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宜春市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第一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7

一、单选题

1.

下图所示为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功能布局。据图可知,双槐树遗址所反映的时期(  )

A.进入早期国家阶段B.开始出现贫富分化C.已经过上定居生活D.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2.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断,夏的起止年代约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像甲骨文和殷墟那样确凿的考古资料,关于夏朝的存在,有的学者持怀疑态度。除《史记》外,传世文献和金文中有不少关于夏朝的记载。这表明(  )

A.历史愈久越难得出定论B.史料匮乏影响历史研究的深入C.传世文献史料价值最高D.史学观念滞后影响认识的进步

3.

周公摄政期间屡次强调不要重蹈夏商覆辙,并着手改革殷商旧制,以改变商代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的局面,加强对诸侯控制。为此,西周推行(  )

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井田制

4.

据文献记载,西周井田一井有九百亩,中间是 公田 ,归国家所有。 公田 由平民集体耕种,产品归王室和奴隶主贵族所有。 私田 是平民的份地,产品归自己所有,平民耕种完公田后才能耕种自己的私田。这表明西周(  )

A.土地私有制已经出现B.公田与私田的关系明确C.奴隶拥有土地所有权D.井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5.

如表所示为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扩张的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春秋时期(  )

诸侯国

灭国数目

42

20

7

30

A.分封制彻底崩溃B.局部统一趋势出现C.官僚政治已形成D.楚国综合实力最强

6.

下图所示为出土于春秋晚期的牺尊,牛首的形象相当写实,双目炯炯有神,在牛鼻子上设有一个套环。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耕牛可能被用于农业生产B.家庭手工业十分发达C.礼乐制度在贵族中很盛行D.铁器得到普遍的使用

7.

战国时期,君主按级别支付给官员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还会赏赐钱物,赐给高官食邑,以收取邑中赋税作为俸禄。据此可知,俸禄制度的出现(  )

A.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加剧了政府对民众盘剥C.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8.

孔子认为, 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分一定要与实际相吻合,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孔子的这一主张(  )

A.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旨在迎合新兴阶层的要求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D.着眼于恢复传统礼仪秩序

9.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对于人的特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出了人为 万物之灵 的观念。认为人不仅有其思想的无限空间和时间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可以认识 自身。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儒学的影响力日益增强B.以民为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C.思想主张逐渐走向统一D.社会变革助推人文精神的发展

10.

秦统一以后,曾迁徙七种共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叫作 七科谪 。考古学家曾在广州发现了许多汉代南越国(割据岭南的政权)的遗迹,包括宫殿在内,所涉及的人,他们本人或他们先人就是七科谪的时候到南方去的。秦朝戍守岭南的举措(  )

A.拓展了统一王朝疆域B.促进了民族交融C.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D.巩固了国家统一

11.

秦统一后,禁止天下人学习“《诗》《书》、百家语 ,要求天下人学习 法家之学 ,并让 当教师代替先前私学繁盛时代的 。这些举措(  )

A.推动了私学教育的兴起B.完善了官僚政治体制C.强化了社会思想的控制D.提升了官员职业素养

12.

始皇帝后期,反秦活动在关中郡并不突出;北边民众逃归,南边 绝道 自守,也不明显;反秦活动主要集中在 新地 郡(原关东六国统治区域),原先的东方六国的不少民众仍自认为楚人、赵人、燕人、魏人、韩人和齐人。这反映出秦朝(  )

A.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冲突B.法律制度过于严苛C.并未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关中地区经济落后

13.

汉高祖统治初期,淮南王黥布造反时,直称 欲为帝 ;而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造反之初,则屈称 清君侧 诛晁错 匡正天子,以安高庙 ,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中央政府。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分封确保了政权的稳定B.君主专制理念得到强化C.官僚集团造成政治紊乱D.血缘维系了王室的团结

14.

如表所示是汉武帝时期在北部新设郡及向其移民人数,汉武帝这一做法(  )

郡名

户数/

人口数/

郡名

户数/

人口数/

朔方

34338

136628

安定

42725

143294

西河

136390

698836

天水

60370

261348

酒泉

18137

76726

张掖

24352

88731

武威

17581

76419

敦煌

11200

38335

定襄

38559

163144

合计

383652

1683461

A.促进了各地人口自由流动B.保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畅通C.消除了匈奴对北部的侵扰D.强化了国家对边疆的治理

15.

