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名校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2 浏览数:81

一、单选题

1.

在陶寺遗址中,彩绘陶器作为重要的礼器之一、主要出现在大型墓与中型墓当中。其纹饰中有龙纹(如图所示)等充满神秘气息的图案,此类陶器的制作工艺繁复,要先后经过制坯、彩绘、烧制等众多工序。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礼法制度初步形成B.手工技艺传承有序C.神权至上观念萌发D.社会分工逐步深化

2.

在尧舜禹时代,部族联盟成为高于各地部族和邦国的政治实体,成为大家进行自身认知与定位的首要前提。与此同时,最高首领的祖先地位不断提升,直至成为联盟的公共神灵。这(  )

A.反映出华夏认同观念形成B.为国家诞生创造了条件C.说明 万邦 时代基本终结D.表明当时神权高于王权

3.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现的卜骨数量众多,共计十多万片,主要记录了商王室的占卜信息,也可见很多邦国部族的族徽名称。甲骨文约4000个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由此可见,甲骨文(  )

A.经历了由繁至简的发展历程B.记载了商朝由盛转衰历程C.体现出商朝国家机构的完善D.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4.

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工商业空前繁荣B.江南大规模开发C.生产力水平提高D.各国经贸往来多

5.

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药简牍,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医药方有三十多个,涵盖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多个领域。这些处方中所列药物近百味,部分药方详细记载了病名、病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用药方式、针灸穴位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由此可见,汉代(  )

A.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较为丰富B.统治者重视医学研究与传承C.医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医学发展研究注重理论创新

6.

据下表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资料

资料出处

西晋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晋书》

南朝“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市列肆,埒于二京长安、洛阳

《隋书》

刘宋时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A.江南城市经济得到发展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北民大量迁入南方地区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7.

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在关中等土地丰饶之地建造了黎阳仓、永丰仓、常平仓等大型粮仓。其中有的粮仓储粮能力可达三千多万斤,足够供八万人食用一年。隋代大量粮仓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

A.兵役徭役沉重B.农业恢复发展C.商品经济活跃D.粮食管控严格

8.

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又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带去大批手工业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保证了丝路畅通C.拓展了唐朝版图D.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材料阅读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在这些文物当中,部分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一方面具备中原地区夏文化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周边地区民族文化的元素。比如,有一类青铜鼎鼎足的造型与中原地区传统青铜鼎的鼎足存在差异,更趋近于南方民族地区的风格。

——摘编自孙淼《夏商史稿》

材料二
在河北藁城的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其中,一些丝织品和漆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纹饰风格与北方草原民族的同类物品有着相似之处。经考证,这些物品极有可能是通过贸易或者文化交流等方式传入中原地区的。

——摘编自许宏《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夏商时期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政治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关系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秦朝统一后兴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如修筑长城,建造宫殿等。有学者指出: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计不少于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王朝为获得更多劳役和赋税,制定严刑峻法。班固指出:秦朝 法令烦憯,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唯有揭竿而起,推翻暴秦。隋朝同样如此,隋炀帝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至于法令,隋文帝时规定,盗钱一文者处死,炀帝时尤甚。随着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推翻了隋朝。
汉唐王朝目睹农民起义战争的伟大力量之后吸取了秦隋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在建立之初便改弦更张,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封建秩序,巩固封建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恢复社会经济。汉唐王朝还减轻赋税徭役和人民负担,废除严苛法律,促使国家自耕农正常生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文化繁荣发展,国力强盛,从而出现了汉初的 文景之治 和唐初的 贞观之治

——摘编自闫学军《秦隋王朝速亡政治原因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秦隋王朝灭亡的相似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隋王朝短命而亡对汉唐初期统治者治国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8分)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晋统一不久后的元康元年(291年),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就爆发了,到西晋永康二年(301年)更演变为大规模的混战。匈奴等少数民族乘机而起,推翻西晋统治,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原再次成为烽火连绵的战场。从4世纪初的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到5世纪中叶的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北方民族矛盾尖锐、气候变冷和强制迁移等因素,使从黄河流域南迁的移民络绎不绝,余波一直持续到南朝陈前期。

——摘编自葛剑雄《今天中国人口分布,史上三次大南迁已埋下伏笔》

材料二
西晋永嘉之乱持续到西晋灭亡,北方广大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人口与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随着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加上江南地区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地区出现了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的景象。南朝前期,宋武帝与宋文帝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缔造了元嘉之治,社会安定。农业方面,江南农田面积不断增加,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江南农业向着精耕细作发展。手工业方面,主要体现在纺织、矿冶、造船等行业突出发展,而制盐、制瓷、造纸等行业也有所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南方许多政治中心也都是商业中心。

——摘编自周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至南朝前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周王室衰微,社会剧烈动荡,诸侯纷争不断。私学兴起,打破了 学在官府 的传统,士阶层崛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