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郑口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4 浏览数:93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841年,为反对周厉王的暴虐统治,生活于都城镐京内的 国人 彼此联合,最终把周厉王驱逐到了彘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君主专权体制遭到破坏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专制王权C.原始民主传统约束王权D.士大夫阶层的救亡意识强烈

2.

查理大帝致信教皇: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国王利用教会扩大疆域B.教皇权力高于世俗王权C.教俗之间的并立与斗争D.教权与王权间相互利用

3.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为了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  )

A.总统对国会负责B.中央机构分权与制衡C.实行邦联制体制D.总统可以干预司法权

4.

1941年9月,在边区参议员的选举中,由于有些群众对 三三制 认识不足,故开明士绅落选的甚多。于是,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共同决定(主要是开明士绅)为边区参议员,使边区参议员的成分基本上符合 三三制 的原则。这表明当时(  )

A.三三制 流于形式B.共产党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边区民众参政积极性不高

5.

鉴于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早期改良派的不足,康有为指出: 若决欲变法,势当全变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同时强调变法 须自制度法律先为改定 。这反映了康有为(  )

A.试图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B.政治斗争策略趋于缓和C.救亡图存策略具有灵活性D.理论偏激遭到强烈反对

6.

元光元年(前134年),诏令郡国每岁向朝廷举荐孝者、廉吏各一人以备擢用,由此形成固定的 察举 之制。这反映了察举制的形成(  )

A.适应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B.提升朝廷百官的文化素质C.推动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D.强化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7.

为有效遏制 夹带大观 现象,唐代创立了贡院搜检制度。宋真宗曾规定: 不得怀挟书策,犯者撵出,细加搜检。如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月,搜检员役知情容隐者同罪。 这一制度的实施(  )

A.扭转了吏治腐败局面B.反映了主流价值观的变革C.以维护皇权为出发点D.有利于保证科考的公平性

8.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将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把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价值中立确立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有助于(  )

A.实现政治和管理的统一B.避免官僚习气的滋生C.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克服两党制度的弊端

9.

1982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颁布。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近46万中青年干部走上县级以上领导岗位。到1986年底(  )

A.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C.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D.体现了精英政治的治理模式

10.

肇始于宋代的乡约是一种在乡村地区开展的道德教化形式,宋明时期是乡约发展的鼎盛时期,乡约的著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A.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教化理想B.保证了基层秩序稳定C.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阻滞了国家权力渗透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史料1 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后,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副贰,辅佐丞相治理天下,由他们共同组成御史府。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建立。
材料2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1)根据史料1,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三、开放性试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的政权建设

内容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

出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借鉴中国古代文官考选制度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时期的文官制度则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经验。1870年,英国格莱斯顿委员会颁布的文官改革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制度。这改变了过去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杜绝了营私舞弊的现象,文官的录用必须依法办事,出身和靠山不再成为当官的唯一条件,个人的才能和勤奋程度成为文官录用的重要因素。北洋政府时期,一方面推行考试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同时又实行特擢、任命、甄别甄用等传统的封建用人方式。这虽然满足了民国初年各地对行政人才的大量需求,其政权的封建性同样渗透到文官制度中,造成官场上任人唯亲的公开化、合法化。

——摘编自王菲《北洋时期中英文官制度辨异》

材料二
面对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的 滞胀 和政府开支庞大,1979年上台执政的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认为这是文官制度积弊甚深造成的。此时,英国文官队伍总数达73.2万人。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到1990年撒切尔夫人政府结束时,英国文官总数已削减到56.2万。1981年英国文官为增加工资举行了全国性罢工,撒切尔夫人借机取消文官部,增设文官事务办公室,并由其亲信大臣单独负责,同时以削减政府开支为由,限制文官工资的增加。另外,撒切尔夫人在批准任命高级文官时,首先是了解各候选人的政治态度,若支持保守党,往往会得到重用,反之则难以成行。

——摘编自周金昭《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英两种文官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华法系 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先秦——理论奠基,秦汉魏晋南北朝——初步建立,隋唐——体系成熟,最高执行权,最高立法权,均掌握在以皇帝为首的朝廷统治集团手中,统一行使。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注重精神引导,根据人性的善恶;另一方面,基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道德法律共同治理。从西周统治者关于 敬天保民 思想的提出,到孔孟关于 仁政 理论的形成,也全面体现 民为邦本 的民本主义原则。

——摘编自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新中国70年立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49—1977年)、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时期(2012—2050年),我们要把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而激发出来的满腔热情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更好地用法律保护人、尊重人、规范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并将之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冯玉军《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华法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70年立法的启示。

Baidu
map