东汉时期,在规模巨大的田庄中,有农、林、牧、渔各业,还有从事某些手工业生产,或进行一定的商业或高利贷的活动。在庄园中,一般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同时建有坞壁,备有私兵。这(  )

A.埋下了封建割据的隐患B.削弱了农民封建依附关系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巨变

16.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先借子虚、乌有先生之口描绘了齐王、楚王游猎场面的盛大,极力夸扬天子游猎的场面。从审美追求上看,他们的作品力求包罗宇宙万象,追求宏大、稳定、有序的艺术结构与表现形式。上述创作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

A.统治阶层的腐朽B.道家观念深入人心C.天文观测的进步D.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平王东迁时,郑国迁到位于中原中心的新郑(今郑州附近),这里还是一片荒野,郑人还得新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晋国用来处置姜戎的南邮,靠近黄河,也是中原之地,初时也是狐狸所居,豺狼所噪,后来经过戎人除齐荆棘,驱其狐狸豺狼,才能用以居住。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持续开垦,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荒地、林地纷纷变为农田,关中地区河流两侧的森林也消失了。河北中部平原黄河下游漫流经过的地区,春秋时期还有宽七八十里的渺无人迹的地带,到战国时已经被新出现的几十个城邑所填满。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比前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生产工具已属铁制。湖北江陵纪南城水井中出土的铁刃,柄长59厘米,柄下至铁刃端长50厘米,全长109厘米,铁刃长7厘米,刃宽8厘米,两木齿间距3.5厘米,柄微曲,两齿稍前倾,是一种很实用的铁制农具。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在途中遇见长沮、桀溺耦而耕,应该是手执铁制的农具进行劳作。

——摘编自曹大为《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代在中央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置监御史,负责监察郡级官员;郡守派遣都吏,负责监察县乡官吏。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时南郡郡守腾在《语书》中说: 今且令人(监察官员)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 这里提到的 案行 指的就是郡守在郡域内的监察活动。岳麓秦简《廷卒令·乙廿一》中 有不从律令者,都吏监者举劾,问其人 ,是针对都吏察吏的专门规定。这套法规不是以专门的监察法独立出现的,而是见诸当时的行政、司法等律令条文中的,但有关察吏的法律规定已经构成监察制度的重要内容,为当时御史、监御史、都吏等监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摘编自齐继伟《秦汉监察法规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秦汉时期大一统秩序初建,各级长官权、责俱大,甚至可对属下生杀予夺,朝廷的控制难以处处贯彻。这使得上下级监督作用突出,专职监察并不发达,特派使者亦不多见,监察重在行政目标是否实现,主要通过对各级长官政绩的督责和少量行政关节点的纠察来展开,不甚注重具体行政过程和各机构内部的履职情况。

——摘编自楼劲《从监察制度看中国古代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代监察制度。(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两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可见大量的孝子图像,这一题材一直延续到后代。其中尤以济宁嘉祥武氏祠中的孝子图最为丰富,画像中《曾子》《老莱子娱亲》《丁兰供木人》《柏榆伤亲》《董永孝亲》《李善祭主》《金日弹拜母像》《三州孝人》《羊公》《魏汤》《老子赵询》《七女为父报仇》《孝孙原谷》《帝舜图》。两汉孝妇感天故事,以 东海孝妇 上虞孝妇 的故事为代表,其过程都是孝女被诬告,太守没有明察,然后发生自然灾害,新任太守翻案之后,灾害结束。可见,当时 孝妇感天 已经成为一种叙述模式。

——摘编自陶然《儒家思想与两汉的孝治与孝行》

材料二
在汉代法律中,不孝为重罪, 子贼杀伤父母,奴婢贼杀伤主、主父母妻子,皆枭其首市 。这条法律不仅仅针对平民,如果官吏有不孝的行为,也会受到重罚,严重的会被免职。汉成帝时,丞相薛宣就因 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 而被罢免。汉代将 引入法令政策的举措,不仅是 孝治 推行的重要方式,也在国家层面为 孝治 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摘编自韩桥生等《孝治:汉代伦理与政治的同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孝子图的史料价值。(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推行 孝治 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氏族血缘关系还没有被彻底打破,那时统一的程度还不高,不仅邦国林立、族系林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十分松散,而且王的权力也很有限。虽然如此,统一性的步伐没有停止。三代不断建立和巩固标志性的中央都城,加强王权、王畿力量和改变对地方管控方法,至周代,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统一的 天下共主 政治体制。以华夏族为核心,具有共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的多民族共同体初步形成。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基本特征、思想基础以及独特的发展道路,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任意一点或整体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