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辽宁省朝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2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由前期的单纯依赖粟和黍逐步演变成为后期的 五谷丰登 式的农耕。西辽河流域地区和西北地区以种植粟和黍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可用来说明中国(  )

A.远古文明发展的多元特征B.原始农业的萌芽与发展C.古代区域文明间联系密切D.精耕细作模式基本形成

2.

周武王褒封先代之后,称为 三恪 ,以示对先代君王的尊敬。对此,《论语》指出: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据此可知, 三恪 之封(  )

A.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B.强化了周朝的中央集权C.反映出对殷商平民的优待D.意在扩大王室宗法范围

3.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楚国第六任君主熊渠以蛮族自居,说: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而屈原的《离骚》开篇就说: 帝高阳之苗裔兮 ,意为 我是先帝高阳的后裔 。高阳氏又称 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孙子。黄帝是中原华夏族公认的先祖。以上变化反映(  )

A.楚人与华夏有不同的民族起源B.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分化严重C.屈原借此标榜楚人的正统地位D.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政治变动

4.

《商君书·垦令》中指出,对于贵族除嫡长子以外的子弟颁布法令,根据他们的出身让他们服徭役,即 以世使之 ,同时提高他们免除徭役的条件,且 令有甬官食 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 ,那么他们就会 不游事,人则必农 。据此可知,商鞅旨在(  )

A.抑制贵族,发展农业生产B.奖励开垦荒地,按人口征赋税C.限制商业,维护小农经济D.废除井田制度,保护土地私有

5.

在秦朝的法律中,故秦人和新秦人的地位并不对等,所谓的故秦人是关中百姓,新秦人是原六国百姓。秦国的二十等爵在秦灭六国后被推行到天下,东方各国百姓原有的爵位并未得到秦朝的承认。材料意在强调(  )

A.秦朝法律存在重大缺陷B.秦朝的统治蕴含危机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二十等爵制更加优越

6.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者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发展教育事业B.加强皇权统治C.强化地区管理D.促进民族融合

7.

汉初讲究清静无为,政务简单,皇帝和丞相五天才开一次办公会。到汉武帝时期,积极有为, 朝廷多事 ,原有的那套轻简的旧制度无法适应需要,汉武帝进而另起炉灶。汉武帝 另起炉灶 (  )

A.确立了尚书台为行政中枢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形成了外儒内法治国理念D.强化了官员的监察

8.

西汉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立西域都护府 ②张骞通西域 ③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文景之治

A.①②④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

9.

汉和帝十岁即位,窦太后临朝,太后兄窦宪 宠贵日甚 ,实际掌握政权。和帝年龄稍长,对窦氏弄权不满,依靠宦官郑众诛除窦氏及其党羽,郑众从此参与政事,史载 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出现这一局面是由于(  )

A.君主专制制度发展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伦理秩序受到挑战

10.

东汉末年出现了众多的名纸, 左伯纸 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史学家蔡邕 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 ,曹操请蔡文姬写字,送上的也是左伯纸。这说明东汉末年(  )

A.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B.社会上尚文风气浓厚C.书法已经成为独立艺术D.造纸技术得到了提高

11.

下表为东汉至刘宋,荆州地区建制沿革和户口统计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建制辖区

户口数

备注

东汉

东汉7郡、117

139939户、6265952

建制辖区时有调整,但总体范围变化不大;户口数为官方统计数据

西晋

22郡、176

389548

刘宋

45郡、209

195821户、1082729

A.南北相攻,人口急剧减少B.劳动人口的依附化C.政权更迭,社会持续动荡D.经济开发出现逆转

12.

《论语》记载,孔子曾赞许曾点对 的领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魏晋士人对 的解读聚焦于孔子可能怀有的豁达隐逸之情,并将曾点美化成一位超然脱俗的世外高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学自觉和审美观念的更新B.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转变C.门阀政治消解士人参政热情D.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想变化

13.

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

A.增加政府赋役征收种类B.减少政治制度变革阻力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D.充分利用河道水利资源

14.

唐德宗时, 州刺史月俸至千缗,方镇所取无艺,而京官俸寡薄,自方镇入八座(高级京官),至谓罢权。薛邕由左丞贬歙州刺史,家人恨降之晚。崔祐甫任吏部员外,求为洪州别驾 。由此可推知,当时(  )

A.两税法的纳税负担较沉重B.藩镇维系了唐朝统治C.政局呈现内轻外重的特点D.官僚队伍的急剧膨胀

15.

819年,唐宪宗任命抚州司马令狐通为右卫将军,门下省给事中崔植因认为令狐通任寿州刺史时擅自用兵,不宜奖励重用而封还制书,后 上令宰臣谕植,以通父(令狐)彰有功,不忍遂弃其子。其制方行 。这一事件体现了唐代(  )

A.三省体制逐渐崩溃B.门下省职能被剥夺C.政治制度运行特征D.中枢决策机制失灵

16.

据史书记载: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 ,据此可知(  )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灭商后,疆域扩大,已经是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因而,人们心中遂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大一统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杨向奎《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着手建立新的帝国体制……由于秦帝国只存续了十五年,它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延续下来,在汉初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当时异姓诸侯王势力的强大更加大了它的不确定性。至汉武帝时,终于完美地解决了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时 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形成的制度因素以及它在该时期思想领域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新的帝国体制 是什么?并指出这种 不确定性 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前的主要经济区是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从西周开始,泾渭流域成为新的经济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经济区;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而南方江淮地区则相对落后。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 占山格 ,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 第九品及百姓一顷 。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两汉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孝文帝以其远见卓识,顺应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推动了本族封建化及民族融合。此后,历代中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效法孝文改制,不断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

——李文梁《孝文改制及其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材料三
                                          图1 胡人汉服图                                      图2 汉人胡食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时期北魏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