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不久前三星堆的新出土文物再次勾起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热情和无限遐想。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辽河等不同地域通过考古发掘为我们呈现了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各具特色的许多文化遗址,但唯有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文明形态,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为何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成为了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引领者、集中分布区?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央文史馆馆员资深教授葛剑雄进行回答,讲述了黄河文明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成为文明集中分布的区域,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这些在文化遗址的分布方面也得到印证。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史前卷》、葛剑雄教授世界读书日发言稿等
材料三
文化遗址
|
考古发现
|
江西万年仙人洞
|
陶片 粗砂红陶片上饰篮纹或粗绳纹
|
山东泰安大汶口
|
玉镯 石钺 彩陶
|
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
|
玉猪龙
|
(1)根据材料一、二相关信息,指出我国文化遗址在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中的考古发现,分别从生产力、社会组织角度推断这些文化遗存属于哪一历史阶段,并说出理由。(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