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67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存有大量的墓葬随葬品,其中大型墓中的随葬品既丰富又精致,出土了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小型墓数量众多约占墓葬总数的90%,但墓室空间较小仅能容身,死者身无长物。这说明陶寺文化时期(  )

A.贫富分化尚不明显B.私有观念已经形成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D.宗法制度逐渐兴起

2.

史书记载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 ,并任用荣夷公实行 专利 ,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严禁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大臣芮良夫劝谏周厉王放弃专利,但 厉王不听,卒以荣夷公为卿士,用事(主持国家大事)”。厉王此举(  )

A.强化了贵族血缘统治B.维护了周王室的权威C.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D.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

3.

老子认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孟子认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墨子主张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韩非子则说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些思想都(  )

A.重视以人为本B.强调自强不息C.崇尚天人合一D.关注现实政治

4.

汉初,高祖见萧何将未央宫建得十分壮丽,怒言: 天下纷乱,连年受战事劳苦,如今成败尚未可知,为何要把宫室修筑得如此豪华呢! 萧何则称: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闻此言,高祖才由怒转喜。这说明当时(  )

A.君相之间权力争夺激烈B.休养生息理念受到挑战C.政治理念注重皇权至上D.儒家伦理影响政治生活

5.

有学者在阐述某一制度时说,既可 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 ;又可 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 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了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之上而独立 。该制度(  )

A.适应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B.导致士族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局面C.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D.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现象

6.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纳税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使古代赋税标准开始由 税人 税地 方向发展,实现了 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 的效果。这一改革(  )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造成户籍制度的混乱C.实行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

7.

明朝历代内阁首辅大多讲究优雅风度,唯绰号 高胡子 的高拱风格迥异,性格火爆雷厉风行。穆宗时,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 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神宗即位,高拱 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这反映出当时(  )

A.君相矛盾日益突出B.宦官专权成功解决C.行政办事效率提升D.内阁权势一度加强

8.

下表是关于清前中期土地开垦面积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A.人地矛盾日趋缓和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C.基层治理水平提升D.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9.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遇诉讼,英人 归英国自理,华民由中国讯究 。1858年的《天津条约》,英国进一步巩固了领事裁判权的权益。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指出, 洋人归领事管辖,不归地方官管理,于公法(《万国公法》)最为不合 。这反映当时(  )

A.政府成功地运用了国际法B.统治者放弃了朝贡外交体制C.国人萌生了司法主权观念D.部分官员注重国际地位提高

10.

《益闻录》记载,1880年天津机器制造局一位陈姓道员提出建造潜艇,三个月后的9月28日举行了下水仪式。据称: 兹已造成,盖驶行水底机器也。式如橄榄,入水半浮水面……可于水底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洵摧敌之利器也 。这一记载反映当时(  )

A.近代海防意识突出B.洋务运动取得进展C.官督商办成果斐然D.实业救国影响渐广

11.

1891年,原计划于两湖地区架设一条电报线因湖南当地绅民阻挠而搁浅。1895年陈宝箴出任湖南巡抚后,采取积极宣传、开通风气、劝说士绅等手段,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共同商议,最终修改并完成了湖南境内原有的铺设线路。这一事件从侧面说明(  )

A.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而曲折B.绅民是近代化的最大阻碍C.甲午战争促使民族意识增强D.进步人士助推交通业发展

12.

甲午战前,法国有意利用中日冲突解决越南问题。1894年9月,外长阿诺托指示驻华公使施阿兰 尽快对中国与我们属地之间的边界进行最后的勘查并划定 。1895年5月,施阿兰以 中日和局,法与各国出为调处,大有益于中国 为由要求订立中越界约和商约。此举旨在(  )

A.实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华方式B.动摇日本在东三省的优势地位C.维护法国在辽东半岛的既得利益D.借干涉还辽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13.

1895年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利用清政府战败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 利权争夺战 。对此,清政府一方面鼓励民间集资修筑铁路,另一方面又被迫向列强出让筑路权。这(  )

A.加速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B.大大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为保路运动的兴起埋下种子D.意味着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14.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称: 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指出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议会的政治思想与制度。梁启超意在(  )

A.倡导革新启蒙思想B.借助传统减少阻力C.制造舆论实行分权D.抨击专制倡导立宪

15.

