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亳州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63

一、单选题

1.

《周礼·地官·乡大夫》载: 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 《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 谋及庶人 。这表明当时(  )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

2.

刘邦认为 天下同姓一家 ,将全国大部分领土分封给了诸侯王。诸侯国还延续西周分封可自用纪年,可以自辟官署,尽管诸侯国高级官员由中央派遣,却形同虚设,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杀之。这表明汉初(  )

A.郡国并行制度存在隐患B.基本继承先秦政治制度C.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D.地方选官制度不够完善

3.

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 执笔 ,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

A.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

4.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指出,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何补于用?之后逐渐形成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的这一措施体现出(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D.郡县长官行政权力削弱

5.

《清会典》称军机处为 办理军机处 ,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 值房 。军机大臣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俸禄。《枢垣记略》记载: 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这说明清朝军机处(  )

A.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B.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C.服务于专制皇权强化的需要D.政治职能存在着单一性

6.

屋大维统治时期,对元老院进行清洗,获得 元首 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 奥古斯都 (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并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据统计,在屋大维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而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这反映出该时期罗马(  )

A.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B.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C.重视发挥元首在法律中的作用D.强化了社会等级差异

7.

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 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 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国王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 。这表明英国《大宪章》(  )

A.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法律武器B.注重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具有限制王权的法治精神特征D.有效推动议会君主制的发展

8.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布: 人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 1804年《拿破仑法典》强调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等权利是绝对的。1895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非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1982年《加拿大宪法》规定: 在独立的不偏袒的法庭举行公平的公开审判中,根据法律证明有罪之前,应该推定为无罪。 这可用于说明西方(  )

A.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B.注重保障个人的权利C.法院独立地掌握了司法权D.宪法具有根本法地位

9.

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

时间

内容

1689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701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

1721

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

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67

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1884

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

10.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 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 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 。由此可见(  )

A.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C.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11.

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 三三制 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  )

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2.

2023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审查报告,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

归侨代表42

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1.64%

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提高了0.99%,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

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的21.3%,提高了0.73%

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的32.55%,降低了1.38%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C.民主与法治建设协调并进D.基层群众自治的成果显著

13.

商鞅变法时,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这些措施(  )

A.利于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B.激发了地方强宗大族斗志C.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D.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

14.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一,由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第一期在上海出版。当月二十五日,张之洞命 全省文武大小衙门、书院学堂一律官费派阅 ,随后,浙江、湖南、安徽巡抚及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江西布政使等官员纷纷下令派阅或协助销行。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

A.晚清内忧外患进一步加深B.书院学堂成为变法的主力C.变法运动得到顽固派推崇D.自办报纸促进经济的发展

15.

1988年,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开始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1993年,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70个减为59个,机关人数由3.67万人减为2.92万人。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为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1/4,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和地方的职能200多项。这些举措(  )

A.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影响B.基本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C.适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丞相,罢设中书省,国家政权分归六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 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 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官品只有五品。永乐时期,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 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 ,当时杨士奇、杨荣等人身兼部职和殿阁大学士。不久便出现了 三杨用事,政归内阁 的趋势。而且后来的大学士,非有侍郎、尚书的资历不行,三品以下的官僚,根本不可能入阁,而且入阁加衔,内阁大学士成了最高官位。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票拟 之权。 景泰年间,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 嘉靖、万历年间,内阁 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

——摘编自赵躁《浅谈明朝内阁的建立、形成及其地位》

材料二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国王逐渐不再参与内阁会议,原属于国王的行政权也转移到内阁的手中。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政党制度的成熟及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首相遂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 代议政府制 )。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 国家中心问题 ,即内阁事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 有效投票 。1905年12月,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执政党党魁正式被授予 首相 的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从关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11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朝中期,国家掌握的土地和户口数额锐减。针对此问题,张居正指出: 夫民亡且乱者,成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其闻固有豪右奸猾,持顽不纳者,然穷民小户,不能办者亦有之。而有司之令,但能行于小民,不能行于豪右,故催科之苦,小民独当之。 由此,他 清丈事,极其妥当,粮不增加,而轻重适匀 。万历九年(1581年),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 总括一州县之赋税,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田征银,折办于官 。张居正还认为, 农,生民之本也。 力本节用,抑浮重毅,而后化可兴也 。但另一方面又认为,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

——摘编自《张文忠公全集》

(l)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经济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张居正的任一经济思想予以简要评价。(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是改革与变法,就必然带有主观能动性,都是用人的主观意志来改造现实世界。综观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社会处于剧烈震荡转型时期,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二是由于国家出现了统治危机或积贫积弱,影响到国家的正常发展,为了富国强兵而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三是国家在非常时期偶遇突发事件而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由于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的复杂性,改革结果不一。

——摘编自马道军《中外改革和变法的规律性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