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4

一、单选题

1.

西周《仪礼·觐礼》曰: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王国维认为: 异姓之国……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B.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统治C.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D.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

2.

《尚书》记载,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 。春秋末期,《左传》强调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认为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  )

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B.民本意识已经出现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仁政思想得到践行

3.

自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晋书·刑法志》载: 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天子(魏明帝)于是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 上述现象(  )

A.适应了法律儒家化的需要B.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C.开启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D.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优越性

4.

如表为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类别

四书五经

儒学大师的著作

历史典籍、诗词

实用技术

学规和学风

内容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太极图说》《明道学案语录》《四书章句集注》等

《左传》《史记》

《诗经》等

分斋教学,设立经义治世两斋

学规及立教之目、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

A.主要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B.强调 三教合归儒 的意识C.进德 修业 并重D.宣扬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5.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指出,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何补于用?之后逐渐形成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的这一措施体现出(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D.郡县长官行政权力削弱

6.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规定,大清皇帝是大清帝国永远的绝对主宰,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臣民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自由之权利。《钦定宪法大纲》(  )

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B.满足民主政治的需求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具有君权宪法的性质

7.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认同 没有职业的人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 ,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 没有职业 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发表公开演说,强调 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 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这一变化体现出(  )

A.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B.封建军阀统治已被推翻C.新文化运动趋向极端化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  )

A.保证了官员选拔制度的公正B.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D.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

9.

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即有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该论述(  )

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B.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C.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D.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等扫盲运动,并将 狼牙山五壮士 等抗日英雄故事用曲艺、诗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意在(  )

A.扩大共产党的群众基础B.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C.提高群众的民族意识D.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11.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 三三制 政权形式。要求 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 ;并具体规定 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  )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

12.

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在公元前417年,互为政治对手的阿尔西比亚德斯与尼西阿斯联手将希帕波鲁斯放逐。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不仅是因为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鲁斯被放逐,更是政客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

A.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B.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意识C.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D.政客受制不能恣意妄为

13.

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14年大量发行刻有自己无冕头像和谷穗图案的第纳里银币(如下图),歌颂在其统治下罗马帝国五谷丰登,农业兴旺。当时的罗马(  )

A.元首实际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B.主要种植作物是葡萄和马铃薯C.罗马是第一个地跨欧亚的帝国D.政权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

14.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出现暴政,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并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

A.缓解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B.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15.

18世纪,英国下院经常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对政府的有关事务进行调查,而且议会对政府提出的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在议员进行听证时,还常常要求有关部门的大臣提供证人。这一状况(  )

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B.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C.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D.表明议会实际控制政府

16.

1968年6月,英国文官事务委员提出报告,认为今日英国文官制度基本上还是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的产物,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对专家来说是要在管理方面接受较多的训练,并且有机会担负更重要的职务和得到更广泛的就职机会。该报告(  )

A.主张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B.促使英国政府减少干预公共事务C.重视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D.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的需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以 三三制 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边区第二届参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86人;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与国民党的假民主、真独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出资出粮出人力,各方进步人士积极献计献策。如陕北著名士绅李鼎铭等11名参议员提交的 精兵简政 议案,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推开后,达到了精简、统一领导、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能、节约五大目的。同时,抗战期间有4万多名有志青年经过敌占区到延安,爱国青年们讲: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毛还有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摘编自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材料三
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历史贡献。(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统一国家形成后,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下设御史中丞及各类御史专掌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东汉,御史大夫不再是监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台成为专门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台,从御史监郡到刺史巡视,这是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但是,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例如,西汉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在职能上还有重叠,东汉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少府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其依附性又十分明显。

——摘编自卜宪群著《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唐朝建立了稳定的一台三院制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台院,设侍御史,主要职掌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以维护朝仪的秩序和尊严,并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察院,设监察御史。武德初年,负责巡按地方,纠视刑狱,并监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机关的工作和簿案。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到唐朝监察体系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70年大事表(部分)

时间

典型事件

19491959

开国大典(194910

19601969

周恩来访问亚洲六国(19604月至5

19701979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10

19801989

中央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19821

19901999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1月至2

2000200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12

20102019

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11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史网《新中国七十年大事点读(特别策划)》等整理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或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并另举史实加以阐述。(要求:阶段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

图4 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善本库现藏有汪寄佛户帖一件,厚麻纸,圣旨部分雕板墨印,户籍内容皆正楷毛笔填写。原件长宽各36公分,四周细线双边,两层边栏之间印有梅花图案。该户帖全文如下: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
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除钦遵外,今给半印勘合户帖,付本户收执者。
一户汪寄佛,徽州府祁门县十西都住民,应当民差。计家伍口:
男子叁口:
成丁贰口:本身年叁拾陆岁,兄满年肆拾岁。
不成丁壹口:男祖寿年肆岁。
妇女贰口:妻阿李年叁拾叁岁,嫂阿王年叁拾叁岁。
事产:田地无,房屋瓦屋叁间。
右户帖付汪寄佛收执,准此。
洪武四年口月口日
深字伍佰拾号(注:此行字自上至下存左半,意在 勘合

——吴展《明代户帖的史料价值与版本价值》

(1)从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8分)
(2)作为研究史料,此户帖有何价值?(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