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544

一、单选题

1.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和永靖大何庄等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早期红铜器和青铜器50余件。另在齐家文化墓地还发现了6处 石圆圈 遗迹,这是利用天然砾石排成直径约4米的圆圈,主要作为某种宗教祭祀活动的场地。这些可以佐证,齐家文化(  )

A.推动了原始社会的解体B.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C.迈上了早期文明的初阶D.影响了周边地区文化

2.

商鞅变法,对生产粟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改事工商末业者,籍没为官奴。奖励军功,发展武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不得再享受过去的特权。这些措施(  )

A.清除了旧势力残余B.重在保障社会稳定C.加速了社会转型D.剥夺了贵族的特权

3.

阅读下列表格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学者

选取史料

结论

梁涛

秦朝政府委派的官吏一般只到县一级,且人数有限,往往只有两三人,王权以下是地方自治传统

秦统一后,王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是有限的

刘敏

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尹湾汉简》所载,西汉中后期最大的两个县海西县、下邳县在编吏员均达107人之多

王权触角已达社会机体里层,地方行政管理成本较高

A.史学观点取决于人的主观臆断B.研究者的立场决定了历史解释C.历史过程是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学术研究的认知问题可以争鸣

4.

据史载,孝文帝初禁胡服之时,并州刺史、新兴公元丕在朝臣皆着汉式朝服时,仍坚持穿着胡服,之后才稍加冠带。至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在洛阳城内仍能见到不少戴鲜卑帽、着夹领小袖衣的妇女。这一现象(  )

A.说明了中华文化秩序得以重构B.体现了服饰文化多元共存局面C.反映了民众服装类型的创新性D.表明了魏晋时期民族融合加强

5.

从《唐律疏议》结构来看,篇首《名例律》的内容是 命诸篇之刑名,比诸篇之法例 通例 通则性规定 。《名例律》以下各篇如《户婚律》《斗讼律》《贼盗律》等皆是定罪量刑的条文,包括具体犯罪行为的列举与相应的罚则两部分内容。这说明《唐律疏议》(  )

A.具有法律体系化的特征B.严格规范臣民的伦理道德C.未明显划分律令的界限D.完善有关量刑处罚的细则

6.

1107年,北宋把 交子务 改为 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他诸路均改用钱引,钱引不置钞本,可随意增发。北宋末年,面对辽、金的威胁和南方的方腊起义,北宋朝廷耗尽了老本,纸币也失去了本就少得可怜的准备金。这(  )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结束了交子的货币地位C.加剧了北宋的统治危机D.加强了钱引的制度管理

7.

下列为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变迁示意图,这反映了(  )

A.漕运与海运联系紧密B.政治经济重心向东移动C.南方的经济地位上升D.交通是国家统一的前提

8.

据《清俗纪闻》记载,乾隆年间,福建、浙江、江苏一带民间医家营业形成一定模式:医家开业行医,要在街市挂出招牌;赴医馆延请医生需先付费挂号,其后医者按顺序出访病家;请官医或名医,挂号费需白银2两,还需支付轿钱200到500文。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B.市场意识增强C.医疗资源短缺D.公共卫生发展

9.

下图为清朝同治至宣统年间洋关(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设立的海关)收入情况统计图(单位:两)。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1861—1909年洋关收入情况趋势图(单位:两/年)

A.海关税收成为国家主要财源B.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得到了缓解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

近代某一事件发生后,《申报》刊登了赣榆县商会通告: 外交失败,国事日非,莽莽神州,恐将沦于夷族,幸我国人警醒尚早,引以为惧,北京学生振臂一呼,全民响应……现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目前之计,树风声以夺人,挽狂澜与(于)既倒。 据此判断,该事件是(  )

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1.