进入20世纪,中国人眼中的 西方美人 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处上层社会的贵妇名媛不再受到追捧,取而代之的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圣女贞德、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罗兰夫人等。这一变化(  )

A.表明妇女政治权利提高B.彰显传统婚姻观念崩塌C.体现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源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6.

1902年,孙中山自称 洪秀全第二 ,高度赞扬太平天国诸王为 民族英雄 。1912年4月,孙中山说: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导致孙中山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B.革命思想的退变C.资产阶级的局限D.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明朝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某学校组织学生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明朝海外贸易,中国始终处于出超,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清初海禁前, 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清代前期各朝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

年代

总额

%

地丁

%

盐课

%

关税

%

杂赋

%

顺治九年

2438

100

2126

87.2

212

8.7

100

4.1

康熙二十四年

3424

100

2823

82.4

388

11.3

122

3.6

91

2.7

雍正二年

3649

100

3028

83.0

387

10.6

135

3.7

99

2.7

乾隆十八年

4266

100

2964

69.5

701

16.4

459

10.8

142

3.3

乾隆三十一年

4254

100

2991

70.3

574

13.5

540

12.7

149

3.5

嘉庆十七年

4014

100

2802

69.8

580

14.4

481

12.0

151

3.8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婚姻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索要彩礼的现象十分普遍,嫁资越加昂贵,男女的结合,都带有较为浓重的商品色彩。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 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 ,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 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遂许婚。
材料四
一个不生产这种货币的国家却以这种货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必然会对国际进口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随着清朝鸦片的大量进口,白银不断外流,造成了白银供给更加短缺,对比较脆弱和已经出现银贵钱贱的中国货币关系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打断了中国货币制度正常发展的道路。白银为官方货币,百姓交税,国库收入,都是收白银的,而白银外流,导致市场白银缺少,那么白银就会涨价,但是人们的铜钱没有增加,这样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百姓的铜钱不值钱,人民就会贫苦,另外国家税收也会减少,导致国家贫困,政局不稳。

——摘自《论明清两代货币制度的缺陷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1)阐述材料一、二、三对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2种)。(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观点。(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俗话道: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用他们的血性,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近代百年革命的峥嵘岁月里,有许多湖南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湖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 中国革命史的湖南元素资料库 ,特向社会征集革命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湖南元素。
围绕 革命史中的湖南元素 ,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综合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统一后,宣布所有土地归君主,所有人要向君主交租和服徭役,形成了统治权与所有权融为一体的 家长式专制统治 。1592年以法律形式固定农奴制。彼得大帝统治标志沙皇家长式专制发展到巅峰。俄国的产权过程就是在 家长式专制 基础上开始横向清晰和纵向独立的。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1863年终止了农民对地主的法定关系,1866年农民获得解放。但农民的公民权利仍受限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也还不具备私人所有权,相反村社继承了农奴主的很多权力。
材料二
英国财产产权发展,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主要考察产权的个体归属,诺曼底王朝以前民众就可拥有个人土地或财产的私有权。纵向则是探讨产权与政权关系。横向权利清晰过程中,财产纵向权利的独立也开始启动。受传统法律影响,《大宪章》确认除非得到国民同意,国王不得征税。1629年为摆脱议会而征税,国王解散议会。为维护产权,产权所有者的资产阶级于1664年颁布《三年法案》,由议会控制国家的财政。《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批准不得征税。经过近三个世纪的斗争,英国现代国家制度形成,产权也逐渐独立于政权。
材料三
产权的横向清晰性(即产权摆脱氏族、家族、村社、庄园及各种社会关系而逐渐建构排他性权利的过程)、纵向独立性(即厘清产权与国家统治权的关系)会影响国家治理形态,国家治理形态反之也会影响产权过程及其清晰性、独立性,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均摘编自邓大才《产权过程与国家治理——中西方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俄两国国产权发展的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产权与国家治理形态 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