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高三上学期毕业班摸底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12

一、单选题

1.

如表所示是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这可用于说明,旧石器时代我国(  )

文化分期

华北地区

周口店系统

匼河系统

旧石器时代早期

小长梁石器

西侯度文化

周口店文化

蓝田文化

匼河文化

旧石器时代中期

许家窑文化

丁村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峙峪文化

虎头梁文化

下川文化

A.文化具有传承性与多样性B.农业文明的发展持续不断C.区域性文化交流逐渐增多D.中原文化的优势地位凸显

2.

《史记》中记载,孔子多次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诉孔子,君子要应时而动。后来,孔子对弟子颜回说道: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要善于把握时机。这表明(  )

A.道家主张顺应时势改造社会B.儒家思想受到道家影响C.传统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学术交流成为历史趋势

3.

名士 的本意是 经明行修 的士人典范。东汉末年, 名士 成为士人身价的标识和进入官场的资本,亦成为士人追逐的目标。然而,魏晋时期的名士崇尚纵情任性,不为官场所累,追求清谈。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国家选官标准的变化B.士族的政治垄断逐渐衰退C.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D.士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4.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其中擅兴篇明确指出该篇记载的是 军戎 大事的规定,卫禁篇为 申警屯卫 之事,厩库篇则为对牲畜和库藏等官有财产的保护,这些内容约占《唐律疏议》总内容的40%。其他篇中也有维护国防和军事利益的相关内容。这些规定(  )

A.体现出武将阶层的特权地位显赫B.保证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C.表明政府重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D.折射出唐朝边疆局势的严峻

5.

洪武三十年(1397年)九月,明太祖命户部下令 每乡里各置木铎(铜质的大铃铛)一,内选年老及瞽者(乐师)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高唱圣训以警众 。当时不少官员也自觉将振兴木铎视作治理地方的重要环节。可见,明代木铎老人(  )

A.负责沟通乡里的官民关系B.专门解决地方吏治的问题C.严格监视百姓的言行举止D.具有基层教化的重要作用

6.

清代前期,河南、直隶等地棉花种植较为集中。商贩把北方棉花大量贩运到江南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再把江南棉布贩卖到北方。这种经济态势(  )

A.提高了全国土地利用效率B.强化了江南的经济地位C.缩小了南北区域经济差距D.导致传统经济政策改变

7.

洋务运动中后期,洋务企业经营范围拓展至航运业、电讯业、采矿业、冶炼业、纺织业、印刷业等民用工业领域。这些企业兴建之时,采用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等多种形式。据此可知,这些洋务企业(  )

A.彰显中体西用原则B.不断革新生产方式C.经营理念务实灵活D.旨在垄断国内市场

8.

1914年11月,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只有 忠君爱国 的盲目的 爱国心 ,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 自觉心 ,并得出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 的结论,这在当时引起思想界广泛关注。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B.先进人士探索救国道路C.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D.思想界已达成救国共识

9.

如图所示是1927年某报纸的相关报道。这可用于说明(  )

A.革命势力范围得到扩大B.北洋军阀统治已覆灭C.北伐得到社会各界支持D.革命中心转移到北方

10.

1980年春,在南京举办的全省社队企业产品展销会,规模宏大,到会洽谈业务的达11万人之多,成交金额达2亿元。同年,江苏全省出现300个社队工业与城市工业的经济联合体。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江苏省(  )

A.城市化规模迅速扩大B.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C.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D.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

11.

古代波斯帝国使用了多种货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这些货币虽然在形状、大小和纹饰上有所不同,却具有共性:发行权基本被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货币上面通常印有国王的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些特征(  )

A.说明民众主要缴纳货币税B.反映出帝国工商业的空前繁荣C.促使波斯建立起辽阔帝国D.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12.

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反对贵族和国王的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权利和民主自由。后来,由于欧洲反动势力的干涉,革命的目标变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保卫革命成果。这表明大革命时期法国(  )

A.民族国家意识增强B.巴黎人民与资产阶级结盟C.革命影响席卷欧洲D.资产阶级背离了革命初衷

13.

19世纪之前的英国,旅游是一项仅限于富人的活动,旅游的目的也多是寻觅知识。进入19世纪,休闲旅游和大众旅游逐渐兴起,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的娱乐性和浪漫主义色彩。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领域的变革B.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C.工业革命的开展D.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

14.