毛泽东指出: 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据此可知,当时(  )

A.党内出现 倾错误B.党内亟需开展思想建设C.敌后抗日力量迅速壮大D.党决定进行整风运动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 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下列属于 黄河故事 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明确反帝反封建的纲领B.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C.中国军队粉碎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D.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五百万名知识分子选择留在大陆,他们深为共产党人的爱国精神所感染,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但他们也深受欧美思潮影响,崇尚自由民主精神,在不同程度具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

A.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势在必行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C.双百 方针贯彻受到制约D.社会上主要流行西方教育思想

14.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告,这份公告语言简洁到只有两句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当时中法建交主要缘于(  )

A.法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B.西欧国家走上了政治经济联合C.新中国正式步入国际外交舞台D.两国处于复杂冲突的国际环境

15.

1979年,广州市汽车公司从香港市民 打的 中得到启发,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出租车公司,并在内地首创 扬手即停 的全新服务模式,一时风靡全国,并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开来。随后,北京黄面的、天津夏利、上海捷达等,成为各个城市的新名片。这一现象(  )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B.实现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C.折射出探索改革激发新活力D.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

16.

坐无人驾驶汽车 打空中的士 拥有人形机器人 跟数字主播聊天 ……这些场景,正在中国各地逐渐进入现实生活。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背后,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和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据此可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A.有利于就业结构的调整B.将导致传统行业走向消亡C.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D.取代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官员考核制度简表

时代

制度

主要内容

战国

上计制

岁终,地方官员将区域内户口、垦田、赋税收入、刑狱、灾变及徭役赋税征派,编好上计簿,按时呈报有关部门

汉代

考课制

公开评议,主考提出问题,受考核者据政绩实情回答。逐级汇总,由县而郡,由郡而朝廷,最后由丞相总其成并上奏天子

唐代

四善二十七最考核制

四善一曰德义,二曰清慎,三曰公平,四曰恪勤;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27条具体标准

宋代

四善四最考核制

颁行《守令四善四最》考课法。四善仍为唐时标准;四最断狱平允、赋人不扰;均役屏盗、劝课农桑;赈恤饥穷、导修水利;户籍增衍,整治 簿

明代

考满考察

前者三年一考,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以定黜陟后者按八法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考察内外官吏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综论中国古代职官管理》

材料二
孙中山指出, 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门家……练兵打仗便要用军事家,开办工厂便要用工程师,对于政治也知道要用专门家 。为了防止民意机关代表成为如同北京政府时期的 猪仔议员 一类的政客,规定必须经过考试以决定他们是否具有候选人资格,避免选举权的滥用。孙中山在 五权宪法 中又指出,考试院的职权是 选拔公务员与公职候选人 ……只有将考试和选举结合起来,通过考试辨其才,由选举判断其品德,这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

材料三
我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与做法。例如党管干部的原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我们改革原来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当然,公务员制度毕竟是要同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我国所推行的公务员制度,一定要适合中国国情,要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如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等。

——摘编自李如海主编《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制度作出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官员选拔制度方面的构想。(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原因及其影响。(7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后,接过南京临时政府和孙中山的振兴实业口号,表示: 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 。社会各界也普遍认为,民国成立专制政体消除,给实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如同工商和科技界人士所组成的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所言: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他们纷纷建立农、工、商等各种经济团体,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事业。这一切使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波及全国上下的振兴实业潮流。……张謇出任农商总长后,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施政纲领。

——摘编自许明敏《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从1939年起,陕甘宁边区政府对私营工业采取贷款投资、订货收购产品、免收工厂的营业税等办法帮助其发展。以延安市为例,1937年有私营商业150家,到1939年增至246家。1940年12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 根据地的劳动政策,应当既照顾工人利益同时又要照顾统一战线各阶级利益,工人单方面决定之条件,不应强迫雇主执行。 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华中各项政策的指示》中,作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均应参加 联合政权 的指示。1944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指示:凡私人资本经营工业,政府应予以协助,并对其企业的发展予以法律上的保障。

——摘编自杨青《抗战时期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与抗日根据地的私营工商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 实业发展 的有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纵观1921—1978年这长达57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作出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如下6个方面(节选)。

(1)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

始终能够清醒地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5)

独立自主地探索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6)

确立并不断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编自段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出其中一个经验,并加以阐释。(要求:经验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