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清代(1672—1871年)河北定县人口与耕地统计
年代
|
户数
|
人数
|
平均每户人数
|
总耕地亩数
|
平均每户耕地亩数
|
平均每人耕地亩数
|
1672
|
25510
|
58580
|
2.29
|
1557059
|
61.04
|
26.67
|
1733
|
54510
|
156784
|
2.88
|
1557059
|
28.56
|
9.93
|
1850
|
35458
|
208029
|
5.87
|
1451215
|
40.93
|
6.98
|
1871
|
39480
|
213319
|
5.40
|
1453649
|
36.82
|
6.81
|
——摘编自李金铮《也论近代人口压力——冀中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考》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河北定县有整地、种植、收获、调制和附属等各类农具40种,这些农具多由本地木匠、铁匠制造,价格便宜,使用年限较长。当时,全县17.6万个农村劳动力中有7.8万个剩余劳动力。普通农户一年收入不过250元左右,而每架水车或大车价值80—100元,一匹骡、马、驴和牛的价格分别为139'元、115元、52元和43元。
——摘编自李金铮《延续与渐变——近代冀中定县农业生产及其动力》。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定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到上世纪80年代,定州(即定县)成为河北省内唯一的无文盲县;近代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白杨等作物和培育的良种鸡等现在仍然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定州大力实施
“绿色农业
”建设,反对农作物过量使园用化肥和农药。市政府依托定州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指导市家政行业协会培育
“中山好嫂子
”劳务品牌,通过
“技能培训十劳务输出
”模式,为广大农村劳动者提供育婴、养老护理、推拿等职业培训和就业推荐服务,帮助1.1万余人在家政行业就业。
——摘编自李晔《定县实验对河北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72—1871年河北定县人地关系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河北定县农村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定州农村变迁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