族政策沿袭太宗之治,对归附的各民族君长,都加以册立、礼遇、馈赠,设置羁縻府州。羁縻府州作为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贯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武周时期对羁縻府州的管理,主要通过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两种形式实现。唐朝初期,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广泛接触,为承袭贞观遗风的武则天重用蕃将,提拔少数民族人才提供了广阔的人文条件。据马驰先生统计, 武则天当政年代,从中央到地方,蕃人出身的文武官员仅充武职的蕃将一项,就当以千计 。众少数民族将领们,以其血肉之躯,忠诚赤心,担负着内巩京师、外备征御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白关峰《论武周时期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指出武周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武周经略边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简述武周时期经略边疆的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