有南非作家曾写道:在南非,英国人与荷兰后裔进行了两次战争;在非洲其他地区,德国人与法国人竞争,葡萄牙人与德国人竞争,意大利人与英国人、法国人、土耳其人竞争。上述场面形成的历史背景最有可能是(  )

A.巴黎和会后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重重B.一战期间非洲地区列强之间激烈混战C.18世纪后期欧洲列强深入非洲内陆D.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列强争夺非洲

15.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产业工人大都集中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少数大城市;他们遭受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和沙皇的多重压迫,对革命的要求非常强烈;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同农民有着特殊的联系,战争造成的痛苦又加强了工农的联系。这说明十月革命(  )

A.客观条件已经酝酿成熟B.由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C.得到工农联盟有力支持D.必将经历由农村到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

16.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世界宣布一揽子新经济政策:关闭 黄金窗口 ,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从此,开启了浮动汇率时代。尼克松这一举措(  )

A.表明美国欲结束侵越战争B.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失败C.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D.阻碍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宋代手工业承袭前代较多,无论是官营手工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更为成熟。宋代手工业非常繁荣,尤其是官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和内部分工细密程度都超过了前代,生产技术发展显著,产品种类和数量大为增加。北宋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已经会使用隔水仓技术和指南针;南宋时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陶瓷业在当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被誉为 瓷之国 。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两浙丝织产品跃居全国首位,已使用纺车、织机等纺织工具。

——摘编自刘恺等《论两宋经济发达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手工业的形成与罗马帝国影响以及各日耳曼民族自己的习惯延续分不开。西欧各国由于日耳曼人入侵,造成了一定文化断代,导致中世纪初期欧洲各国手工业相对同期的中国起步晚、发展慢。从10世纪到14世纪初,欧洲城市迅速发展兴盛,这些因素带动了欧洲的手工业发展。根据欧洲区域市场逐渐增长的消费需求,出现了大量的木匠、染工、制皂者、硝皮匠、黄铜匠以及许多其他工人。战争与国内移民等因素又带动了一批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如冶铁、采矿等。公元15世纪,西欧手工业进入繁荣时期。中世纪西欧手工业在生产关系上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手工业严重依附于庄园经济。到了中世纪中期,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直至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经济受到冲击,欧洲手工业者获得了更加自由的身份,以及一定的经济独立。

——摘编自姚一苇《中世纪西欧与两宋手工业概述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与中世纪西欧手工业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宋和中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对文明发展的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辛亥革命发表告民众书,号召民众 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完成辛亥所开始的革命 ,并针对工人、农民、一般贫民士兵分别进行了动员。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针对相持阶段的抗日局势,号召人民 把纪念当作对日寇发动新进攻的伟大的民族示威 ,动员全国军民 粉碎敌人对郑州及任何其他地方的进攻,粉碎敌人对各抗日根据地的继续扫荡,为保卫中原与西北而战,为保卫敌后一切抗日根据地而战,为保卫西南而战

——摘编自陈金龙《谈谈辛亥革命纪念的社会功能》等

材料二
2021年10月,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习近平总书记说,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

——摘编自楚秀红《新中国辛亥革命追怀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共产党三次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开展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报刊媒体流行语如表所示

时间

流行语

1949年至1952

新中国人民政府毛主席土地改革旧社会翻身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捐献飞机大炮踊跃支前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至1956

抗美援朝胜利宪法人民代表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一五计划增产节约积极分子劳动模范进入社会主义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流行语,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的启蒙思想最初来自英国。牛顿和洛克的思想在新世界深入人心,造就了像富兰克林这样出身贫寒的伟人。在英国殖民统冶后期,特别是在独立战争以后,法国启蒙运动开始影响美国。从1776年《独立宣言》到1787年宪法,法国启蒙思想已贯穿到美国社会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者的头脑之中。欧洲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美国民众,18世纪美国受到欧洲的文学启发,造就了美国文学新的起航。这些都为美国这个初生的国家带来新的社会道德秩序与基本思想文化。

——摘编自刘美彤《美国文化中启蒙思想的影子》

材料二
18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以法国的 开明专制 为参照进行改革,间接促进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剥削,加之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殖民地精英们的民族意识愈发高涨。18世纪后半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思想逐渐被拉美知识精英广泛接受,启蒙思想中关于自由和共和的思想,激发了拉美人民对政治独立的要求,加速其独立意识的形成。当然,拉美人民对启蒙思想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将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正如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有限改革一样,拉美地区的变革也是非常有限的。崇尚欧洲启蒙思想的政治精英用启蒙思想诠释独立的合法性,但他们的政治表达处处折射出拉美保守的政治文化传统,使得独立后的拉美政治动荡、经济难以独立发展。

——摘编自尹建龙等《启蒙运动思想传入拉丁美洲的过程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和拉美广泛传播的相似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和拉美传播的不同影响并简析其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